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或者展会,是集“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开放”等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各地运用很多。实践证明,文化会展、或者文化展会是拉动地方相关产业同步发展的助推器,既体现了产业的成熟和开放程度,又包含了商业的目的和文化的内涵。如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山东文博会、北京国际动漫博览会等,已经是目前我国非常成熟的展会模式。对于我们甘肃省来说,今后,不仅要把文化展会继续做大做好,而且要在促进文化展会向文化产业的转变、促进全省的对外开放上取得突破。为此,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如下决策建议。
1.坚定以甘肃特色文化为基础的构建思路。甘肃省有悠久的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藏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孕育了我省许多著名的文化形式和文化企业,形成了“文化—产业—会展—开放”的发展轨迹。近年来的展会也出现了多样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参与的企业和外国人也越来越多。今后,在我们的展会中,要继续多邀请国内著名的文化公司,多邀请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国的文化产业经营者、创意者、网络专家等参会,把融入高端文化、创意文化、国外文化作为“重头戏”。
2.通过多头开放和多会对接连通世界。要充分利用好中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华夏文化传承创新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的政策机遇。当前,在努力打造“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一重要展会品牌的同时,还应该对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天水伏羲文化节、中国(甘肃)国际新能源博览会、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中国(临夏)国际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博览会等,加大支持力度,提升规模和档次,形成一个合理有序、互相补位、错位发展的文化会展产业“树形”开放体系。
3.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开放发展的支撑能力。深入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加速文化产品的服务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提升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当前,特别需要加强对敦煌艺术、工艺美术、读者集团、长城古建筑、简牍文化、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创意设计,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创新利用途径,强化大型数字媒体舞台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立体投影等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www.daowen.com)
4.在文创融合中打造甘肃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要运用规划、战略和政策,引导文化企业和文化业态,向打造文化精品、文化出口产品、文化开放平台的方向发展。要支持企业作为主体来完成打造文化精品的工程,使我省各地的文化单位、文化企业、各类专业展会、众多文化基地、众多文化地产、创意企业孵化平台等,能够完全融入开放文化的大格局中,全面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渗透到制造业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宣传推广等全过程,逐步形成“甘肃制造”向“甘肃智造”的转变。
5.推动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要把文化展会做大做实,必须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一是文化要与人居环境建设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以生产、传习、展示为主要功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发展一批特色民间艺术文化村镇。二是推动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建设一批文化主题酒店和民俗休闲农庄。三是推动文化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开发一批民俗文化体验型、绘画摄影写生型、时代精神教育型等特色旅游村。四是推动文化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兰马赛、滑翔、攀岩、赛马等不同形式的赛事水平和知名度。
6.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制度创新。不论是文化事业的本身发展,还是文化产业的培育,都需要制度创新作为基础,重点是如何将甘肃文化融入产业、融入企业、融入信息、融入市场、融入世界。在规划和决策我省文化展会向文化产业的转型过程中,一定要把公司化、实体化、市场化、信息化等作为重点,摆正政府的位置和功能,分阶段推进此项工作。在初期阶段,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在中期阶段,要逐步由企业来操作文化开放中的大部分事务,改变由政府包揽所有“外事”的格局;在成熟阶段,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面的文化资源,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