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发展及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发展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贸易集团不断增加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截至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已出现三次高潮。两次石油危机之后,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关贸总协定维系的多边贸易体制失灵,世界各国把自由贸易的希望再度寄托在经济集团身上,于是掀起了第二次区域贸易集团发展的高潮。区域贸易集团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蓬勃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发展及原因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贸易集团不断增加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截至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已出现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其他刚走向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利益的艰巨任务。因而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涌现了一批区域性贸易集团。1951年,法国、原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西欧六国建立了煤钢共同市场。1957年,上述六国又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1960年,英国、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奥地利和葡萄牙等七国正式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60年代,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961年建立的中美洲共同市场、1964年建立的中部非洲关税及经济同盟、1967年建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1969年建立的安第斯条约集团和1969年建立的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

第二次高潮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两次石油危机之后,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关贸总协定维系的多边贸易体制失灵,世界各国把自由贸易的希望再度寄托在经济集团身上,于是掀起了第二次区域贸易集团发展的高潮。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稳步发展。丹麦、爱尔兰、英国和希腊先后加入欧洲共同体,使欧共体的成员国达到10个。加上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加入,欧共体的成员国达到了12个。1983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也成立了自由贸易区。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尤为显著,出现了许多新的规模较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组织。在亚洲主要有:1981年建立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和1985年成立的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在拉美主要有:1973年建立的拉美自由贸易区和加勒比共同体以及1981年成立的拉美一体化协会;在非洲主要有:1973年建立的西非经济共同体、1975年建立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1980年召开的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和1981年建立的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等。

第三次高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80年代末,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迟迟达不成协议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区域性的贸易自由化。尤其是美国改变了长期奉行的单一多边主义原则,开始重视实行地区主义和双边主义,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之后,由于其结果的实施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加之其存在的缺陷,世界许多国家仍然对多边贸易体制缺乏信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势头仍然强劲。这一时期,欧共体由共同市场发展为1993年的欧洲联盟,美国和加拿大于1989年建立了美加自由贸易区,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不少区域性贸易集团,并加速贸易自由化进程。例如,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四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签署“亚松森条约”,决定建立由四国参加的南方共同市场。1995年1月1日,南方共同市场(Southern Common Market)正式启动运转。又如,1967年建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于1991年1月就在2008年前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达成了协议。并于1994年9月举行的东盟经济部长第26届年会上,把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从15年缩短至10年,决定在2003年把工业品农产品的关税降至0.5%。

由于全球多边贸易谈判一拖再拖,迟迟达不成协议,导致世界主要国家开始把重点从签署全球性贸易协定,转向签署地区性自贸协定。2008年美国开始与多个国家谈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同时,美国与欧盟也进行了自贸协定的谈判。但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新一届总统后,主动退出或终止了这两个协定的谈判。

小知识5-2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

(主要内容摘自百度百科,明基百科,2013.12)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于2006年达成的。随后,美国、秘鲁、澳大利亚、越南和马来西亚五国相继加入。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2012年,墨西哥和加拿大决定加入TPP谈判,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

在美国的积极推动和主导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协议的内容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措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和竞争政策等。

美国调动一切行政、经济和外交资源全面主导TPP谈判,其主要目的:①阻止亚洲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②全面介入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确保其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③重塑并主导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稀释中、日等国的区域影响力。(www.daowen.com)

2017年1月,新一届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国退出TPP。剩下11国在日本主导下于2018年3月重新签订了的《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Comprehensive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TP),原协定(TPP)中有关知识产权和其他内容的20项内容遭到冻结。

区域贸易集团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蓬勃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生产力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是区域贸易集团兴起的客观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际分工向广度和纵深方向发展,加速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趋势。国际分工引起的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的变化,要求冲破民族和国家所设置的各种障碍,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自由配置。但由于各国经济与利益的差异,不可能立即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而只能在局部地区得到体现。于是,一些地理区域接近,国际分工最为密切的国家之间建立了区域性的贸易集团。

2.共同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贸易集团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

建立区域贸易集团的国家的动机之一,就是希望通过联合,壮大自身力量,抵制一些大国或集团的威胁。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欧洲各国正在恢复经济,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单独与美国抗衡。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提高欧洲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欧洲各国不得不走向区域贸易集团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美国的经济地位不断下降,并受到来自欧共体和日本的挑战。美国为了阻止其优势地位的下降,保持和加强自身势力,同加拿大、墨西哥组建了北美自由贸易区。面对西欧、北美的强大趋势,亚洲国家间也加速寻求扩大经济合作的途径。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区域一体化组织,虽由一些中小国家组成,但联合起来的经济实力,比单个国家更有力量抵御外部势力的挑战。

3.区域贸易集团产生的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是区域贸易集团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

区域经济一体化给成员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些利益表现为贸易创造效应、贸易扩大效应、减少行政开支、减少走私、增强成员国集体的谈判能力、内部专业化程度加深、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要素的流动性加大、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等。这些经济利益成为区域贸易集团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

4.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本身的局限性以及近年来多边贸易谈判所遭遇的挫折和困难,是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发展的外在原因

尽管世贸组织是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但自身庞大,运作程序复杂。根据世贸组织“一揽子接受”方式,其成员对各项议题的谈判只有在一致同意的基础上才能达成,这导致在短时间内所有成员达成共识和消除矛盾并非易事。2001年11月,在多哈发起的首轮多边回合谈判一直举步维艰,多边贸易谈判前景的不可预测性,为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协议提供了发展空间与机遇,也为各国参与全球竞争增加了一种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