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为什么股份公司模式无法解决问题

为什么股份公司模式无法解决问题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因为公司制规定股东在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出资人代表的政府机构仍然深陷公司治理内部,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国有经济中政企不分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好,成为公司治理不完善,企业竞争力不足的根源之一。但实施意见不仅主张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塑造为国家独资的公司法人,按照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模式进行治理,而且主张由公司直接经营授权范围内全部规模巨大的国有资本。

为什么股份公司模式无法解决问题

断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行政指挥链是改革长期追求的目标,公司制度下股份资本所有权与公司法人产权分开向这一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但是因为公司制规定股东在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出资人代表的政府机构仍然深陷公司治理内部,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国有经济中政企不分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好,成为公司治理不完善,企业竞争力不足的根源之一。

与此同时,大国资委体制也不能解决政资不分的顽疾,所谓国务院派出机构仍然是政府机构,其出资人职责仍然靠行政权力行使,其管理行为难免审批把关的防御性特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的初衷是弱化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加强国有股权代表机构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力。但实施意见不仅主张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塑造为国家独资的公司法人,按照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模式进行治理,而且主张由公司直接经营授权范围内全部规模巨大的国有资本。这就等于在原有的国有经济体系制框架内,增加了一个与原有机构完全相同的管理层次,它与政府机构的关系没有丝毫改变,它与现有国有企业的管理架构没有差别。这是在层层公司制的“俄罗斯套娃”中间再增加了一层套娃,对政企分开的目标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更加糟糕的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从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目标出发,在政府和原有企业之间设置的一个管理层次,它还是行政授权的产物,并且权利链条上的位置更高,所管理的国有资本规模也应该更大。没有管理体制的根本改变和经营模式与经营范围的适当限制,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这样的改革能够解决当前国有经济中仍然相当普遍存在的监管缺位和管理腐败问题?(www.daowen.com)

另外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是,如果没有全新设计的制度架构与约束机制,这种顶层制度的充分授权,可谓是“位高权重”。随着改革的红利显现,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趋之若鹜,设法入围,争取挂牌。改革将在现有的国有经济体系中增加一批半官半商的大机构。比如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借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名义“改革”,把主营业务更多地转向资本运作,这对扭转当前经济“脱实向虚”有什么好处?对完善这类集团公司治理结构又会有什么推进作用?再比如一些现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改革东风挂起新招牌,继续老营生,管理的资本规模更大,经营的范围更加不受制约,这对防范金融风险又能有什么好处?

概括地说,单纯公司制的思路难以达成预期目标的理由有三:其一,这是国有经济的顶层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股份资本的经营权,不能再照搬公司法人制度的旧套路。这个套路已经被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不能达成政资分开的改革目标。其二,这类顶层机构管理的国有资本规模太大,所投资企业的经营又高度复杂多样,单纯靠公司法人产权制度不足以实现有效监管,控制管理腐败,防止国有资本流失。其三,这样的制度设计完全没有顾及构建具有领跑者和压舱石作用的国有资本运营系统,而这才是当前国有经济最要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