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寒号鸟》的课文。其他鸟在秋天忙着搭窝时,只有寒号鸟得意洋洋地展示羽毛;其他鸟到冬天有了温暖的家,寒号鸟却只能在寒风中叹息。简单的故事影射深刻的道理,提醒我们不能只顾眼前,更要把握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放眼长远、瞄准未来。发展可再生能源,就是把握未来的最佳行动,投资可再生能源,就是投资未来。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初全球已有173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146个国家出台了支持政策。其中丹麦提出到2050年全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德国提出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60%。每一次能源革命,都造就了新的世界秩序。在第一次能源革命中,煤炭代替了薪柴,大英帝国抓住了机遇,称霸全球;在第二次能源革命中,油气代替了煤炭,美国借势成为新的世界霸主。如今,各国正在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抢占新一轮能源革命发展先机。这一次,中国必须冲锋在前。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导致雾霾等环境问题的罪魁。100年前,在伦敦被称为“雾都”时,英国煤炭消耗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与今天的中国极为相似,高达70%。为摘掉这顶帽子,英国耗费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摆脱煤炭,进入油气时代。如今,“伦敦雾”变成了“北京霾”——我国京津冀和中东部地区重污染天气频发。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是公众对政府最热切的期待之一。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当前政府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蓝天保卫战该怎么打?很明显,中国无法沿袭英国老路,历史不会为我们留下太多喘息的时间。可以肯定地说,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必须大力减少煤炭消耗。虽然大气污染物尤其是导致雾霾产生的污染物来源众多,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来源是能源消耗。能源消耗中,最主要的就是全局性煤炭利用的结构型污染,也就是煤炭燃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了过多的污染物。因此,从全国而言,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中之重就是减少煤炭消耗,用电力替代煤炭。而从电力系统来看,大型火电机组的煤耗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继续下降空间有限,节能减排就只能是减少火电电量,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火电发电。可见,清洁空气,保卫蓝天,需切实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为此,我国政府庄重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20%。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能源需求,中国若想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现在的能源结构与排放强度,对环境和资源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中国只有跨越油气时代,直接进入可再生能源时代,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增长。(www.daowen.com)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使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而在目前人类开发的若干可再生能源选项中,风能因其具备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已日益明确地凸显出来。首先,风能称得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风力资源的分布非常广泛,总量十分可观。有人估计,地球上可用来发电的风力资源大约有100亿千瓦,几乎是现在全世界水力发电量的10倍。目前全世界燃烧煤所能获得的能量,只有风力在一年内所提供能量的1/3。对于缺水、缺燃料、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使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大有可为。更重要的是,风能几乎没有公害。它无需燃料,无辐射,无空气污染,更没有可怕的核泄漏威胁,是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的能源之一。此外,在目前可再生能源利用中,风电技术相对成熟,产品质量可靠,利用率已达95%以上,已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能源。而且,风力发电的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发电成本已接近煤电,低于油电与核电,若计及煤电的环境保护与交通运输等间接投资,则风电的性价比将高于煤电。此外,风电还有其他方面的优势。比如,风力发电场建设工期短,单台机组安装仅需几周,从土建、安装到投产,一般需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是煤电、核电无法比拟的。风电场投资规模灵活,有多少钱装多少机。在发电方式上还有多样化的特点,既可联网运行,也可和柴油发电机形成互补系统或独立运行,这对于解决边远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图2-1 人类主要能源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
可见,无论从安全性、技术成熟度、资源储备量、开发成本和价格等各方面看,风电是目前最具前景、值得开发利用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毋庸置疑可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主力军。在能源紧缺的今天,风电作为被公认为技术最成熟、最具开发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将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大幅提高风电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例,进行一场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革命,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一环。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甚至2050年及以后的一段时间,以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必将是我国能源供给侧变革的主旋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