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一只误差1秒的300万年钟

一只误差1秒的300万年钟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导航卫星中普遍应用的氢、铷、铯原子钟,都是基于这一工作原理。在北斗系统发展初期,中国并不具备研制生产星载原子钟的能力。直到2007年,中国自主研制的铷原子钟上天服役,国际垄断才被彻底打破。目前,北斗系统所配备的铷原子钟,其稳定度达到E-14量级,“这相当于300万年只有1秒误差”,直接将“区域系统”的10米升级为“全球系统”米级分辨率,测速和授时精度同步提高一个量级。

一只误差1秒的300万年钟

谈到卫星导航系统时,很多人第一个疑问往往是“天上的‘星星’是如何‘看到’我们的位置,又怎么能如此精准地‘指引’我们的方向?”

这便涉及被称作卫星“心脏”的原子钟。导航系统依靠原子钟“掌握”时间精度,而时间精度又是卫星导航的“命门”,天地间时间越同步、误差越小,定位精度便越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3所星载氢钟主管设计师王文明介绍:“从根本上说,导航的核心就是时间测量。”在由导航卫星搭建的星地坐标系中,每个星座都有其坐标信息,通过测量我们与星座间的距离,就能解算出我们在该坐标系的位置。在信号传播速度(光速)已知的前提下,时间测量越精密,位置解算便越精确。

在卫星导航系统中,1纳秒(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误差将导致0.3米的距离误差。要实现如此精密的时间测量,只有原子钟能够做到。原子由原子核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电子在不同的旋转轨道上具有不同的能量,这些能量是不连续的,称为能级。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之间可以跃迁,并释放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频率被称为共振频率。同一种原子的同一种跃迁具有稳定的共振频率。利用振荡器输出高精度频率信号,即可实现时间的精密测量,就好比记录一定时间内跳绳匀速摆动的次数从而得到时间间隔。(www.daowen.com)

目前导航卫星中普遍应用的氢、铷、铯原子钟,都是基于这一工作原理。当前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中,GPS采用了铯原子钟和铷原子钟相结合的方式,伽利略系统、GLONASS以及正在建设的北斗全球系统,均采用铷原子钟和被动型氢原子钟相结合的授时方式。

在北斗系统发展初期,中国并不具备研制生产星载原子钟的能力。少数具备制造能力的国家对中国实行严格限制,甚至直接禁运。直到2007年,中国自主研制的铷原子钟上天服役,国际垄断才被彻底打破。目前,北斗系统所配备的铷原子钟,其稳定度达到E-14量级,“这相当于300万年只有1秒误差”,直接将“区域系统”的10米升级为“全球系统”米级分辨率,测速和授时精度同步提高一个量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