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内贸易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性

产业内贸易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性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既进口又出口。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产品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相近或相似;二是消费具有相互替代性。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影响整个国际贸易发展格局的重要贸易形式。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时,T=0;当对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口时,T=1。

产业内贸易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性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既进口又出口。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小汽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小汽车。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产品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相近或相似;二是消费具有相互替代性。国际贸易最初进行的是产业间专业化生产为基础的商品交换,如工业品农产品的交换。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影响整个国际贸易发展格局的重要贸易形式。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可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

式中,X和M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的取值范围为0~1。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存在产业内贸易)时,T=0;当对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口时(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T=1。(www.daowen.com)

格鲁贝尔(Grubel)和劳埃德(Lioyd)计算了1967年10个国家不同产业的T指数。他们发现,对于原油润滑油产业,10个国家的T值的加权平均值为0.30,对于与之相关的化工工业为0.66,10个国家所有产业的混合加权平均T值为0.48。这意味着在1967年,10个国家的贸易额中有一半是由同一产业差别商品的交易引起的。有的学者对1970年、1980年、1987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比利时、英国、西班牙等国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产业内贸易的比例进行了考察,发现1970年、1980年、1987年这10个国家的平均产业内贸易的比例分别为49%、55.5%和57.8%。[7]

但是,使用T指数来衡量产业内贸易程度时,必须谨慎处理。因为,如果我们将产业和商品种类的范围定义不同,就会得到不同T值。而某一产业的范围越大,T值就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