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来,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始终相伴随。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贸易政策的基调不尽相同,有时以自由贸易政策为主,有时又会掀起保护贸易的浪潮。
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时期。西欧各国普遍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通过限制货币(贵金属)的输出和扩大贸易顺差的办法积累财富。这一保护贸易政策推动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提供了财富。
18世纪至19世纪后期,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对外贸易政策是以自由贸易政策为特征,特别是英国、荷兰等国实行了全面的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工业和对外贸易发展。而这一时期的美国和德国基本上实行的是保护贸易政策。由于这些国家工业起步较晚,无法与英国工业产品竞争,不得不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扶植本国工业的发展。保护贸易政策促进了这些国家工业的迅速成长。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表明了市场问题的尖锐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超保护贸易政策应运而生。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大。(www.daowen.com)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以及国际分工向深度、广度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贸易自由化倾向。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旨在削除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世界贸易的增长。《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临时适用,极大地推动了贸易自由化。各国纷纷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这对迅速恢复战后经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战后的贸易自由化是有保留的、有选择的自由化,并不完全排除保护贸易政策。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世界又掀起一股新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在1974—1975年和1980—1982年两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经济严重停滞,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爆发。美国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在各国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下,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蔓延与扩大,对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不断加强,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开始推进协调管理贸易政策。政府对内通过制定一系列对外贸易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促进本国进出口有秩序的发展;对外通过协商谈判,签订各种对外经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