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科技发展特征分析——二战后的历程

日本科技发展特征分析——二战后的历程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后的日本走了一条以“重经济、轻军备”和“国家科技研发相对较弱、民间企业科技研发相对较强”为特征的科技发展路线。分析其科技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技术引进上的成功、民间企业是科技发展的主力、培养高素质且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是科技发展的源泉、日本式经营是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等几个方面。[13]其次,从民间企业在日本科技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日本企业推动了日本科技的发展,并成为科技发展的主力军。

日本科技发展特征分析——二战后的历程

“二战”后的日本走了一条以“重经济、轻军备”和“国家科技研发相对较弱、民间企业科技研发相对较强”为特征的科技发展路线。分析其科技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技术引进上的成功、民间企业是科技发展的主力、培养高素质且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是科技发展的源泉、日本式经营是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等几个方面。[11]

首先,从日本的技术引进上看,日本走了一条对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改良并着手自主研发的发展道路。自1950年开始的技术引进,助推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如1960年开始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一面旗帜,使民间企业大受鼓舞,迅速扩大的设备投资推动了先进技术的引入,促使产业设备日趋高级化和大型化。日本企业对引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系统充分地消化、部分地改良,把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号机进口,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的良性循环,这证明了日本在技术引进上的成功。[12]日本经济学家南亮进曾指出:“通过弄清日本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引进技术,可以解开日本经济增长的秘密。”[13]

其次,从民间企业在日本科技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日本企业推动了日本科技的发展,并成为科技发展的主力军。20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在1961年前后日本各地出现了民间企业自办“中央研究所”的热潮,吸引了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同时民间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日益超过依靠政府预算支出的研究开发资金,也吸引了更多的研究人才到企业工作。这意味着,“企业优位”“民间企业主导型”的日本研究开发机构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而开始形成。[14]可以说,民间企业掀起的“中央研究所”热和大力增加的研究开发投资,推动了日本科技力量的发展,增强了日本整体的科技实力,并为日本社会培养了科技人才,在此意义上日本企业是日本科技发展的主力和推手。(www.daowen.com)

再次,从科技人才的培养上看,高素质的员工、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人员、具有管理能力的企业经营者通过“团队精神”推动了日本企业科技实力的整体提高。日本社会原本就具有一定人才积累的基础,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科技人员、技能劳动者具备迅速将欧美先进技术学到手,并把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结合起来的能力。在1956年,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就提出要强化“二战”后导入的美国式教育制度,重视“毕业后能够很快进入企业发挥作用”的职业教育,随后预计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会出现科学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要求政府增加理工科教育资源,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于是,日本政府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提出了尽快确立增加招收理工科大学学生的计划,推动理工科大学的设施更新,学科构成、新教学方法的探讨以及推进理工科大学从基础研究到与企业联合进行应用研究、研究开发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增加理工科教员的计划,各项政策和举措于1960年展开并开始实施。

最后,应看到日本企业一方面十分重视企业内对员工的技术培训,采用特色的“日本式招工方式”,让员工接受各种培训,从事多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在民间企业的生产现场,会有大批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投入生产第一线,与企业富有“工匠精神”的员工一起积极探求技术革新,他们很快形成了一个好的团队,把企业的事业当作家中的事情来完成。最后在企业经营者的融合下运用管理把技术革新变成集体的知识,通过“团队精神”共同推进了企业科技实力的提高。在此意义上,日本式经营是推动日本企业科技实力提高的核心要素。[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