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统时期河北铺村的保护与保护关系,本节主要从老弱寡与保护关系、更夫与保护关系、巡夜人与保护关系、国公会与保护关系、天灾与保护关系这几个方面来阐释。
一、 老弱寡与保护关系
旧时,国家和社会组织不会对村中的贫困者和老弱病残进行救助,会给予其保护的一般是下述几类人:一是家族里与自己关系比较好的。二是与自己不错的邻居或朋友。但是,因为那时村民们家里普遍都不宽裕,大家首先都要保住自己家,所以,这种来自族人、邻居、朋友的保护次数很有限,一般也就一两次。三是村中比较开明的富裕人家。因为都是一般的乡亲、邻居,与自家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所以村里的富裕人家大多不会去保护贫困人家。只有少数比较开明的人士知道穷人家不容易后会向其伸出援助之手。如过去村中有个人叫“老钱”,他家有钱,在村中有威望。他看见穷人家实在困难,有的都快要饿死了,就会主动让自己家的人去帮助他们。河北铺村对老弱寡的保护主要有以下五种:
1. 对于寡妇的保护
村中的孤寡老人或寡妇,一般由邻居或本家给予保护。但是也要相互间关系不错,如果没什么关系或相互间关系不好就不保护。如果一个寡妇有地却没有孩子,那么她就可以雇用短工,让短工帮其种地。如果这寡妇没有地,那么她就改嫁了。俗话说“寡妇门上事情多”。对于寡妇,别人一般都不好对其进行保护,尤其是光棍汉,因为怕邻居们说闲话。而且,如果帮忙的时间长了,相互间有感情了,这事情就不好说了。如果是已经成家了的人去保护她,那可能会好一些。
2. 对孤儿的保护
对孤儿进行保护得看这孤儿是个怎样的孤儿。如果父母都死了,家里还有叔叔伯伯们,那么可以让叔叔伯伯抚养其长大。如果家里其他的亲人也没有了,就剩自己一个孤儿,那么就邻居或是村里其他可怜这孩子的人把他领回家养大。如果领养的时候这孩子还好小,那么等这孩子长大后就可以把他的身世告诉他,并告诉他他亲生父母埋葬在哪。如果领养的时候这孩子已经很大,可以记事了,那么别人对他好,以后他也就会对别人好,就会孝顺领养他的人。
3. 对孤寡老人的保护
村中的孤寡老人一般都由本家当户的或邻居保护,给其送些吃的或穿的东西。解放后,村里的孤寡老人就被列为了五保户,由村里管,给其发保护粮。
4. 对光棍汉的保护
村中那些娶不到老婆的光棍汉,如果他是因为神经有问题娶不到老婆,那么家里的人会管他,会保护他。如果这光棍汉是因为自己好吃懒做娶不到老婆,那么这人就没人管,家里人也不管。“解放前,一般的小伙都不会缺媳妇。勤快、可靠的人都能生活下去,都能娶到媳妇。不然,养他还不如养个猪。”村中老人说。
5. 对贫寒人家的保护
对于村中那些缺粮少食又没有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贫寒人家,与其关系比较好的人家会给其一些粮食保护他们。如果这户人家还有可以劳动的劳动力,有些人则会借些生产资料和工具给他们。
二、 更夫与保护关系
旧时,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没有钟表的年代里,村民们晚上通过更夫的报时来知晓时间,并以此为依据安排自己的作息。更夫的职责除了打更,还需防火、防盗、防贼。“主要是防盗、防贼、防火。失火了就赶紧喊,看见小偷了,就敲。”村中老人回忆道。更夫一般有两个,一个拿着梆子,一个敲着大铜锣。每到晚上,更夫们便守着滴漏或燃香的香炉掌握时间,到了时间就提着灯笼,拿着梆子或锣敲击报时。更夫一般不种地,专门从事打更。但是,有些家里有地的白天休息半天后,会回家干半天活。有些更夫为了挣更多的钱养家,还给人干零活。更夫一般都是本村人,很少外村人。“打更的人得可靠,吃喝嫖赌的你让他来就是给自己家招小偷。打更的要负责的。吃喝嫖赌的知道你家的东西在哪就让人把你家的东西给偷了。”村中老人说。
河北铺村有一个打更铺。打更铺与茶棚紧邻,有两间平房,门朝西开。打更铺虽然没有专门的铺名,但是,它在村中却像个中介场所。村中的更夫有专人组织,村里想要从事打更这一行业的人可以去打更铺登记。如果哪户人家要雇打更的就可以直接去打更铺找,让打更铺的负责人帮忙介绍。“组织的头虽然不是很有钱,但是胆子大,比较有能耐,跟村长保持着联系,后台是村长。不靠他,凭什么你组织?都是有一定关系的。”村中老人回忆道。介绍成功后,雇工的人家和更夫都需向打更铺缴纳一定的介绍费。当然,村民也可以不通过打更铺寻找更夫,没有在打更铺登记的村民也可以从事打更。但是,如果通过打更铺,可以省去自己寻找的麻烦。“有些人一时间找不到人,就可以去打更铺里找。你找不到人,我给你找到了,那么你就要给我介绍费。”村中老人说。介绍后,雇用方和更夫双方自行商定酬劳,并签订契约。如果更夫干活干得不好,雇用方可以跟打更铺说,并毁掉契约。
因此,河北铺村的更夫有两种:
一种是为整个村庄打更的更夫。民国时期有5名这样的更夫,其中一名为更长。这些更夫的工资来源一是村东的16亩打更地,一是向各家各户摊派的小米。打更地既可租给别人种,也可由打更铺的人自己耕种。“地是买的,有的自己种,有的租给别人种,然后收租金。给别人种,就有收入。”村中老人回忆道。打更铺有固定的人员,也有临时的人员,打更地的收入只归固定的那几个人,其他的临时人员不参与分配。有些家里穷,没饭吃没地种,又没找到活干的更夫可以住在打更铺。但是,这些人得去种地、干活,打更铺供其吃饭。(www.daowen.com)
另一种是财主们自己出钱为自家请的更夫。一般的穷人家没有什么东西,不怕偷、抢,但是,财主家则会雇用更夫防盗、防贼。更夫一般是一家一户地请,但是如果有挨着住的财主,那么他们会商量着共同出钱一起请两个更夫。财主们会在其房子边的更道上建个小房子供更夫生活。“像进士府外面就有个更道,更夫就绕着更道一圈圈地走。更道里有个房子,更夫可以在房子里休息,他们不会一直不停地走。”村中老人回忆说。财主支付更夫工钱,但是不管更夫的伙食,更夫自己在其小房子里做饭。如果财主家遭贼了更夫没有发现,财主会依据事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责怪更夫。
三、 巡夜人与保护关系
(一) 村庄巡夜人
河北铺村修建好阁门后就有了村庄巡夜人。村庄巡夜人由村长选定,并给付工资。“就是村里找几个人,就那么几个人管,不会人人都管。就像打更的人一样在村里走。”村中老人回忆道。村庄巡夜人有的是地方、小跑兼任,也有专门从事这一职业的。20来岁的青年太小,大都还不懂事,所以村庄巡夜人大都是40岁左右的壮年,这个年龄的人有力气。有些村庄巡夜人晚上巡夜后白天就睡觉,有些则还会在家种地干活。但是,一般会正经在家种地干活的人不会去当巡夜人。“有些人他没气力,游手好闲不想干正活就干这个。干这个活轻松一点,能混个嘴,挣点钱生活就行,都是穷人干的。那些很老实的人干不了这个。”村中老人说。
晚上,天黑了,街上没人了,巡夜人就出来巡夜了。一出来的时候,巡夜人会拿着锣在街上边走边敲,对大家说夜里不要乱走,没事不要在街上转,要早点睡觉。巡夜的时候,几个巡夜人在街上分开转。他们不是一直不停地转,转一会就回村公所休息,然后再出来转。“晚上,就是现在的大概11点的样子,街上就都没人了。街上没人,天黑了,巡夜的就出来了。”村中老人回忆道。
(二) 财主家的守夜人
财主家的守夜人主要在夜间对房子进行看护,看有没有土匪或小偷。守夜人一般比较有心眼,身强力壮且胆子大。他不一定是本村人,也有外村人,和长工一起住在下厨。他晚上看房子的时候,有的还拿着刀,有枪的人家还拿着枪。守夜人跟地主家一般没什么亲友关系,就是雇佣关系,给工资,管吃管喝。守夜人不用很多,一两个就行。夏天的时候因为很多人会在屋外睡觉,人多,所以土匪也怕,这时的财主家就可以不用雇用守夜人。守夜人晚上看房子,白天也干活。但是,冬季仓关地尽的时候是土匪抢人、绑票的猖狂时期,这时,守夜人白天就睡觉,不干活,晚上看房子。“这个人不是常用的,土匪多的时候就请,过了这段时间,稳定了,就不用了。找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人介绍。”村中老人回忆说。
四、 国公会与保护关系
清末,村中的穷人生活不下去了,几个敢说敢讲、比较有能耐的人在地藏王庙那撑大锅、插大旗成立了国公会。“当头的那几个人胆子大,没法了逼上梁山。这是个没系统的组织,这个组织就是一个村的,不是几个村联合起来的,势力不大。”村中老人说。村里只有一部分穷人参加了国公会,参加的都是些胆大的,胆小的不敢去。
国公会成立起来后就在村中闹事,反抗村中的财主,并向其要粮食。他们围着财主们的家,财主们不给粮食他们就不走。村中那些惹不起他们的财主就拿了些粮食给他们。而那些跟县政府有关系,有钱有势的财主就不给。他们不仅不给,还半夜派人去县里,跟县政府的人说村里有人造反。县政府的人来到村中后就把国公会当头的人抓了起来。据说,那些人被抓到县政府后就再也没回来,都死在了监狱里。最后,村中的国公会就这样被镇压了。
五、 天灾与保护关系
1944年农历七月种了谷子之后,河北铺村发生过蝗灾。据村中老人回忆,那次蝗灾灾情很重,村里的庄稼都被吃光了。“六月半开始生蝗虫。这个东西开始很小,都是小小的,黑黑的。这个东西长得很快,就三五八天的时间他们就都长大了。”老人说。
(一) 村民们自保
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对村里长蝗虫的事情都不怎么重视。结果,就一个晚上的时间,蝗虫把村里一大片的谷子都吃光了。地藏王庙里有一片谷子,因为是在村子里面,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被吃掉。可是,有一天晚上,差不多就在月亮出来的时候,蝗虫突然都往南飞,飞的时候还把月亮遮住了。村民们回忆说,蝗虫飞的时候就像一阵大风样的。就在那天晚上,地藏王庙里的谷子也被吃完了。为了防蝗虫,有的地主就在自己的地周边挖沟,还往沟里灌水,想以此来拦住,不让跳去他们地里。但还是没拦住。蝗虫为了越过地主们挖的水沟,它们一个个地跳进水里最后结成一个大团团,垫起来后,让别的蝗虫从它们身上过去。蝗虫在小的时候是不能飞的,为了打那些小的不能飞的蝗虫,村民们将鞋底用钉子钉在木头上,用来打蝗虫。但是,因为蝗虫太多了,怎么打都打不完。后来,蝗虫长大了,能飞了就打不到了。
(二) 村长、黑团领导下的保护
蝗灾发生的时候,村长和黑团的人发动全村的人去抓蝗虫,并规定村里人无论有地没地,只要是男劳动力都要去抓。“黑团的人那个时候都追着大家去打。大家都怕他们,叫了都会去。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分配,只要是村里的人,就都去。”村中老人回忆道。村里还规定,每人每天要抓两担小的、只会在地上奔的蝗虫。抓好后,上午交一担,下午交一担。全村人统一交到村南的卖场那。村长和黑团组织村里人在那安了六口大锅,六口大锅里面都烧着开水。村民们把蝗虫抓回来后,就往锅里倒,把蝗虫煮死。由于煮得太多了,后来那些蝗虫都在那腐烂发臭。
庄稼都被蝗虫吃完了,所以那年秋季是个大减年,村民们没有什么收成。遭遇蝗灾后,政府并没有给什么保护。那一年的地租,有的人的被减免了,有的人就还是一样地被催要。“他们不管你。你家没有,我家也没有,你家没吃的,我家也没吃的。你种了我的地就得交。租了这地,还种了其他的东西。”村中老人说道。但是,那一年的粮差是不用交的。黑团们看谁家还“顾得上嘴”,还生活得下去,他们就问谁家要钱、要粮。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村民们就都种小菜,种蔬菜。农谚里面有说到“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面种韭菜”。所以,那时村民们就都种萝卜。有的还种小菜、蔓菁,小菜的菜叶可以吃。“吃的时候,用小菜的菜叶稍微配点小米。菜叶多,小米少,就这样煮着吃。这个东西好,吃了好。”村中老人说。虽然蝗灾让村民们过了个大减年,但是,村民们并没有因此次蝗灾的发生而改变种植作物的品种,村民们还是种一样的作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