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梯田改造升级换代重大工程方案

实施梯田改造升级换代重大工程方案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甘肃人口多、耕地资源少、经济转型难、农村经济增长点少的特点,在编制“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盘活农村经济资源的问题,策划和实施“梯田改造升级换代重大工程”。也就是说,不论从那个方面来看,甘肃省梯田建设已经到了升级换代的重要时期。从多方面看,都可以将“甘肃省梯田改造升级换代重大工程”列为“政府主导、公民合建”的国家级项目。

实施梯田改造升级换代重大工程方案

甘肃省历史上就是我国典型的耕地资源贫乏地区之一,建国以来一直到现在,为了改造农村种地的基本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连续进行了60多年的梯田建设工程。到目前,全省梯田总面积达到约为3500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在山区已经占到60%左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梯田面积很大,产出却非常有限。根据甘肃人口多、耕地资源少、经济转型难、农村经济增长点少的特点,在编制“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盘活农村经济资源的问题,策划和实施“梯田改造升级换代重大工程”。

1.工程设计的现实依据。

(1)实事求是地说,在过去60多年的梯田建设当中,甘肃省基层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劳作和艰辛,这是甘肃人和甘肃精神的直接体现。但是,总体评价,甘肃省在近年来的梯田建设工程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利用率太低,梯田资源、梯田产业、梯田循环、梯田经济、梯田技术等问题明显没有提上政府决策的重要位置。也就是说,不论从那个方面来看,甘肃省梯田建设已经到了升级换代的重要时期。

(2)梯田可持续发展能力偏低。多年以来,在甘肃省的农村发展重大决策方面,比较重视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比较重视对大江大河、生态脆弱区和森林植被的保护。但是,极少有关于对梯田保护和修复的决策,建设梯田有政策支持,保护和修复梯田基本没有政策。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许多地方的政府和农村基层的干部群众,对于梯田生态环境、梯田修复、梯田保护等与农民民生直接相关的大问题,较少考虑。其结果是许多梯田荒废,大量梯田被洪水冲垮,在陇南等区域还形成了许多与人为因素直接联系的“泥石流”。

(3)梯田改造和升级的条件具备。与历史上的人工修筑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机械修筑为主相比较,我省农村的资本实力和生产力总体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进步,目前已经具备了梯田改造和升级换代的条件。国家对农田建设一贯采取鼓励和扶持政策,投资和补贴也比较大;改革开放40年以来,甘肃省农村的特色产业发展比较快,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对扶贫开发的技术投入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大为提高;将梯田改造升级,可以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

2.工程实施框架设计。

(1)总体设计。如果在今后的若干年中,能够将我省3500多万亩的梯田中的一半改造升级为高效梯田,甘肃省就能够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梯田大省”。所以,在工程的总体设计上,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思考这个问题,不能只看作是“修梯田”那么简单。要与梯田资源、梯田产业、梯田经济、梯田循环、梯田品牌、梯田企业等要素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就会放大这项工程的实践意义。

(2)建设标准。按照国家及省上有关技术规范,梯田改造升级要达到以下质量标准:一是田块成形,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二是集中连片,多数改造后的梯田要达到1亩以上,面积越大越好。三是集中改造,一个流域、一个流域的陆续开展,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改造升级;四是方便生态保护,田面平整,埂坎坚固。五是合理布设道路,路面宽度、比降、转弯半径、连续坡长应满足农机具通行要求。

(3)投资匡算。将我省梯田改造升级换代工程上报国务院,争取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整体面积可以考虑全部梯田,分10年即两个“五年规划”实施。梯田建设投资实行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和受益群众筹资筹劳相结合的政策。根据对全省梯田建设调查情况,目前我省黄河流域新修梯田改造每亩需要1000—1500元,长江流域每亩需要1500—2000元。两者平均每亩需要投资1500计算,总投资按照4000万亩计算在600亿元以上,按照2000万亩计算在300亿元以上。其中,中央财政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将国家和省上的投资列专项资金,实行专库专账管理,统一由农牧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监督实施。

(4)效益预测。通过梯田改造升级,可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地力等级,提高水资源的留蓄和涵养能力,促进农业机械推广运用,为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可以预计,如果将我省50%以上的梯田改造升级,不仅可以减少氮、磷、钾、有机质等土壤养分的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供2000多万亩的高效耕地,而且山区和黄土高原沟豁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可以得到大大改善,为长远和整体农村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创造条件。

3.工程定性和建设方式。(www.daowen.com)

(1)工程定性。从多方面看,都可以将“甘肃省梯田改造升级换代重大工程”列为“政府主导、公民合建”的国家级项目。一是这个项目属于农村土地资源开发项目,通过改造升级可以造就数千万亩高效梯田;二是这个项目属于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非常有利于提高流域治理的水平;三是通过建设项目,可以在西北黄土高原集中区建立生态循环经济系统;四是为这一区域发展梯田产业、实现彻底扶贫致富提供基础条件。

(2)分类规划。根据甘肃省的地理地质条件,可以将该项目分成三个大的区域进行规划:一是黄土高原区,包括庆阳市、平凉市、天水市、定西市和陇南市的大部分,基本属于“六盘山贫困片区”;二是青藏高原区,主要包括甘南州、临夏州,属于“藏区贫困片区”;三是其他地域的重点县和乡镇。整体来看,整个项目主要指甘肃省的中东南区域,是国家划定的贫困人口集中片区,包括了甘肃省2/3的县(市区)。

(3)建设方式。此项工程的实施必须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域概念,充分考虑大空间组合的功能,必须充分考虑资源配置和流转的可能。在建设方式上采取“土地流转,产权集中,形成规模,按照规划,分步建设”的做法。加快山区承包耕地和非承包荒地的流转速度,鼓励向实体公司集中梯田产权,形成大板块梯田资源布局,先规划后建设,分步实施,改造好一个区域,再开始另一个区域。

(4)建设条件。作为中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经济发展长期比较慢的区域,改造投资主要应该由国家项目承担,按照年度拨付,实行专柜管理。梯田建设投资实行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和受益群众“筹资筹劳”相结合的政策。地方政府以及社会的、私人的、外地的、甚至是国外的投资也非常欢迎,但是,必须作为公司类的实体投资。如果中央财政的拨款不足,可以考虑启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规划设计、技术支撑、人才投入、农村投劳等,主要由地方政府来负责解决。

4.梯田产业联动方式。

(1)旱作大棚。全面推广“杜寨模式”。所谓“杜寨模式”是我于2003年带队到秦安县刘坪乡杜寨村调研时发现和总结出的一个适合甘肃省情的旱作农业大棚技术模式。该模式是将1亩大小的梯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修建塑料大棚,一部分土地硬化作为“集雨场”,然后再建设一个50立方米大小的水窖,使“集雨场”与大棚之间建立“水-窖-棚-地”的循环关系,非常成功,也曾经得到国务院科技部部长的亲自考察和认可。但是,后来没有继续总结和推广。建议在改造后的梯田全面推广这个模式。

(2)企业上山。建设“台式”高效养殖区、种植区、加工区,甚至在集中连片的改造梯田区域,建设“山地园区”。我省的原川耕地资源非常有限,多年来招商引资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城镇及其周边可以用作园区的土地资源基本开发完了,目前的园区土地资源基本上在原来的土地资源的范围内“高价”炒来炒区,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加大了引资的土地成本。为此,建议在集中连片的规模“高效梯田”区域,规划建设“梯田园区”,园区做农业、做工业、做商业、做贸易都行,不受限制。这也就是企业上山、公司上山、园区上山。

(3)效益种养。庄浪县是我国著名的梯田大县,修筑的100万亩水平梯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90%,并且通过长期的探索实践,积累了许多高效开发利用梯田的做法,如“梯田+地膜玉米”、“梯田+马铃薯”、“梯田+经济林果”、“梯田+中药材”、“梯田+草畜”等。另外,陇南市群众将花椒由地埂种植改为梯田种植,发展花椒500 多万亩,仅武都区花椒产值就达3.84亿多元,农民花椒收入人均达到 8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静宁县果园种植面积60万亩,其中梯田果园38万亩,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9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2%。秦安县和麦积区的梯田葡萄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在大规模改造后的梯田上,梯田农业、梯田牧业、梯田产品、特色梯田等可以大规模推广。

(4)空间循环。梯田改造工程必须与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系统密切结合起来进行,这样以来价值更大。具体来说,梯田改造规划必须与产业基地规划相配套,其配套原则:一是梯田产业的生产基地要与加工基地配套发展;二是园区基地要与原料基地配套;三是梯田建设要与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四是梯田改造要与创新富民产业配套。所以说,梯田改造工程不仅仅是个土地改造和修复工程,而且也是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扶持政策的改造和升级工程。

(5)土壤熟化。梯田改造后,除少部分梯田可以马上进行梯田产业的基地建设和产生效益之外,大部分需要经过一个土壤熟化的周期,才可能正常发挥作用。因此,联动机制建设必须安排一个土壤熟化的阶段。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生物手段,大量种植豆科植物、紫花苜蓿、三叶草等,连续种植至少三季,接穗后深翻捂肥。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加快改良土壤的速度,缩短土壤熟化的时间,为以后长期的种养业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