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对电子商务评估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多,关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文献也较多,主要采用的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际组织构建的电子商务评估指标。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早在20世纪末期就从电子商务准备度和应用度来构建电子商务测度模型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计算机企业数、互联网家庭数、ICT技术、网上销售/购买比例/金额等。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编制了《APEC电子商务准备状况评估指南》,评价指标涵盖了数字信息经济现状、技术采纳及人力资源、Internet运用的水平与类型等六个方面,具体涵盖100多项指标。欧盟在2000年制定了《2002电子商务欧洲行动计划》,并构建了电子商务评估框架,具体包括宽带发展、先进服务、ICT投资、公共服务等方面。
二是企业及学者构建的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代表性的是思科公司构建的Net-Ready Evaluation评估模型,具体包括领导者、管理、技术和企业能力四个维度共57项指标,以网络评估积分卡来对企业进行评估,主要是发现企业的优势和不足,为企业战略实施提供依据。Tony Clayton(2002)提出了涵盖六大模块的测度框架,具体包括市场可用技能与资本、基础设施准备、技术基础设施的可用性、个人与企业和政府行为的变化等。刘敏、陈正(2008)遵循国际可比性和统计可行性等原则,构建了包含就绪度、使用度、影响度三维度的8个一级指标以及36个二级指标的电子商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黄健青、水淼(2012)基于交易维度的电子商务就绪度模型,构建了主要涵盖社会环境、市场条件、基础设施、消费者和企业生产者四维度的就绪度测度模型。徐德顺、戴明峰(2019)从电商环境指数、电商活跃指数、电商诚信指数、电商成长指数、电商贡献指数5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王红霞、谭建国(2019)构建了涵盖网络营销、跨境物流、电子支付、电子通关、经济水平、外部环境等六个维度18个指标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www.daowen.com)
三是国内研究机构构建的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中国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早在2000年就构建了涵盖电商交易、效益水平、基础设施支撑、人力资本、用户满意、网络安全、发展潜力等多维度的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2010年,阿里集团从网商规模、网商密度、生态系统和发展趋势等维度构建网商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提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并将网购者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近年来,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研究院等从规模、层长、渗透、支撑四个维度构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模型。2015年,浙江省率先发布省域电子商务报告,构建了六大类15项二级指标的评估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