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分析中,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可以发现,就短期而言,缩减贫富差距、消除垄断、增强市场活力是当前拉动内需消费、振兴经济的有效手段;就中期而言,我国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振兴科技产业,增强我国的研发实力,以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就长期而言,我国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国民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科技发展、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原动力,而提高国民素养和能力最终落实在大力发展教育。在制定经济策略时,我们既应该关注不利因素,也应当对有利因素加以利用,我国在应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时,具有以下有利的条件。
(一)庞大的国内需求市场
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的经济发展过多地依赖出口,当面临金融危机时,出口受阻,企业的生产订单数量迅速下滑,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也正面临转型的良好时机。我们需要发展长期被忽视的国内市场,让国内民众能够真正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果实。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具有很大的消费潜能。但前提是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敢于花钱;同时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中产收入阶层比重,形成一个“橄榄型”社会结构,让大部分的民众有钱花,这样才能让国内的消费市场真正地发展起来,进而促进经济的繁荣。
(二)高储蓄率(www.daowen.com)
我国的储蓄率较高,且保持较好的态势,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较为有利,纵观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如韩国、日本均保持较高的国民储蓄率;高新技术产业为资本密集型产业,顺利完成产业升级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而不发达国家和停留在“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居民的储蓄率占GDP比重较低,这使得它们只有长期依赖出口低附加值商品来发展经济,因而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当中,最终它们的经济水平长期徘徊在低增长的节点上。当前我国较高的储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政府需要积极地引导储蓄资金到科技产业投资,以创造更多的科研产出,为我国产业升级铺平道路。
(三)地理特征
我国的地域宽广,中西部地理特征差异较大,这有利于产业升级;同时将以前赖以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发展西部经济,解决西部广大农村的就业问题。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优先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完成产业升级转移,最终可让东西部形成产业发展的完整体系。[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