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是否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国内外关于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颇丰,最早可追溯到1955年库兹涅茨提出的“倒U形假说”,此后更多的学者对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方面。[23]
(一)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对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起源于新剑桥学派。他们认为收入分配差距将促进财富向边际储蓄倾向高的富人积聚,用于投资的部分越多,经济增长越快。其后的理论研究表明,收入分配差距可通过四个渠道作用于经济增长。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出,大量的低收入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会导致政治体制不稳定,继而影响产权和降低投资水平,从而阻碍经济增长;内生财政政策理论指出,收入是选民投票的决定因素,税收水平是投票的结果,所以税率的提高会阻碍投资,从而降低经济增长;市场不完善与教育投资理论则从人力资本投入的角度进行研究,表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导致穷人不能接受教育,会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负面影响,最终不利于经济增长;消费需求理论则从社会总需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收入分配差距会降低消费需求,进而通过提高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
Becher、Ben-Porath等(1967)研究并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核心就是把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看作是由投资决定的,而人力资本积累是个人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高人力资本积累能够带来高收入”;Barro(1991,1997,2000)认为,[24]由于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报酬递减效应导致的“条件收敛”,当潜在产出一定时经济增长率与实际产出负相关;而当实际产出一定时,经济增长率与潜在产出正相关。收入差距通过影响生产要素而影响潜在产出,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率和人均产出水平。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了收入分配差距作用机制的研究;Galor和Moav(2004)[25]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出发,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当一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物资资本往往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资本积累进而形成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人力资本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信用约束存在的情况下,收入分配差距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Tanzi(1998)认为,人力资本将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成为决定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Cao和Nee(2005)研究发现中国的市场化影响其收入结构,特别是个人将教育或经验资本化,成为产生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Sicular等(2007)在研究中强调城市和农村间的教育差距对于收入的不平等有着巨大影响。[26]
(二)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在理论上就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探讨的同时,更多的学者进行了实证分析,为理论分析寻找实证依据。由于模型设定、数据的差异以及分析方法的不同,不同文献得到的结果也并不一致。(www.daowen.com)
陆铭等(2005)[27]采用中国1987—200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及联立方程组研究发现,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不利于投资和经济增长。汪同三、蔡跃洲(2006)[28]利用1978年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有利于物资资本积累,而且导致产生投资重化倾向,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但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对投资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Qin等(2009)以中国的季度宏观数据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结果显示收入分配差距虽然能够有力地解释消费变化,但不利于经济增长。
近年来,伴随着计量经济学和计量方法的发展,研究发现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呈简单的线性关系仅为比较理想的状态,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线性转向非线性及其作用机理来对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进行研究。Barro(2000)根据美国和OECD国家的跨国横截面数据模型,利用大样本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发现在人均GDP小于2 070美元(1985年美元价格)的贫穷国家,收入分配差距增长不利于经济增长;而在人均GDP大于2070美元的发达国家,收入分配差距上升对经济增长却有促进作用。Lin等(2009)采用1965—2003年84个国家的混合截面数据,利用工具变量门槛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在低收入国家收入分配差距不利于经济增长,而在高收入国家却有利于经济增长。
与以上观点不同,杨俊等(2005)选取了中国2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后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尹恒等(2006)采用引入中间投票人的内生政策模型,发现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同样存在“倒U形”关系。王少平、欧阳志刚(2007)从非线性的角度,采用面板协调的方法和中国30多年省级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两者存在异质性面板协调关系,即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由正相关转向负相关阶段。刘生龙(2009)采用OLS和GMM方法估计了跨国截面数据,同样证实了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倒U形”关系。Chambers和Krause(2010)采用跨国数据及半参数方法研究发现,随着人力资本回报率逐渐高于物资资本回报率,收入分配差距将不利于增长,特别是在教育不发达的国家显得尤为显著。[29]
综上所述,学者们关于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关于两者的非线性关系已得到了多方面的证实,但笔者发现在制度实施和变迁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制度变量作用下研究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多见。在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拟运用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选取代表我国经济发展不同水平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5个重要省市1995—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依存度、人力资本积累度以及政府财政干预度等制度变量对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探讨在四种不同制度变量的作用下,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门限效应,并进一步检验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量下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而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并借鉴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成功经验,尤其聚焦其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制度要素的具体举措,从而就如何缩小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政策性建议,这是迄今对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相关研究中所未曾触及的部分。[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