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薪柴时代,中国文明居于世界前列,但自煤炭时代以来,中国经济与技术不再整体上先进。不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追赶世界先进的技术,时至今日,在包括能源生产等领域,中国甚至处于领先的状态。但是在能源结构方面,中国需要摆脱过度依靠煤炭的状况。
1.能源分类
能源根据生产和使用,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根据能源产生的方式,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人工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另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属于二次能源。
表1-1 能源分类
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能源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常规能源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们已经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新型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
2.中国的能源结构(www.daowen.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中国经济是不折不扣的“煤炭经济”。当今,煤炭的地位有所下降。煤炭已逐渐淡出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交通运输动力也基本看不到煤炭的身影了。[10]不过,中国的资源禀赋、特殊发展阶段和经济运行体制等因素,造成了今天一次能源结构的极不合理状况,即“一煤独大,油气短缺,清洁能源偏小”。
图1-1 中国与世界能源结构对比
资料来源:李丕龙:《中国能源革命与国内油气上游市场化改革浅议》,新华网2015年1月27日。
这种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一次能源消耗总量大、能源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在我国,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燃煤。在日常发电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煤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中含有大量PM2.5。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1978—2010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一直在70%左右,最高时曾达到76%。因此,我国减少PM2.5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尽量少用煤炭。为此,能源生产结构需要不断优化,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量在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3.1%提高到2012年的10.3%。[11]
2014年底,国务院颁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指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一控、二增、三促”。“一控”——控制煤炭总量;“二增”——大幅度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三促”——进一步促进核能、水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同步解决高能耗、低能效、高污染的问题,并带动产业升级。[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