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模型、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00马力[1]无级变速拖拉机、强军征程扬帆远航武器装备模型……一件件反映我国制造业成就的实物模型亮相“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的展厅。
近年来,一件件“大国重器”横空出世,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拿出了耀眼的成绩单:
“华龙一号”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这一技术的成功研制,亮出了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国产航空发动机突破瓶颈,“运-20”“歼-20”服役[2],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我国航空工业取得历史性突破;
世界最大的水泥运输船圆满交船,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将在上海开建,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和新型万吨级驱逐舰相继下水,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正向造船强国大踏步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多高技术、高附加值、顺应转型升级趋势的新产业已成长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有力拉动着经济增长。(www.daowen.com)
2015年,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制造强国建设的第一个十年描绘了蓝图。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规模全球领先,增加值和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均居世界第一,目前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体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牛鼻子”。《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在“两化”融合这一“主线”下,我国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建立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打造了一批数字化车间,初步形成了若干可复制可推广模式。5年来,智能工厂在许多企业落地生根。
其中,在民用领域,颇具代表性的便是已建成8个互联工厂的海尔集团。目前,在海尔集团的一个智能工厂生产线上,每15秒就会诞生一台洗衣机。在互联工厂中,工人人数减半,而产能却增加2倍。在柔性生产线上,可以安排50多个型号的产品同时生产,是以前产量的5倍。互联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60%,用户定制占比达10%以上,其中,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已实现100%的产品由用户远程定制并监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