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1984年香港半岛集团管理北京建国酒店,标志着国际酒店集团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整整36年。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著名的酒店管理公司及其大部分品牌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如“六洲”的洲际、假日及皇冠假日,“温德姆”的母品牌温德姆及豪生、戴斯,“万豪”的里兹-卡尔顿、JW万豪、万豪、万丽和万怡,“雅高”的索菲特、铂尔曼、诺富特和美居,“希尔顿”的康莱德、希尔顿和逸林,“喜达屋”的圣-瑞吉斯、威斯汀、喜来登、豪华精选、W、艾美和福朋,“凯悦”的柏悦、君悦、凯悦,以及凯宾斯基、丽晶、四季、香格里拉,等等,详见表0-8。
国际酒店管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为我国的酒店业带来了世界最新的经营理念和设计风格,大大提高了我国酒店的管理水平,培养了大量专业酒店管理人才,催生了一大批国内酒店管理公司及其民族品牌,使我国的酒店业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这些跨国的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牢牢控制了我国一线城市的高星级酒店市场,这种局面至今没有改变。笔者在著名的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工作过,也在国内著名的酒店管理公司工作过,对两者的差距深有体会。
著名国际酒店管理公司(集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通过几十年的兼并、重组和发展,这些公司已完成了国际集团化的过程,形成了超大规模的跨国集团公司,实力雄厚,并已着手进行战略性内部重组。根据Hotels公布的2009年全球规模位于前10位的酒店集团共拥有酒店总数33747家,客房总数4110436间,平均每家拥有酒店3374家,客房411043间,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②拥有一系列从高端到低端、适合各类客人、已成熟的著名品牌,同时还在不断进行品牌调整并推出新品牌。通过深入市场调查和一系列营销手段,一个新品牌在我国从推出到为市场所接受,大体只需3年左右时间。
③拥有强大的全球预订系统。如在2002年,万豪酒店管理公司17个全球预订系统共处理了9000万次订房电话,并确认了5900万次预订和164亿美元的销售额,这还不包括与航空公司和旅游组织经营的全球酒店销售系统联营的预订系统所确认的2590万间/晚、34亿美元的销售额。(www.daowen.com)
④ 拥有完整的、系列化的酒店建造规范和管理标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规范和标准是它们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决非一朝一夕可以编得出来。集团总部技术部门从全球收集信息,通过分析研究隔几年就重编一次。弱电系统因技术进步快,规范的有效期仅半年到一年。凭借这些规范和标准,加上品牌的力量,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就可对投资方强势提出要求以确保酒店的高品质。
⑤ 拥有全球性的、统一的电脑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系统、员工培训系统和集中采购系统,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目前,已进入我国的国际酒店管理公司都在根据新的市场特点在调整品牌布局,调整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 收紧高端品牌的使用,尤其是集团顶级品牌的使用。如上海东锦江索菲特酒店在雅高撤出后改由希尔顿管理,但希尔顿并未提供与“索菲特”相当的“希尔顿”,仅同意提供明显低一个档次的“逸林”。喜达屋管理的上海瑞吉红塔酒店挂“瑞吉”品牌已多年,现已改挂了低一级的“豪华精选”。
② 推出适合市场的新品牌。一类是强调个性化的品牌如洲际的“英迪格”、雅高的“美居”、“SO”、喜达屋的“W”等;另一类是经济型品牌如洲际的“快捷假日”、温德姆的“速8”、雅高的“宜必思”、喜达屋的“雅乐轩”等。
③ 提高中档酒店的发展力度。洲际的“假日”、万豪的“万怡”、温德姆的“戴斯”、“华美达”、雅高的“诺富特”、喜达屋的“福朋-喜来登”等都在快速发展。还有一批新的中(高)档酒店品牌推向市场,如希尔顿的“逸林”、喜达屋的“艾美”、卡尔森的“丽柏”等。
④ 调整发展方向,开始从东部向中西部发展,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万豪国际集团最近明确将2016年前的发展重点放在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覆盖面将拓宽至13个省区、32个城市。刚进入中国的新加坡百乐酒店集团则一开始就把目标放在二三线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