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际分工理论与影响因素

国际分工理论与影响因素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生产过程分散到世界各地,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劳动分工和劳动组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改变着国际分工的格局。发达国家积极利用上层建筑的作用,利用强权政治、各种不平等的条约和规定,采取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分工。文化观念对参与国际分工有很大的影响。

国际分工理论与影响因素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分工是交换的基础。只有在分工不断专业化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大规模地交换活动才能进行。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和继续,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在国际交换的背后,存在着各国生产者之间的劳动分工。没有国际分工就不会产生国际贸易。

(一)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自然条件、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上层建筑等多种因素。

1.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进步,深刻地改变着生产的物质基础,改变着劳动者的面貌。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科技革命,都对当时的生产过程、工艺技术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众多生产领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运用,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增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要求的基础上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国际专业化生产。同时,生产的扩大,使本国生产的原料、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很难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与之完全相适应,这就促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寻找适宜的原料、中间产品,而另外一些国家将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从事原料、中间产品的国际专业化生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际分工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提供了飞机、巨轮、电子通信等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信、联络手段,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空间与时间距离,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生产过程联系密切。过去在一个国家完成的生产,现在可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最佳区域内进行。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自由竞争时期,英国最先完成了产业革命,生产力水平最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处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以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发展,竞争实力加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随之提高,并处于支配地位。这是因为生产力水平决定着一国的经济结构,制约着其参与国际交换的产品内容,影响着其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

2.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国土面积等。人类的生产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离开特定的自然条件,一些经济活动很难开展,甚至无法进行。矿产品只能在拥有大量矿藏的国家生产和出口,热带经济作物只适宜在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生长。因此,有利的自然条件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性,但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因为,自然条件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优势,取决于人类对自然条件的合理利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高低是与科技的发展及运用密切相关的。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不断地创造出更多新的物质来代替天然材料,使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作用逐渐削弱。

3.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跨国公司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赚取高额利润,必将冲破国内市场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寻求生产的最佳配置,这就促使企业分工国际化。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生产过程分散到世界各地,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劳动分工和劳动组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改变着国际分工的格局。国际投资的主体由战前的单一性发展为多元性,不仅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增加投资规模,而且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也在积极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扩大市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为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呈现出集中化趋势。跨国公司的投资领域由战前集中在采掘业、种植业发展为集中在工业部门内部和服务业。跨国公司投资的变化促使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水平型国际分工占据主导地位,垂直型国际分工的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跨国公司之间及内部的协调成为调节国际分工的重要机制。

4.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上层建筑主要是通过政府实行的政策措施、法律制度、思想意识、文化观念等,促进、推动或阻碍、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发达国家积极利用上层建筑的作用,利用强权政治、各种不平等的条约和规定,采取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分工。为了制裁或反对别国,有时甚至采取封锁、禁运、断绝经济贸易关系的办法,人为地割断这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从外部影响该国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能否实行对外开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采取的政策及法律制度,取决于该国对国际分工的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文化观念对参与国际分工有很大的影响。从现实生活考察,国际分工总是在文化观念相近的民族中得到发展。如欧盟各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美国和加拿大的分工与协作逐步升级,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同源。(www.daowen.com)

(二)国际分工的作用

1.促进作用

(1)促进生产国际化。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表现。机器大工业的建立,使生产超越了本国基地,进而依赖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国际分工向全球领域的迅速扩展,打破了民族闭关自守的状态,消除了民族隔阂,将各个国家与民族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形成了与巨大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国际分工体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深,导致了生产的国际化。目前,产品的“国籍”已不那么明显了。例如,美国的波音747飞机是由8个国家的1 600个大型企业、1.5万个中小企业协作生产出来的。

(2)节约社会劳动。参加国际分工的各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各国按照自己的有利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发展优势产品,通过对外贸易,既能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又可以利用本国稀缺的国外资源,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及有利因素,节约社会劳动。

(3)推动科学技术的发明与运用。专业化的生产使用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工人,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有利于新技术的发明、推广及运用,同时,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加花色品种。

2.不利影响

(1)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分工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国家实行殖民制度下的国际分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剥削掠夺是众所周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但发达国家仍可利用在生产技术、销售渠道、经营管理、重要制成品与原材料方面的优势及垄断地位,进行不等价交换,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

(2)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单一性、脆弱性、依附性。在殖民统治的国际分工条件下,西方国家利用政治经济强制手段,阻挠殖民地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迫使其发展单一经济,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来源地和销售市场,以至目前仍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主要靠一种或少数几种农矿产品。而这些国家农矿产品的出口地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地又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从而造成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性。

(3)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可能带来严重危害。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他们将一些高消耗、劳动密集、严重污染的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破坏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甚至造成不少恶性伤亡事件。

迷你案例2-1

国际分工收益严重不对称

(摘编自新华网,2005.2.19)

国际分工可以从一国之内扩展到一国之外,使得各国能够充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同时,也造就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延伸了跨国公司的触角。跨国公司的趋利动机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毫无疑问,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是跨国公司影响和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然而,国际分工格局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双赢的局面还是设置了陷阱?

一些数字也许给我们提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赢的结论。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的外资总量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25%上升到1996年的37%。世界银行《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1990—1997年,发展中国家的年平均GDP增长率为2.8%,明显高于世界2.3%的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2.1%的年均增长水平。世界银行甚至乐观地预测,1992—2020年,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1%,比世界平均增长速度高2.6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长速度只能达到4%。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将由1992年的23.5%提高到48.4%。

事实上,国际分工的收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是严重不对称的。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而发展中国家只有大量闲置的低素质、低技能的劳动力。发展中国家能够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发达国家都能够从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是为了扩大市场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这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不能够在国内生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与发达国家虽然都可能从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获得收益,但是它们获得的收益数量却是大不相同。国际分工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例如,在美国市场,中国出口玩具芭比娃娃”的零售价为9.99美元,其在美国海关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两者相差的8美元作为“智力附加值”被美方拿走。在剩下的2美元中,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65美分支付原材料进口的成本,中方只得到35美分的加工费。由此可见,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链条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和低端,而发达国家则成为最大的赢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