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铁建设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起始阶段(1960—1985年)。这一时期,我国先后于1969年在北京、1976年在天津开通了两条地铁,线路总长27.2千米。上海也从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地铁的研究和实验,并建成一段试验段,“文革”时期被迫终止。这一时期兴建的地铁主要用于备战,完全靠政府补贴运行,而且地铁施工技术无论是车站还是区间,均采用明挖法。“文革”时期,地铁建设基本停滞。1979年10月,香港第一条地铁线路开通运营。
新中国修建地铁的愿望始于1953年,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65年1月15日,有关部门才正式向中央呈报了《修建北京地下铁道的报告》。不久,铁道兵、铁道部地铁工程局、北京市城建局共4万多建设者集聚北京,投入修建地铁的大工程。地铁第一期工程从北京火车站到石景山苹果园,全长23.6千米,设有17座车站和一座地面车辆段。当时按照“备战为主,兼顾城市交通”的主导思想,全部采用敞口明挖浅埋的施工方法,埋深一般为3至5米,最深达13米。洞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护能力极强。1969年9月20日,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1984年地铁二期工程正式运营。
开始建设阶段(1985—1995年)。以上海地铁1号线(21千米)、北京地铁复八线(13.6千米)、北京地铁1号线改造、广州地铁1号线(18.5千米)建设为标志,我国开始建设真正以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城市交通需求激增,道路交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交通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上海、广州地铁项目的建设,大批城市包括沈阳、天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成都、青岛等开始上报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要求国家进行审批。(www.daowen.com)
调整整顿阶段(1995—1998年)。地铁建设发展迅猛,许多地方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发展需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针对工程造价高、轨道车辆全部引进、大部分设备大量引进、城市地铁每千米造价1亿美元左右等问题,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60号文件通知,除了上海地铁2号线项目外,所有地铁项目一律暂停审批,并要求做好发展规划和国产化工作。这期间近3年国家没有审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1997年底,国家计委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实施方案,提出深圳地铁1号线、上海明珠线、广州地铁2号线作为国产化依托项目,于1998年批复3个项目立项,轨道交通项目又开始启动。
蓬勃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随着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从建设资金上给予有力支持。通过技术引进,国际先进制造企业同国内企业合作,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本地化,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造价大大降低。国家先后批准了深圳、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南京、杭州、成都、哈尔滨等十几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并投入40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需要,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在未来十几年将处于网络规模扩展,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不断提高装备水平的大发展时期。
截至2016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30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4 152.8千米。2016年新增运营线路534.8千米,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60.9亿人次;48座城市完成年度投资3847亿元,在建线路总长5 636.5千米。截至2016年末,58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规划线路总长达7 305.3千米。城市轨道交通整体客运效果良好,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经济性逐渐向好。网络化格局正在形成,线网规模化、制式多元化趋势明显。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良性发展的态势。据统计,2016年全国客运总量为160.9亿人次,同比增长16.6%,北京日均客运量超千万,年客运量36.6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超过100万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重庆、武汉、成都、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已经逐渐成为一线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方式,并发挥重要的骨干作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干支连接、技术装备优良的城际、城市轨道交通网,实现城际客运专线、城市轻轨、城市地铁同铁路客运专线之间的有机衔接,方便乘客换乘,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