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村落治理及其相关性

村落治理及其相关性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将从村庄治理主体、村庄治理事务和村庄治理方式三个方面考察传统时期夏侯村的村庄治理和治理关系。如果某位本家亲戚交不起赋税,或者不愿意服兵役,就会邀请本家爷一同出面与保长讲道理,有本家爷在场,保长一般不敢乱来。

村落治理及其相关性

1949年以前,夏侯村由孙、杨、王、康、闫五大宗族聚居而成。在国家政权并不过多干涉村庄公共事务的大多数历史时期,夏侯村村庄内部的几个宗族和各个家庭是如何处理村庄共同事务的?本节将从村庄治理主体、村庄治理事务和村庄治理方式三个方面考察传统时期夏侯村的村庄治理和治理关系。

一、 村庄治理主体

根据村民的讲述,中华民国时期夏侯村的保长只管征粮派款的事情,而村庄其他公共事务,尤其是各个宗族之间的事务处理一般由各个宗族年龄最大、辈分最高、最有威望的本家爷帮忙处理。农户家庭中的红白喜事的主持,以及与所有本家亲戚之间的联系都由执客来处理。

(一) 本家爷

夏侯村的各个宗族没有族长。特别是一些人口较多的大姓,随着人口的繁衍,宗族发生分化,在宗族之内很难找出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因此宗族分化为以老坟地为单位的本家亲戚,而本家爷是本家亲戚中最有权威、说话最管用的人。

1. 本家爷的产生

一个“本家亲戚”单位中可以有一个说话最算数的本家爷,也可以有3—5个本家爷共同商量来处理本家亲戚中的对内对外事务。本家爷的产生是自然而然地得到所有本家亲戚的公认。首先,本家爷必须是所有本家亲戚中年龄最大、辈分最高的老人。如果某些本家爷的辈分比较低,但是年龄比较大,依然可以成为本家爷,单纯辈分高的族人并不能成为本家爷。其次,本家爷的权威是在不断处理本家亲戚事务中积攒起来的。如果某个本家爷没有为本家亲戚做过任何贡献,也没有帮助过其他本家亲戚,一般不会被所有本家亲戚称为本家爷。本家爷不仅是本家亲戚对辈分和年龄的称谓,更是一种尊称。本家爷在本家亲戚中的权威非常高,在本家亲戚之内是说一不二的。

2. 本家爷的资格

据夏侯村村民讲述,能够被所有本家亲戚尊称为本家爷的人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年龄和辈分。其次,本家爷必须是本家亲戚中头脑最为灵活、经验最为丰富的人。本家爷不一定非要读过书,但是要对村庄内各个宗族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家亲戚中各个家庭的关系有准确的把握,能够认清局势,并且在发生矛盾和纠纷时能够有办法妥善处理,使各个方面都满意。此外,本家爷一定是本家亲戚中的热心人,不仅能够处理好自家的事情,同时乐于帮助所有本家亲戚。一般情况下,本家爷是所有本家亲戚中较为富裕的农户,村民认为:“穷得叮当响的人在本家里说话一般都不会太管用,他自己还顾不住自己呢,哪有心思操别人家的闲心。退一步说,本家爷处理矛盾不能光靠嘴吧,你得请客喝酒啊,要是家里非常穷,哪有钱喝酒啊。”

3. 本家爷与保长、甲长

与保长、甲长等官方权力主体相比,本家爷一般不参与征粮派款等保甲事务,也没有任何优待和特权,自己也要缴纳赋税和摊派,自己的儿子也有可能被抓兵。但是本家爷对本家亲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某位本家亲戚交不起赋税,或者不愿意服兵役,就会邀请本家爷一同出面与保长讲道理,有本家爷在场,保长一般不敢乱来。同时如果本家亲戚过于贫困,交不起赋税,保长在报官抓人之前一定要到农户这一本家亲戚中的本家爷家打个招呼。如果本家爷可以替农户垫付赋税,则保长就可以完成摊派任务;如果本家爷不管,保长才能够采取行动。否则如果保长强行抓人或进屋搜刮财物,会被所有本家亲戚围攻。

4. 本家爷与户家

本家爷一般不缺钱,但是就经济实力而言,本家爷远不如户家有钱。如果在本家亲戚中有户家,并且户家的家长愿意为本家亲戚做事,也会出现户家的家长就是本家爷的情况。但是据村民回忆,“户家一般都非常抠儿,只管自己家里的事,本家亲戚去借钱还收利息呢”,因此户家当家的一般都不会被称为本家爷。本家爷在本家亲戚中的威望高于户家,但是本家爷在很多时候要寻求户家的帮忙和支持,如果户家不支持,本家亲戚里的很多事情都处理不好。据孙占邦老人回忆:

过去(1949年前)我们孙家有这样一件事,就是我们这一本家的老坟地不够用了。孙长祚正好是我们本家,按道理说他们家有钱有势,也儿女双全,可以开新茔(开辟新的老坟地)。但是开新茔要自家拿出来2—3亩地,孙长祚就不愿意了,想让所有本家亲戚都出点钱来买自己的地。其他人都非常穷,没有能力出这个钱。我们的几个本家爷就去找孙长祚商量了,但是孙长祚并不给本家爷面子,还是不同意。最后本家爷跟我们这所有本家亲戚商量,说一家出2—3斗粮食,没有的先欠着,不收利息,算是大家买他的地。给过粮食之后孙长祚才同意用自家的地开新茔了。

5. 本家爷与普通农户

本家爷在所有本家亲戚中的权威是非常高的,有权干涉所有本家亲戚家庭内部的分家、继承、养老、买地卖地、婚丧嫁娶等事务,所有本家亲戚都不能违背本家爷制定的规矩。基本上所有普通农户都信奉本家爷的权威。同时,在春节拜年时,给亲生父母、爷爷奶奶拜年之后,首先必须前往保存、祖轴的本家爷家中拜年,随后再到其他本家爷家中拜年,而本家爷不需要到其他农户家中拜年。据夏侯村民孙占炳老人回忆:

过去(1949年前)家里的事很多都得听本家爷的,本家爷让咋弄就得咋弄。我们姓孙的有一户人家死人了,死的时候是阴历九月,但是我们姓孙的在这一年正好“忌九月土”的,意思是在农历九月的时候,不能破土埋人,否则就会影响整个老坟地的风水。但是过去没有水晶棺啊,人死时间长了都臭了,这家人非常恼火这个规矩,准备直接埋到老坟地里。在出殡的路上被我们几个本家爷拦下来了,这几个本家爷说:“你要是不认咱们所有本家亲戚了,你就只管埋,没有人拦着,但是这样做违背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你看这样行不行,先埋到别的地方,等九月过了再迁回老坟地里。地方我们都给你选好了,到时候移棺材的时候你们都不用管了,我们几个老家伙把钱出了。”这家农户就同意了,并且非常感谢这几个本家爷的帮助。

(二) 执客

传统时期夏侯村中有几个著名的执客,分别是孙长礼、孙长聚、王廷槐、闫三、杨金和康宽,村民家中举办红白喜事都需要找这几个人。

1. 执客的产生和概况

村民认为“执客”就是主持红白喜事的司仪,负责主持整个红白喜事的流程、时间,并且会测算良辰吉日和风水。执客的产生不是自然而然的,虽然有子承父业的情况,但是执客要能为村民所接受和邀请,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主持实践。传统时期夏侯村村民家中办红白喜事,基本上所有的本家亲戚、左邻右舍和街坊邻居都会前来送礼。尤其是丧事,宾客前来哭丧、祭拜,都需要执客一步一步地吆喝指导,并且将农户送来的礼物和供品登记在册。执客主持得好不好是红白喜事能否举办成功的关键。由于传统时期各个宗族在婚丧嫁娶中的礼仪有所差别,因此执客一般都是只主持本宗族内的红白喜事,呈现出一个宗族一到两名执客的情况。主持得好的执客自然被全体族人看在眼里,自己家中办事都会去邀请这个执客前来主持。

2. 执客的资格

传统时期夏侯村各个宗族的执客一般都会读书写字,口才一定要好,声音一定要洪亮,并且一定要精通神鬼习俗,具有一定的风水知识,一般都是村中的“半仙儿”。执客在宗族之中必须有一定的年龄和辈分,不一定最高,但是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年轻人是不能做执客的。执客要对参加红白喜事的农户所带来的礼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登记,因此一般都会写字,并且会计算。执客给本宗族农户主持红白喜事不收取任何报酬,因此必须是本宗族中的热心人,能够为其他农户做事。

3. 执客与户家

村民认为,“谁家都会办这事(指红白喜事),就算你再有钱,也有用得着执客的时候”。因此户家对本宗族的执客一般都会以礼相待,逢年过节会邀请执客来家中吃饭,并且如果家中出现一些怪事或者有人生病了,都会请执客先生前来看一看。执客到户家借钱一般都能借得到,并且一般不需要给利息。户家举办红白喜事一般都希望热闹或庄重一些,这就需要提前给执客带一些礼物,否则执客可能在主持过程中不卖力,或者故意将仪式程序弄错,有损户家的名声。

4. 执客与保长、甲长

传统时期夏侯村的执客不参与村庄官方的保甲治理,也要缴纳赋税。但是执客一般不会被抓兵的抓走,因为如果村庄中没有执客,农户家中的红白喜事就没有人主持了。保长和甲长家中也要办红白喜事,因此保长一般不会抓执客去当兵。(www.daowen.com)

5. 执客与普通农户

执客在普通农户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村民认为所有农户都有有求于执客的时候,因此大多数农户都不会得罪执客。尤其是家中即将举办红白喜事的农户,都会提前和执客搞好关系。在办事之前如果要邀请某位执客前来主持,就需要家长亲自带上一条猪肉和一壶酒去给执客送礼。如果执客收下礼物,就表示同意帮农户主持,如果执客不收礼,农户就需要寻找其他执客来帮忙主持。

二、 村庄治理事务

传统时期夏侯村中涉及村庄全体农户的治理事务主要有求神祈雨、安保巡逻和纠纷矛盾调解三个方面。

(一) 求神祈雨事务

1949年以前,求神祈雨是夏侯村每个家庭都要进行的事务,其中以村庄为单位的集体祭祀主要有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办的淳于寺会中的集体拜神、水灾中的集体拜龙王,以及旱灾发生时丰富多样的“晒神”“寡妇扫坑”“搬关公”“担水泼庙”等祈雨活动。举行这些公共事务时,除淳于寺会有专门的办会组织,由会首和淳于古寺中的方丈共同商议举办之外,其余的一般由各个宗族的本家爷号召组织。比如发生旱灾之后,某个本家亲戚的本家爷认为需要举行某种祈雨活动,就会先找本宗族其他本家亲戚商量是否举行,如果得到其他本家亲戚的支持,就会以宗族为单位进行相应的祈雨活动。如果单纯依靠本宗族的力量不能顺利举办祈雨活动,如“寡妇扫坑”至少需要12名寡妇而本宗族并没有这么多寡妇,这个宗族的几个本家爷就会寻求其他宗族本家爷的帮助,让其也号召本宗族的人参与祈雨活动。当各个宗族的本家爷达成一致意见后,就会举行规模较大的祈雨活动。如果各个宗族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就会以宗族或本家亲戚为单位举行小范围的祈雨活动。

(二) 安保巡逻事务

据村民回忆,民国中后期,夏侯村周边的土匪非常多,规模较大的土匪就有6股。人最多的是高子白和李二天的部队,有3000多人;“胡三罗锅”、张连三,以及邵鸿基的八支队,也有二三千人;还有投靠日本人的刘凤桐,有1000多人;夏侯村附近赵彩村的王深和张继坤的“十一师”,也有将近两千人。较为严重的匪患使得村民难以保证家人的安全。在各个本家亲戚中本家爷的号召下,同时在保长组建的红枪会的带领下,以及在村中狮子会武术青年的支持下,夏侯村曾经组建过一支巡逻队。巡逻队在保长、各宗族的本家爷以及狮子会成员的共同号召下组建,由夏侯村中会武术的青壮年男子自愿加入,加入者自备红缨枪,抽签巡夜。据村民孙占炳老人回忆:

(巡逻队)最多有20—30个人,都是村里的壮小伙,我当时就是巡逻队的。那时候都是抽签巡逻,抽到谁,谁就晚上在村边守夜,一般都是睡到地里或者场里,一听到有啥动静就敲锣。晚上一般都是三五个人就中了,各守(村庄)一个角儿,白天不需要巡逻。要说巡逻队有啥用啊,也没有啥用,土匪都是带着枪的,会武术也没有用。我们村里有个巡逻队的,晚上在地里正睡着呢都被土匪抓走了。

(三) 纠纷矛盾调解

1949年前,夏侯村中各个家庭的内部纠纷,只要不是影响特别恶劣,或者发生“儿子打老子”的事情,本家爷一般都不会介入处理。只有发生大规模的纠纷,例如宗族与宗族的纠纷、一个本家和另一个本家的纠纷、某个家庭与所有本家亲戚的纠纷、本村庄与其他村庄的纠纷等,才需要各个宗族的本家爷出面调解。其中如果出现关于风水之类的纠纷,就要邀请执客前来调解。本家爷介入纠纷调解是不需要其他人邀请的。当本家爷认为这件事有伤风化或影响很坏之后,自己不需要任何家长的邀请就会主动介入家庭、宗族或村庄事务。如果本家爷认为这件事是小事,不需要自己介入,即使其他宗族、家长邀请其出面调解,本家爷也不会出面。如果本家亲戚受到其他本家亲戚的殴打,或者本家亲戚中有人被保长强行抓兵,或者有人破坏老坟地这样的事情发生,本家爷一定会出面调解,并且为本家亲戚讨要一个说法。如果调解不成,就会带领本家亲戚一起打架。无论村庄发生任何纠纷,保长一般都不会介入调解。即使是宗族打架打死人了,保长也不会干预。如果需要报官,就需要农户自己到县城报官。除非农户与保长关系比较好,是保长的本家亲戚或左邻右舍,请求保长帮忙报官,保长才会陪着一同到县城报官。

三、 村庄治理方式

在“无讼”的传统社会,夏侯村村民都是独立自主地处理村庄内外事务,较少与政府发生联系。传统时期的村庄治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大事介入,小事不管

据村民回忆:“过去(1949年前)跟现在差不多,事儿只要不大,都是各家管各家的事儿,本家爷一般都不管;必须是大事,本家爷才会去管。”因此只有当事情被村民认为是“大事”时,才会有本家爷介入,否则都是在家长的管理下进行家户治理。村民认为是大事,需要本家爷介入的情况主要有六种。

其一,子女不孝,殴打老人。如果农户家中发生这样的情况,即使家长认为儿子还可以,没有必要惩罚孩子,本家爷和其他本家亲戚也会主动去处理,一般情况下会直接用暴力手段殴打不孝子,严重时直接将其驱逐出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家长并不愿意将儿子赶走或者不忍心打儿子也是不行的。

其二,事关老坟地的纠纷必须由本家爷出面调解。农户家中有人不能进入老坟地而要强行进入,老坟地埋葬的墓穴次序问题,因老坟地风水问题与其他村庄或宗族的农户发生纠纷以及开新茔的问题等,必须由本家爷同意,并且由执客主持仪式才能进行。

其三,事关全体本家亲戚或整个村庄的较大规模的水旱灾害。如果仅仅一两家农户的耕地遭遇了病虫害或者因为内涝而减产,一般由家户自己解决,本家爷一般不会举行大规模的求神祈雨活动。

其四,事关全体本家亲戚或整个村庄的安全问题。如土匪入侵、土匪抓兵、土匪绑架、小偷偷东西等问题,都需要本家爷同保长共同商量,一同保护全体村民。如果某个农户家中的人被土匪绑走了,勒索赎金,本家爷就会号召全体本家亲戚给这个农户凑钱赎人。

其五,农户家中买卖庄、地都需要经过以本家爷为代表的本家亲戚的认可。如果有些子孙在生前对父母不孝顺,或者已经和父母断绝父子关系,等父母去世之后又要来村中出卖父母的庄和地,就会遭到本家爷的制止。

其六,农户家中的分家、继承、过继等事关家产继承的大事,必须请本家爷到场做见证,并且本家爷一般都会作为中人在分单上签字画押。

(二) 请人说和

传统时期如果夏侯村家庭内部或者家庭之间发生小矛盾和小纠纷,但是单凭两家家长的力量无法妥善解决,一般都会邀请双方的本家爷到场说和,以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具体包括两个家庭因为小孩子打架而引发的纠纷,因庄地边界引发的纠纷,因坑和场的使用而引发的纠纷,因礼节琐事而引发的纠纷等等,凡是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找本家爷前来“说道说道”。请本家爷前来说和不需要付钱,只需要记得本家爷的恩情,并且请吃一顿饭即可。保长一般不需要请本家爷前来说和,因为村民认为保长都是村中的孬人,一般农户不会招惹保长,同时保长都是村庄的能人,一般情况下村子里不存在保长“说不下去”的事情。

(三) 从不打官司

据村民回忆:“过去(1949年前),就没有听说过谁去打官司的。就算康昆把康健家的闺女侮辱了,谁家把自己儿子打死了,哪两家打架把柴火垛点了,也都没有听说谁去报官了。”由此可以得知,传统时期夏侯村村民从未把国法判决当作是处理村庄事务的一种有效办法,也从未有农户尝试用国法来维护自身的利益。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村民认为“当官的没有好东西”,大部分农户认为“当官的只顾着自己升官发财,没有人会真正为百姓着想”。其二,打官司还是靠关系。村民听说的官司中从未有民告官告得赢的案例,也从未听说过官员秉公执法的案例,因此内心深处对国家审判存在不信任。据村民回忆:

过去(1949年前),听说我们村北边的赵庄村有个姓连的农户,以前在国民党军队里当官,后来受伤返乡了。这个退伍军官因为本村有两个小孩子到自家地里偷玉米,就把这两个孩子打残废了。他们的所有本家亲戚都说和不了,这两个孩子的家长就去县里告官了。告了很多年也没有个结果。大家都说这个退伍军官上边有人,后来这两个孩子的家长只能自认倒霉,也放弃告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