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风电: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中国风电: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中国建成第一个风力发电场至今已逾30年,中国并网型风电产业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原经贸委、计委通过双加工程、国债项目、乘风计划的实施,促进风电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国风电产业在超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使行业调整洗牌在所难免。调整洗牌后,中国风电产业基本遏制了过热,发展模式基本实现了从重规模、重速度、重装机,到重效益、重质量、重电量的转变,中国风电产业已经步入稳步增长阶段。

中国风电: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根据世界风能理事会统计数据显示,2005至2015年期间,风电装机容量平均年增长率22%,美国、德国、丹麦都是传统风电强国。中国风力发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主要是解决海岛和偏远地区供电难的问题,重点是非并网小型风电机组的建设。7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进行并网风电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引进国外风机建设示范电场。198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成立。1986年,中国第一座“引进机组,商业示范性”风电场——马兰风力发电场在山东荣成并网发电,标志着中国并网风电产业揭开了大幕,并从此走向发展。从中国建成第一个风力发电场至今已逾30年,中国并网型风电产业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早期的示范阶段(1986—1993年)。此阶段主要是利用国外赠款及丹麦、德国、西班牙政府贷款建设小型示范风电场。此阶段国家“七五”“八五”投入扶持资金,设立了国产风机攻关项目,支持风电场建设及风电机组研制。经过此阶段,中国建成了山东荣成风电场、福建平潭岛风电场、新疆达坂城风电一场与二场、内蒙古朱日和风场等并网风电场,使得中国在风电场选址与设计、风电设备维护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

第二阶段是产业化探索阶段(1994—2003年)。此阶段主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进行风电装备产业化研究。科技部通过科技攻关和国家“863”项目促进风电技术的提升。原经贸委、计委通过双加工程、国债项目、乘风计划的实施,促进风电产业的持续发展。此阶段首次探索建立了强制性收购、还本付息电价和成本分摊制度,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促使贷款建设风电场开始发展。此阶段国产风电设备实现了商业化销售。中国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开始不断扩大,新的风电场不断出现。

第三阶段是快速成长阶段(2004—2007年)。此阶段国家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风电开发的政策及法律、法规,解决了风电产业发展中的部分障碍。从而迅速提高了风电开发规模和本土设备制造能力,促使国内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经过此阶段的发展,中国200—750千瓦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超过95%,兆瓦级风电机组也研制成功且并网发电。中国2007年新增装机容量3 311兆瓦,同比增长157.1%,内资企业产品市场占比55.9%,内资企业新增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企业。(www.daowen.com)

第四阶段是高速发展阶段(2008—2010年)。此阶段中国风电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风电整机制造能力大幅提升,部分企业3兆瓦以上大型风电机组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此阶段提出建设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建设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是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2010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8.9千兆瓦,以占全球新增装机48%的态势领跑全球风电市场,累计装机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由于发展过快,此阶段风电产业出现了电网建设滞后、国产风电机组质量难以保证、风电设备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1]

第五阶段是调整阶段(2011—2013年)。中国风电产业在超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使行业调整洗牌在所难免。一是恶性竞争加剧,许多企业亏损;二是风电并网难和消纳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弃风现象严重;三是风电设备质量问题频发。在此阶段,许多开发商甚至国企退出风电产业,使大家认识到风电设备制造不能再追求低价优势,不能盲目上项目,应该更加重视“度电成本”,以及完善的售后和运维。

第六阶段是稳步增长阶段(2014年至今)。调整洗牌后,中国风电产业基本遏制了过热,发展模式基本实现了从重规模、重速度、重装机,到重效益、重质量、重电量的转变,中国风电产业已经步入稳步增长阶段。风电新增装机未来几年将会维持20%左右的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