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祖先崇拜与崇拜关系探析

祖先崇拜与崇拜关系探析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时期,夏侯村村民对远祖的崇拜感普遍较低,更多的是一种社会主流道德舆论压力下的和功利性的祖先崇拜,集中表现为没有祠堂和中华民国之后新修族谱。村民普遍认为爷爷奶奶就是祖先,对近祖的崇拜远重于对远祖的崇拜。本节从族谱、祖轴、老坟地、祭祖仪式四部分考察传统时期夏侯村的祖先崇拜情况。(三)保存关系据夏侯村村民讲述,每个宗族只有一张祖轴,由族中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族人轮流保存,一人保存一年。

祖先崇拜与崇拜关系探析

传统时期,夏侯村村民对远祖的崇拜感普遍较低,更多的是一种社会主流道德舆论压力下的和功利性的祖先崇拜,集中表现为没有祠堂和中华民国之后新修族谱。村民普遍认为爷爷奶奶就是祖先,对近祖的崇拜远重于对远祖的崇拜。这一方面是由于夏侯村民中除孙、杨两个大姓之外,都是因为避难、逃荒、投奔亲戚等原因落户夏侯村,另外孙、杨两姓也均为外来移民,都不是原住居民。两姓均号称是自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搬迁至此,但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村民并不确定。普通农户只记得祖孙三代的事情,甚至很多村民只清楚父子两代之事,对祖先并不关心。本节从族谱、祖轴、老坟地、祭祖仪式四部分考察传统时期夏侯村的祖先崇拜情况。

一、 族谱

夏侯村有孙、王、康、杨、闫、赵、李等七大宗族,只有孙氏宗族和杨氏宗族有族谱,且都始修族谱于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前后。据夏侯村孙氏族谱记载:“中华民国十七年……长振、长祚重修家谱者,按谱而稽。先人名讳续数代,然皆不甚详悉。从堂伯孙瑗所知先人名讳叙之。”传统时期无论是孙氏族谱抑或是杨氏族谱,修谱难度都非常之大。据老人讲述,没有任何可以考证的资料,甚至会读书写字的人都很少,大多根据老人的讲述、回忆以及部分传言编辑而成,更多的是对当前族人或上两三代人的记叙。关于族谱中内容的真实性,编写族谱的老人亦不能做出准确判断;但是对当前人员姓名的记录,却是非常准确的。

(一) 修谱原因

孙氏族谱和杨氏族谱都始修于中华民国初期,在此之前,村民并无关于族谱的印象。对此,村民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传统时期皇帝不让平民百姓修族谱;第二种是“以前肯定也修的有,就是一打仗,不知道丢哪里去了”。无论是哪一种,只能更多地从现有族谱记载中考证。

据孙氏族谱记载:

今余志其世系,不惟远者难追,即近如路北、路南祖茔先人名讳,虽间有者亦不可详悉。而志仍可沿之,诚恐凶荒之世,流离播迁,遗世子孙至有觑面不相知,甚至有相为仇者,大可悯也。

观我《孙氏家谱》序中,无排辈次序,故后世子孙名讳混乱、重名者有之,重先辈名讳者有之不甚雅观。现借重修家谱之际,将为后世子孙起名讳,规定如下……

根据族谱记载,修谱原因主要有五:其一,追忆先祖。其二,记录当下族人。其三,延续宗族规约(大年初一斋戒等)。其四,辨识族亲。其五,帮助族人起名字。

(二) 修谱关系

根据夏侯村孙氏族谱记载,参与修族谱的人都是中农以上成分家庭的当家人。以民国时期的孙氏族谱为例,总理孙玉德的家庭有20—30亩地,孙长振家中有20多亩地,而孙长祚是本村最大地主,有550亩地,且孙玉德是有文化的能人。

(三) 农户与族谱的关系

关于修谱,村民如此描述:“那时候普通人谁能想着族谱这东西,连族谱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都是户家或几个有威望的老先生提一下,找一个会写字的师傅写一下就行了。出钱的肯定都是户家,一般人你把族谱给他他也不一定想要,又没啥用,不能当饭吃,族谱上写不写自己的名字也无所谓。”

(四) 上谱关系

村民认为自修谱以来,宗族之中所有男丁都可以上族谱,具体上谱事宜由编撰和保存族谱的族中老人来负责。农户本人并不在意自家孩子的姓名是否上了族谱,在孩子降生之后也不会专门向宗族之中的老人汇报上谱事宜。一般都是在孩子做九的时候,邀请所有本家亲戚前来参加喜宴,保存族谱的老人吃过喜宴之后自然就得知了孩子降生的消息,也得知了孩子的姓名,回家之后就在族谱上添上新生儿的名字。女孩子一般不上族谱,因为村民认为“女孩子是别人家的”,因此一般不上自家的族谱。同样,夏侯村村民结婚娶媳妇后,一般都会邀请本宗族中保存族谱的老人前来参加,因为能够保存宗族族谱的老人一般都是本宗族中年龄较大、辈分最高且较有威望的人,本宗族所有农户家中的婚丧嫁娶事宜都会邀请老人前来。老人参加完婚礼后,返回家中,在结婚青年的名后写上“配王氏(或张氏等)”,一般不会写新娘的姓名,只写姓氏。

二、 祖轴

传统时期夏侯村中所有宗族都有自己的祖轴,祖轴是宗族共同财产。所谓祖轴类似于宗族型村庄的祠堂,但却是画在纸上的祠堂。祖轴上有亭台楼阁、仙鹤灵兽,以及所有先祖的姓名。

(一) 制作原因

夏侯村村民回忆:“祖轴是安放祖先灵魂的地方,就类似于祠堂。但是过去人穷,没有能力建祠堂,此外也可能是皇帝不让建祠堂。本村这也不算什么名门望族,没有出什么名人,建个真祠堂,容易树大招风。把祠堂画在画布上,不是更隐蔽,更好保存?一卷都收起来了。再说了,咱县好多地方都是这样做的。”

根据村村民的分析可以将制作祖轴的原因总结为以下三点:其一,相对于建祠堂,成本更低。其二,更低调,更安全,更隐蔽。其三,从众心理,大家都这样做。

(二) 制作关系

祖轴由专门的匠人制作,这样的匠人既会绘画,又会书法,并且懂得一定的风水。在长约4米、宽约3米的白色粗布上作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绘画原则。以孙氏家族的祖轴为例:最南为两座石狮子,气势威武,与院墙等高,随后是红墙蓝瓦的高大院墙。南边院墙正中间是大门,进入大门之后为院落,院落左右两侧分立四个神兽仙禽,东侧是马、梅花鹿,西侧为羚羊和白鹅。同时神兽以北有两盆花,东侧为荷花,西侧为兰花,花盆中间为一铜制四角鼎。继续向北为供桌,供桌之上摆放三盘供品,自左至右分别为猪头、馒头石榴,下有三杯酒。继续向北为供奉祖先牌位的仙亭,仙亭一楼供奉无名牌位,意为中华孙姓始祖,二楼正中间为夏侯村孙氏始祖孙华,始祖东侧为二世祖,西侧为三世祖。仙亭东西两侧为“名墙”,名墙上记录着四世直至八世的名讳。据族人回忆,其祖轴历史非常悠久,是其祖先自古传下来的,一直被族人悉心保存,一有损伤,即刻寻找工匠修补,遵循着“谁破坏,谁修补”的原则。

(三) 保存关系

据夏侯村村民讲述,每个宗族只有一张祖轴,由族中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族人轮流保存,一人保存一年。保存祖轴的老人一般和保存宗族族谱的老人是同一类人,但族谱一般不会轮流保存,一般由会写字的老人保存,而祖轴不需要修改,只需悬挂祭祖即可。能够保存祖轴是非常光荣的事情,过年时前来家中拜年的人也更多,因此必须轮流保存。

(四) 上祖轴关系

据村民回忆,祖轴一旦做成,就不会再修改,即使祖轴上有空白位置用来写人名,一般也不能随便写。因此祖轴上记录的仅仅是开基祖的名讳,其子孙后代是没有资格上祖轴的。以夏侯村孙氏宗族的祖轴为例,祖轴上只显示了孙氏宗族第一世至第八世的名讳,中华民国时期已繁衍至第十二世,至今已繁衍至第十八世,却从未增添新的名字。

(五) 农户与祖轴的关系

村民认为,祖轴是宗族的神物,是存放祖宗灵魂的地方,任何人都不能对祖轴不敬。每逢农历春节,所有农户在家中给长辈拜年之后,都要第一时间前往存放祖轴的本家亲戚家中拜祖轴,随后才会到其他农户家中拜年。拜祖轴时必须三叩九拜,其祭拜礼仪与祭拜神佛相同,高于祭拜父母和其他长辈。

三、 老坟地

传统时期夏侯村的每一个宗族,搬迁至此就要设立老坟地,以解决族人埋葬之事——没有老坟地,就没有地方埋葬。老坟地有着严格的秩序,每块老坟地中辈分最高、首开坟地的祖宗安葬于风水最好的最北边,且在甬路的正中间。只有老祖宗可以放在甬路中间,具体情况如图3-1所示。

(一) 祭拜关系

每年的清明节、鬼节、正月十五十六,村民都要前往老坟地祭拜先祖。村民丧葬之前,出殡当天,头七、一七、二七直到七七,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都要前往老坟地祭拜刚刚去世的父母、爷爷奶奶。同时,进入老坟地之前,都要在坟门处摆供祭祀老坟地中所有的先祖。

(二) 规则关系

老坟地有着严格的规则:

第一,老坟地一般情况下坐北朝南,坟门的开门方位决定老坟地的朝向。坟门不能正对着自己和别人的村庄,否则会被认为对村庄不吉利。如果老坟地正南是村庄,必须将坟门倾斜,有的偏向东南,有的偏向西南,具体偏向哪里,要找风水先生测算。

第二,坟门向北是一条直道,叫作甬路。甬路的最北头是老祖宗的坟地,只有老祖宗可以埋在甬路上,其他子孙都不能埋在甬路上。(www.daowen.com)

第三,靠近老祖宗坟地为上,即北为上;老祖宗坟地的左手边为上,即东为上。甬路东边最靠近老祖宗的一排坟地是老祖宗的儿子,甬路西边最靠近老祖宗坟地的一排坟地是老祖宗的孙子,依次类推。

第四,同一辈分的坟地区域,靠近甬路者为大。并非大儿子生下的就是大孙子,而是所有的孙子按照年龄排序,年龄大的就是大孙子。

第五,如果老坟地规定区域不够埋人,就会“开新茔”(开设新坟地)。开新茔的费用,由新茔的老祖宗及其子孙支付。只要老坟地不够埋人,新老祖宗一支(派)有财力购买新坟地,就可以开新茔。

(三) 维护关系

老坟地神圣不可侵犯,如果有人破坏,必然会引发激烈的斗争。一旦有人故意破坏坟头,不仅会与当事人结仇,而且一定会打架。如果破坏者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也不会引发大仇恨,通知小孩子的家长,由小孩子家长处理。如果是成年人,同一老坟地的人会群起而攻之。老坟地日常的维护,如除草、治安等,由耕种老坟地的家户负责。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要去给已逝的父母、爷爷奶奶的坟头“添坟”。所谓的“添坟”就是将坟头的杂草去除,再往坟头上添点土,用铁锨拍得平整一些,并且要专门祭奠自己的亲人。

(四) 入祖坟关系

传统时期,人们比较迷信鬼神、风水,根据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和风水先生的研究,村民有以下情况的不能入祖坟:第一,20岁以下去世的,没结过婚的不能入祖坟,结过婚、有孩子的可以入祖坟,结过婚、没有孩子的也不能入祖坟。第二,20岁以上,结过婚、有孩子的可以入祖坟,结过婚、没有孩子的也可以入祖坟,没有结过婚的可以入祖坟。第三,意外身亡(包括自杀)的都不能入祖坟,如被打死、被撞死、淹死、上吊自杀、被毒死等情况。第四,从事下九流行当的子孙不能入祖坟,如吹响器的、剃头的、修脚的、偷盗的、按摩的、唱戏的等。

不能入祖坟的原因是害怕冤魂的怨气太重,会影响后代子孙的运势。从事下九流行当的子孙入祖坟,对风水不好。不能入祖坟的子孙只能埋在自家田地里。如果自家没有田地,就用草席一卷,随便扔在哪个阴沟里边,或者火化。

(五) 农户与老坟地的关系

村民普遍认为只有进入老坟地才能得到祖先的庇佑,如果不能进入老坟地就不算入土为安,就会变成孤魂野鬼,不仅对农户个人不好,而且会影响农户家庭未来几代人的运势和风水。夏侯村每个宗族的老坟地都有风水上的称谓,开设老坟地一定会请风水先生前来看风水,并对老坟地的花草树木、坟头位置进行布局。其中,孙氏宗族的老坟地在风水上称为“携子抱孙式”,杨氏宗族的老坟地称为富贵双全式。

传统时期,夏侯村非常重视能否进入老坟地。村民对老坟地的重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老坟地有专人日夜看护,任何人不能随意破坏,也不能随意埋葬族人。其二,只有进入老坟地才算入土为安,才能得到祖先的庇佑,否则就是孤魂野鬼。其三,无论是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还是春节期间,所有族人都要到老坟地中祭拜,并且祭拜自家亲人之前一定要在坟门口祭拜老坟地中的所有亲人。其四,只有埋葬在同一块老坟地中的亲戚才是本家亲戚,而本家亲戚有权干涉农户家庭内部的财产继承、田地买卖以及婚丧嫁娶事务,宗族之内的其他亲戚一般都不能干涉。其五,如果由于未婚夭折而不能进入老坟地安葬,就会用配冥婚等各种“破除风水”的方式使家人能够进入老坟地安葬,为此不惜付出巨大代价。其六,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从事下九流的行当。

四、 祭祖仪式

传统时期夏侯村宗族全体祭祖的情况非常少。大多是以家户为单位的老坟地祭祖,在祭拜自己亲属的同时顺带着祭拜自己的祖宗。除此之外,会在大年初一早上拜年的时候,走到有祖轴的长辈家中,在给长辈拜过年之后,顺带拜一拜宗族的老祖宗,也是一种顺带祭拜。并且无论是否为本宗族的成员,都会拜一拜祖轴,许多时候并不是缅怀先祖,而是将祖先神化之后当作神灵来祭拜。传统时期夏侯村常见的祭祖仪式有散路灯、老坟地祭拜、家户祭拜三种形式。

(一) 散路灯

散路灯仪式是夏侯村孙氏族人所独有的祭祖仪式,其他宗族没有这样的活动。其祭祖时间是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

1. 祭祖准备

路灯是孙氏族人自己制作的,用糠和棉花做的纸拌上油,然后包起来放在油锅中浸泡,要浸泡12个小时以上,所以需要提前准备原材料,提前制作。参与制作的大多数是本宗族的老头、老太太、中年妇女等,青壮年男子和小孩子一般不参与,因为小孩子不会制作,青壮年劳力有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且要走亲戚、招待亲戚。制作路灯所用的糠和棉花是夏侯村孙氏族人自愿捐出来的,“谁家里有就会拿出来一点”。因为到时的祭拜,不仅有大家共同的祖先,而且也有自己的亲人,一般都“舍得拿出来”。但是普通农户不会拿得太多,如果都拿出来,自己家就“没的用了”。制作路灯需要很多油,普通农户出不起,所有的花费均由孙氏宗族中的户家、地主、有钱人出,其他族人参与活动。大家都是在正月十四,在场里支上油锅,边制作路灯边往油锅里扔,由于人多力量大,这一点活儿干不了多久就干完了。

2. 祭祖当晚

到正月十五晚上,孙氏族人聚在一起,大家共同选出几个年轻力壮、腿脚麻利的年轻人,一般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较小的孩子可能干活不老练,也可能害怕;年龄再大一点的不愿意干这样的活儿;年老的,腿脚就不麻利了。年轻人从油锅里捞出路灯,随身拿个布包或布袋装着,一人拿十几个或二十几个。不能拿太多,拿多了跑不动,且必须拿双数。随后几个年轻人商量一下怎么点燃。也可以一人拿东西,一人负责点燃。

随后,在场里到孙氏宗族老坟地的路上开始点燃。路两边对称放路灯,点燃,根据路灯的多少决定每隔多少米放置一个路灯,没有严格的规定。“路上可以少放,但是老坟地中每一个坟头至少有一盏路灯”。每个路灯燃烧时间最多只有半个多小时,所以一旦开始就要尽快全部点燃,而且只有一起点燃看着才好看、气派。多余的路灯也不能浪费。孙氏宗族的老坟地中的坟头放置完之后,若仍有路灯,就由年轻人往外姓的坟头或者孤坟、野坟的坟头也放置一盏,直到放完。此时老坟地被路灯照亮,直至村中,有着请祖先的灵魂回家过年、安抚已故的先人等美好寓意。

(二) 老坟地祭拜

在传统时期,村民们每逢清明节,七月十五,正月十五、十六,老人的逢七、周年都要前往老坟地祭拜,重点祭拜自家的老人。这一般是指三代以内的本家,甚至有的只祭拜自己的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等,其他的亲戚都不再祭拜。在祭拜自家老人时,进入老坟地之前要先祭拜老坟地中所有亲戚。

祭拜老坟地中所有亲戚的具体做法是在坟门口摆供,磕头作揖,并高声呼喊“都有了啊!”其供品一般是3根香,2根白蜡烛,酒,1盘肉菜、4盘素菜,25个白面馒头,纸钱,鞭炮等。磕头不同于祭拜自家老人:夏侯村村民磕头遵循“神三鬼四”的磕法,意为对神灵磕头要磕3个,对死人磕头要磕4个。老坟地中所有亲戚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已经神化的祖先,所以要磕3个头,而祭拜自家老人时磕4个头。

(三) 家户祭拜

传统时期夏侯村农户一般会将祖先的画像摆放在堂屋正中,其具体祭拜日期有所不同:有些农户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对父母或爷爷奶奶的画像念叨念叨、说说话,有些农户只有在特定的日子进行祭拜,有些农户只有逢年过节时祭拜。并不是每个家户都有父母或爷爷奶奶的画像,有的农户有牌位,但是有牌位的农户一般是祖上做过官的才有,并且不是一般的小官,这一点在第二章第四节“祭牌位”处有详细描述。

传统时期家户祭拜有以下四种情形:

1. 添坟

每逢农历十月初一,夏侯村民都会以家庭为单位,到老坟地给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拔草、填土、修整坟头,此时也会顺道拜一下老坟地中的所有亲戚。供品与日常祖宗摆供基本相同,都有3根香,2根白蜡烛,酒,1盘肉菜、4盘素菜,25个白面馒头,纸钱,鞭炮。由于此时天气由暖变寒,还要给老人准备一些纸棉袄,意为给老人添冬装。

2. 鬼节祭拜

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村民都会以家庭为单位在自己家中摆供祭祖先。此时一般不去老坟地祭拜,而是“将老人请回家中吃饭”,并保佑家人平安。村民认为“农历七月十五是一年之中阴气最重的时候,此时鬼魂十分活跃,自家老人都会在这一天出来转悠转悠”。如果七月十五不祭拜祖宗,不求自家祖宗保佑,就容易被其他鬼魂攻击,出现“鬼上身”之类的邪门事情。

3. 初一十五祭拜

传统时期夏侯村很多农户在每个农历的初一、十五两天,都会在家中摆供祭祖。因为传统时期村民较为迷信鬼神,认为初一、十五都是鬼神活动的时候,在此时祭拜,容易受到祖宗保佑,更好。

4. 清明节祭拜

传统时期夏侯村村民认为清明时节是一年中由寒转暖的时候,要给故去的亲人脱下冬装换上单衣服,会给故去的亲人送去(烧纸)一些单衣服(纸制的单衣服)。清明节的祭祖要到老坟地祭拜,此时会顺便祭拜老坟地中的所有亲戚,让其照顾自己的亲人,祈祷其保佑自己的家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