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战略意义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战略意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应该看到日本在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时,采纳了来自政界、学术界、企业界等各界学者专家的意见。其次,可看到日本通过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避免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这一经济发展的难题。再次,可看到日本政府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注重培育社会的中产阶级,并形成了稳定而强大的中产阶层。因此,该计划在日本经济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过10年的发展,日本成功迈入发达经济体行列,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从经济发展的数量还是质量来看,日本经济都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计划实施的10年也成为日本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十年”。可以说,在这十年内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成功地开启了日本经济腾飞的黄金时代,该计划是日本经济腾飞的基础和转折点。

首先,应该看到日本在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时,采纳了来自政界、学术界、企业界等各界学者专家的意见。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下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而劳动生产率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效率和效益,该目标的制定和提出符合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动日本经济的各部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国民整体的收入水平。

其次,可看到日本通过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避免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这一经济发展的难题。在制定和实施该计划时,日本政府注意到当时社会存在着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地区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日本在认识到此类问题严重性的同时,在计划实施时着重在增加国民收入的过程中缩小收入差距。通过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等相关法律的制定,以及一系列援助性财政金融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缩小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大小企业之间的差距。缩小经济发展的差距、避免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于日本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再次,可看到日本政府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注重培育社会的中产阶级,并形成了稳定而强大的中产阶层。“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不仅使日本国民的收入实现了倍增,而且工资差距迅速缩小,而且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日本政府较好地协调了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在收入分配上打造了突出中间部分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使日本社会最终形成了“1亿总中流”的社会格局,即在20世纪70年代有1.2亿国民的日本社会中有1亿国民认为自己属于社会的中等收入阶层。稳定的中产阶级的形成从机制上看,实际上就是社会的低收入者不断向中等收入阶层流动的结果,在流动的过程中国民的收入得到提高、收入分配差距缩小,这些都有利于日本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后,日本在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平衡发展的原则,通过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加强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扶持力度,不断充实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路径由注重“强国”转为重视“富民”。最终日本整体上提高了全民的生活水平,社会的保障制度也得到了显著发展,这为其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真正意义的“国强民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在日本经济大转型时期实施的一项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它带来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政策实施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的平衡发展,开启了日本经济腾飞的黄金时代。因此,该计划在日本经济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注释】
(www.daowen.com)

[1]前田清,林雄二郎など:『「所得倍増計画」を批判する』,東京:実業の日本社,昭和36年8月,16—17ページ。

[2]原朗:『高度成長展開期の日本経済』,株式会社日本経済評論社,2012年11月10日,78ページ。

[3]三和良一,原朗:《近现代日本经济史要览》,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版,第157页。

[4]刘绮霞,赵晋平:《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出台的历史背景及其决策要素》,《日本学刊》2016年第2期,第116页。

[5]全毅,孙鹏,刘婉婷:《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背景、经验及启示》,载《世界经济政治论坛》2014年第3期,第148页。

[6]全毅,孙鹏,刘婉婷:《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背景、经验及启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第3期,第149~15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