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子午仪系统:首个卫星导航系统

子午仪系统:首个卫星导航系统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8年,美国海军为解决核潜艇深海潜航和执行任务时需要精确定位的问题,开始研制军用导航卫星系统,命名为“子午仪”,又称海军卫星导航系统。1964年,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由卫星网、地面跟踪站、计算中心、注入站、美国海军天文台和用户接收设备6部分组成。子午仪号导航卫星轨道参数预报的相对精度优于5米,绝对精度优于10米,导航定位精度一般为20—50米。

子午仪系统:首个卫星导航系统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作为冷战时期的对手,美国对此自然颇为关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利用无线电技术跟踪观察苏联卫星时,无意间发现了多普勒频率转移效应,即在卫星飞近地面接收机时,收到的信号频率逐渐升高,飞过以后,信号频率则逐渐降低。这种现象使他们认识到:卫星的运行轨迹可由卫星通过时所测得的多普勒频移曲线来确定;反之,如果知道了卫星的精确轨迹,就能够确定接收机的位置。人类利用人造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新纪元由此开始。

1958年,美国海军为解决核潜艇深海潜航和执行任务时需要精确定位的问题,开始研制军用导航卫星系统,命名为“子午仪”(Transit),又称海军卫星导航系统(NNSS)。从1960年开始,在20多年的时间里相继发射30多颗卫星。1964年,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1967年开放民用,直至1996年退出历史舞台。(www.daowen.com)

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由卫星网、地面跟踪站、计算中心、注入站、美国海军天文台和用户接收设备6部分组成。卫星网使用轨道面均分的4—5颗卫星,均为近圆极轨道。卫星轨道约1 000千米,运行周期约107分钟。地面跟踪站共4个,各由定向天线跟踪卫星,接收从卫星发来的信号并进行解调,进行记录并将数据连同时间修正量传送到计算中心。计算中心根据各跟踪站送来的数据,计算出每颗卫星未来16小时内在世界时偶数分钟开始时刻的位置,即卫星固定轨道参数和可变轨道参数,经编码后送往注入站。注入站对数据进行存储,数据注入每12小时进行一次,以替代卫星中原存的数据,并修正卫星上的时间信号。美国海军天文台接收卫星在偶数分钟时刻的时间同步信号,与世界时比对后,将时差值送入计算中心,使卫星、跟踪站、计算中心、注入站和用户设备的时间同步。子午仪号导航卫星轨道参数预报的相对精度优于5米,绝对精度优于10米,导航定位精度一般为20—50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