我国物流标准化进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这是中国物流业的起步期,这个阶段还没提出物流标准化问题。运输、仓储、商贸、机械、信息等物流相关行业,按照传统流通方式制定本行业的技术装备和作业环节标准,各自形成一套标准体系,没有充分考虑行业衔接与整合运作的需要。在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来之后,这一阶段形成的标准依然沿用,成为物流标准的主要部分。
第二阶段:2000年到2005年,随着现代物流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各行业的标准自成体系,而且标准老化,水平较低,制约了现代物流发展,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与普遍呼吁,并开始采取一些实际步骤,着手予以解决。这期间的主要措施有。
1)在国家有关部委先后于2001年与2004年联合颁发的两个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物流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尽快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标准体系。
2)2003年9月,SAC批准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SAC直接领导。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由物流业相关的十几个部门、行业的专家组成,初步形成各行业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物流标准化的工作机制。鉴于信息化在物流中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同时还成立了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2005年3月,建立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与物流密切相关的国家13个部委、两个行业协会参加。物流标准化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部际联席会议议题。
4)2005年8月,由SAC牵头,国家九部委联合颁发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由SAC于2003年下半年委托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课题组进行研究制定,建立了以“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物流服务”为主体结构的物流标准体系,初步规定了中国未来五年内物流标准化的指导思想和物流标准制订/修订的总体框架,并与国家“十一五”计划相衔接,全面提出了物流标准项目规划。
5)从2004年开始,一些社会急需的基础性、通用性物流标准重点项目的研究与编制工作开始筹划,逐步展开,如制定有关“物流企业分类”和修订“物流术语”国家标准。(www.daowen.com)
第三阶段: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以贯彻落实国家九部委颁布的规划为中心,物流标准化工作由总体性的号召、宣传、规划、推动,进入有计划、有重点、分工合作、深入细致、分行业分具体问题的具体实施阶段。社会急需的基础性、通用性物流标准重点项目的研究与编制全面展开,陆续完成。专业物流标准的制定也开始起步,逐步深入。与此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2009年3月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伴随SAC启动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的推进,SAC服务业部于2009年5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物流标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并编制了《2009年~2011年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国在物流标准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以进一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拓展物流标准制订/修订领域,提高物流标准的实际效果为目的,对原有的物流标准体系表(2004年版)进行修订的同时,重新建立了新的物流标准体系框架(如图2-5和图2-6所示)。
第四阶段:从2011年到至今,以新的物流标准体系框架为依据,在不断补充、完善、修订并制定各类物流标准以及加快公共类、专业类物流标准制定的同时,强化了标准宣贯的实施。为了客观地反映物流标准化的现状,有效地发挥现有标准在行业中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让标准的使用方更好地了解物流标准,使用时能可知、可查、可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工作部组织专家对我国物流标准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2版。《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2版共收集了我国已颁布的现行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目录共计667项。按其内容分为基础性标准、公共类标准、专业类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性文件四大部分,在每部分中又按基础性标准、物流装备、物流技术、物流服务及管理、物流信息进行分类,以便使用者进行查询。
图2-5 物流标准体系分类三维结构图
图2-6 物流国家标准体系表框架(2010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