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态公民教育:全面展开的关键

生态公民教育:全面展开的关键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公民是具有生态文明意识且积极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公民。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把生态公民的培养当作重要的战略任务加以重视。生态公民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激发公众环境行为。

生态公民教育:全面展开的关键

生态公民是具有生态文明意识且积极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公民。对于环境保护来说,公民的消费美德以及私人领域的其他美德(如节俭)是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得以创建的前提,也是这些制度体系得以良性运行的润滑剂。由于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制度供给总是有限的,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下,公民更需要采取主动行为,其消费方式对商家是否选择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把生态公民的培养当作重要的战略任务加以重视。

1.生态公民教育的时间展开

个体发展的历时性决定了生态公民教育的节奏、速度和方向。童年时期的生态公民教育是准公民教育,重在个性和品格的奠基,需要从小就激活他们内心对蓝天、白云、河流、群山等的热爱,奠定他们亲自然、亲社会情感基础,为公民历练打下良好的基础。青少年时期正是逐渐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公共参与方式历练个体的公共理性,提高对公民身份与公民品性的认识,促使其努力践行这种认识。青少年还只是潜在的公民,言说和行动的场域主要是在学校和家庭。成人时期的公民教育重在公共生活中的自我教育,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真正承担起公民职责的同时,需要在公民实践中养成一种价值性的反思态度。要尽量超越一己私利,从公共利益角度看待问题。

2.生态公民教育的空间展开

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存在立体的公民教育系统,在个体自然性和公民性发展中扮演各自的角色,三者彼此相互补充,造就健康的个体。家庭教育重在从家庭小德中培育出家庭大德;学校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公民教育的路径与方法包括:一是通过课程建构想象中的公共生活。二是通过课外活动历练公民的实践品性。三是师生交往中的公共生活。社会中的公民教育,一方面要引导个体面对各种社会复杂现象,获得恰切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认同,另一方面也要提高个体参与社会实践能力。(www.daowen.com)

3.培育生态公民的举措

一是不断改进宣传内容、形式和手段,做好环保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通过理论研究、博物馆建设、组织社会活动、环保教育、环保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环保传播能力建设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政策和法制宣传,提高公众预防环境风险意识,鼓励公众依法参与环境公共事务,维护环境权益。要支持环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鼓励环境文化产品创作生产,面向社会推出一批优秀环保宣传品。

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建立环境舆情收集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国内外环境舆情,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加强环境新闻发布工作,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发布环境信息;规范新闻采访工作,提高新闻传播能力,不断扩大环境信息覆盖面;定期发布环境状况白皮书,推动环境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维护我国负责任环保大国的形象;开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表彰和国际环境奖项的推选工作。

三是激发公众环境行为。生态公民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激发公众环境行为。公众环境行为有四方面特点:(1)属于日常生活行为,公众随手就可为之;(2)主动实施的,没有或很少外在强制因素;(3)动机多元,或出于经济考虑,或出于身份考虑,或出于健康考虑,等等;(4)行为结果的正向性。激发公众开展环境行为,需要构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保模式,调动社会阶层积极性,为环境行为奠定坚实的阶层基础,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为公众提供环境信息支持。此外,还要善于借鉴国外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