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动中国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借鉴分析

推动中国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借鉴分析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小企业现代化的实现既推动了其社会的均衡发展和成功转型,也成为日本经济持续性发展不可或缺的要因。因此,依据我国经济及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有必要借鉴日本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从以下

推动中国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借鉴分析

(一)日本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成效及经验

综上所述,针对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存在的“经济二元结构”以及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二重差距问题,日本政府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并将其作为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一系列重点对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金融支持、人力资本投入,建立中小企业指导机制和社会服务体系等路径付诸实施,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基本实现了中小企业现代化。

日本通过中小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缩小了其与大企业之间的差距,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中小企业的附加价值和劳动生产率,并进一步提高了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经营绩效,使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显著提升,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中小企业现代化的实现既推动了其社会的均衡发展和成功转型,也成为日本经济持续性发展不可或缺的要因。

(二)我国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性及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新常态的稳定增长时期,中小企业将是促进我国发展、维持社会稳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力量。推动中小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缩小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二元差距,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的新引擎。推动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努力缩小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路之一。李克强总理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部署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目标。[32]

如表8-4所示,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数量的比例已超过99%,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为城镇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新产品开发达到82%;从中观视角来看,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盛的三大行业;仅从工业层面来看,截至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有36.8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7.4%,遍及全部工业41个大类企业和全国31个地区,全部中小企业资产合计506 410.28亿元,实现利润41 804.11亿元,中小企业是我国主要的市场主体,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企业类型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大致包括以下类型: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国有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三资企业等,其中乡镇企业和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最为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地区分布非均衡性和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两大显著特征,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据《中国中小企业年鉴》统计,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数量占比接近60%,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占比20%和10%,东北地区则不到10%。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差异明显,各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表8-4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型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占全部比重[33]

表8-5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中小企业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资金、技术和投入要素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融资困难是阻碍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只有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风险承担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运作不规范,因此,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等级较低,“惜贷”现象严重,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另外,我国鲜有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且其他金融机构和证券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网络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相对滞后,一级市场对中小企业的约束条件严格,导致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受限,主要依赖信用融资和抵押融资。

表8-5 2014年各地区中小企业主要指标占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34] (单位:%)

第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查显示,目前仍有26.86%的中小企业认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不完善”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大主因,26.86%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传递不顺畅”制约了其技术创新活动。这说明我国尚未完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高昂的信息成本制约了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不利于中小企业向科技型和现代化方向过渡发展。

第三,从业人员总量大,但人才份额小。我国中小企业员工总量占全国从业人员的75%以上,但人才份额小,人才储备量低于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规模。国家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中心对156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共计4 235人,占全部企业总人数的9.6%,其中,技术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有2 097人,占企业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总数的49.5%。另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大型企业每百名职工中拥有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为10.46人,中小企业仅2.96人,只相当于大型企业平均水平的28%。[35]综合来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人才规模呈现出从业人员总量大,但人才总量少的特点,人才比例严重失衡,技术人才和高端人才需求缺口较大。

第四,要素制约凸显,面临转型困局。国际市场复苏迟缓,国内市场需求萎靡,开放、绿色、创新、共享、和谐的发展理念成为全球发展共识,这既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契机,也提出了紧迫的客观要求。但由于融资困难、人才匮乏、环境恶化和创新能力不足导致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制约日益凸显,“三期叠加”[36]阵痛在短期内依然存在,中小企业急需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三)经验借鉴及政策建议

如前文所述,日本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促进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涉及法律、金融、税收和服务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现代化发展体系,为日本中小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依据我国经济及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有必要借鉴日本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我国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政策及建议。

第一,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组织结构。

日本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现代化,主要是设立了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同时有特定的行政机构依法实施,优化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制度保证。因此,我国为促进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也应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只有法律法规健全,所有扶持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机构设置、政策制定才能找到相应的法律基础,才能保证现代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首先,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将保护扶持中小企业的意识,通过立法上升为国家法律,政府再依法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其次,加强政策配套。相关职能部门和省级的实施细则要跟上法律的落实,努力健全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

根据日本的经验,结合近几年我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引导中小企业创立、资本积累、利用盈利再投资、鼓励技术创新等各个角度,在对各级政府现有的规章、政策规定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围绕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进一步补充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条款和措施,建立起规范统一、目标明确而且针对性较强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使中小企业的发展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现代化。[37]

第二,宏观政策上,加大税收调控力度和财政支持力度。

首先,从宏观政策上加大税收调控力度。一方面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积极发挥税收在拉动投资、扩大出口、结构转型、产业升级、促进创业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正面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积极借鉴日本在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经验,通过改革增值税和完善出口退税等制度,清理对中小企业不合理收费的相关规定,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建立助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38]其次,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参照日本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做法,设立中小企业促进专项基金,鼓励各级政府财政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提高其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

第三,拓宽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金融帮扶力度。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通畅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面向中小企业金融的顺利进行,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帮扶力度,稳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渠道。可参考日本在促进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方面继续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增加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贷款。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提高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规模。另一方面,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从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帮扶力度。并且可充实信用补充制度,对于中小企业保险出资,扩充融资基金,也应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加快中小企业板块建设,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创业投资公司的发展。[39]

第四,增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是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中小企业在获得较宽融资渠道支持的基础上,应把融资资金用于企业自身更新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能力上,根据市场需要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依托社会资本进行自主研发、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费用共担、成果共享,是日本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政策导向,也是我国促进中小企业现代化的努力方向。我国中小企业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应考虑到合理产业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规模,通过扩大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以增强产业集群效应,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40]

第五,加强人才培养和职业训练,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

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一直以来日本中小企业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培养人才和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本机构。因此,为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保持现代化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员工了解企业,并成为推动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多层次、多方面地引进人才,为中小企业注入活力,这将有利于优化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

首先,应提高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企业家定期参加商会、行业协会等团体组织的培训活动,可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经济发展状况和新经济政策,并接受新的经营理念,建立企业长远的发展愿景,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其次,为确保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有必要强化职业介绍体系和员工培训制度。针对中小企业员工流动较大的现象,应在中小企业和求职人员之间建立职业介绍体系,搭建宽泛的劳动力供求平台;对企业员工开展多层次的员工培训,增强他们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且为给企业留住人才,应试图缩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员工在工资、福利待遇上的差距,在企业中给员工充分的上升渠道和发展空间,从而确保为中小企业发展留住人才。[41]

我国应从以上五个方面展开并实施政策,形成系统的中小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体系,这将会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性发展,也会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均衡发展及和谐稳定。

【注释】

[1]童言:《日本是怎样促进中小企业现代化的?》,载《经营与管理》1983年第6期,第62~64页。

[2]石英:《日本中小企业现代化政策的研究》,载《现代日本经济》2000年第3期,第38~40页。

[3]张西虎:《日本经济立法对中小企业现代化的作用》,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1期,第395~397页。

[4]段平方,宋明佳:《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载《改革与战略》2013年第11期,第112~116页。

[5]中囿,桐代:「中小企業政策における協同組合の位置づけに関する一考察」,『社会教育研究』(9),1981年1月,53-62ページ。(www.daowen.com)

[6]寺冈浩:「中小企業政策と助成制度一日本型モデルをめぐって」,『中京経営研究』11(1),2001年9月,123-148ページ。

[7]黑濑直宏:「戦後復興期の中小企業問題」,『嘉悦大学研究論集』53(2),2011年3月,93-111ページ。

[8]河崎亜洲夫:「中小企業問題性論·活力論·二面性論:日本中小企業の本質論的·理論的研究の推移」,『四日市大学論集』16(1),2003年9月,25-57ページ。

[9]山田宏:「中小企業政策は何を目的とするのか—中小企業政策とその思想の変遷」,『経済のプリズム』,2013年2月,109ページ。

[10]刘绮霞,李盼盼:《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的转型与现代化发展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62页。

[11]资料来源:日本通商产业部的《工业统计表》。

[12]刘绮霞,李盼盼:《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的转型与现代化发展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63~64页。

[13]刘绮霞,李盼盼:《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的转型与现代化发展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64~65页。

[14][日]経済企画庁:『国民所得倍増計画』,大蔵省印刷局,昭和38年3月,61ページ。

[15][日]経済企画庁:『国民所得倍増計画』,大蔵省印刷局,昭和38年3月,61ページ。

[16][日]経済企画庁:『国民所得倍増計画』,大蔵省印刷局,昭和38年3月,62ページ。

[17]刘绮霞,李盼盼:《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的转型与现代化发展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67~68页。

[18]刘绮霞、李盼盼:《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的转型与现代化发展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68~70页。

[19]个人企业是日本中小企业群体中数量最大的部分。相对于法人企业而言,个人企业在组织化规模上比较小,属于零散的小企业群体。个人企业被一些经济学者视为比法人企业形态落后、非现代化、传统的企业形态。

[20][日]清成忠男:《创新,中小企业优越的时代》,东洋经济新报社1996年版,第50~62页。丁敏,井如鹏:《日本中小企业研究》,世界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21]王振,孙林,虞震:《中小企业:日本经济活力的源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22]资料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工业统计表》;王振、孙林、虞震:《中小企业:日本经济活力的源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所谓中坚企业,是由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其规模仅次于大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是一个收益率很高和高附加值化的中小企业。

[24]刘绮霞、李盼盼:《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的转型与现代化发展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72~73页。

[25]资料来源:孙川:《日本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经济产业省《工业统计表》。

[26]资料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中小企业厅,《中小企业白皮书》,1985年。

[27]资料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中小企业厅,《中小企业白皮书》。

[28]刘绮霞,李盼盼:《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的转型与现代化发展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74页。

[29]资料来源:各年度日本经济产业省《工业统计表》;日本经济产业省中小企业厅,《中小企业白皮书》。

[30]刘绮霞,李盼盼:《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的转型与现代化发展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75~76页。

[31]资料来源:各年度日本经济产业省《工业统计表》;日本经济产业省中小企业厅,《中小企业白皮书》。

[32]刘绮霞,李盼盼:《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的转型与现代化发展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77页。

[33]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34]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35]罗捷:《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第105~106页。

[36]“三期叠加”最早来自于新华社一篇关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经济工作重要论述的文章,这篇文章中提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

[37]谢梦远:《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海峡科学》2014年第12期,第51页。

[38]郑登莲:《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载《经营管理者》2012年第8期。

[39]谢梦远:《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海峡科学》2014年第12期,第52页。

[40]魏衬衬:《日本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载《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年第3期,第26~27页。

[41]刘绮霞,王志伟:《经济转型期基于制度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以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鉴》,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9期,第11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