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舱:渔船上处于最中心地位的面积最大的船舱,用于存放捕获到的海鲜产品。
中舱:正中的船舱。
水舱:存放淡水的船舱,也称“水井”。
淡槽:用于堆放杂物而不放咸货的船舱。
火舱:也称“伙舱”,炊事用船舱。
土(兔)地堂:船面桅杆下堆放篷索的舱面。
柴舱:放柴等燃料或其他杂物的船舱。
机舱(间):安放柴油机等机器的船舱。
桅后舱:桅杆后面的船舱。
圣堂舱:供奉神灵的船舱,内供船菩萨或官船老爷。门额和两侧用红色与黄色绸缎缝制成直联与横幅,书写或绣上保佑平安、渔获丰盈之类的祈语。
被铺舱:船上渔民的卧室舱。
桶间:用于存放各类盘、桶的小舱。
车:渔船上的柴油发动机,也叫“车子”。
扪头:船舱上的盖子。
鳖壳:渔船后舱室顶盖。
前鳖壳:船头的小屋,供渔民睡觉的地方,也叫“前鳖枫”。
后鳖壳:船尾小屋,供渔民睡觉的地方,也叫“后鳖枫”。
梁头:船架的横梁。船头的横梁叫前梁头,船尾的横梁叫后梁头。
龙筋:船底正中纵向主骨架,也叫“龙骨”。
前梁头:前舱壁。
后梁头:后舱壁。
四分梁:前舱壁的横梁。
水井梁:淡水槽横梁。
后斗水:舵边横梁。
鸟:船架的竖柱和底横梁。
鸟:船架两边的竖柱。每根竖柱均有名称,如桅根鸟、撑梁鸟、水舱鸟、桅后舵鸟、扫帚鸟等。
底鸟:船架底部的横梁。每根横梁均有名称。
龙桠头:木制渔船头上的两块三角形大木板。也叫“龙牙头”“龙王头”“八字头”“脑子角”。
头踏步:船头供人走、站的部位。
后(猴)八尺:船长掌舵的舱面。
龙眼:船头外侧的船眼睛。
头洞:船上的排水孔。
玉肋:木质渔船的侧主骨架。
舵:控制船方向的装置。传统的舵,一般设在渔船尾部,掌舵人通过舵柄、舵杆、舵桨的转动和传动来调整和掌握航行的方向。20世纪80年代末期,渔船逐渐改为渔轮模式,船舵也改为操纵盘,俗称“围力盘”。
舵杆:连接舵桨和舵柄的部分。
舵盘:船上用于固定舵的厚板,形如腰子,中间有孔以便舵杆穿过,使舵既固定又可活动。
舵中:船上接近水面的用于固定舵的厚板,形状和作用与舵盘相似。
舵夹板:舵面板中部用以固定舵扇板的夹板。
舵牙:船老大掌舵的把手。
舵扫柱:舵杆的下端部位。
舵扇板:舵划水的部位。
穿心档:舵面板上端用以固定舵扇板的夹板。
雄鸡头:航杆露出水平面的部分,形似而名。
舵桨:深入海下,由船桨加宽演变而成,呈单长扇面形,它钉在舵杆上。
舵柄:穿在舵杆的一个孔中,是掌航人手握的舵把,也称“舵牙”。
橹:装在船艄摇动使船前进的摇船工具,比桨要长和大。
橹手:橹的把手。
橹叶:橹前端扁平的划水部分,用厚木板制成。
橹带:固定橹的带子。
橹乌柱(猪):用以支撑橹的木柱子。
橹柱头:橹乌柱的顶端。
橹脐眼:橹的中间部位的小洞,用以扣住橹柱头,使橹有支撑点。
橹扎钩:将橹挂在橹柱子上的钩子。
橹田:橹臼。
桨:小船上用以划水的工具,多为木质,上半部分圆柱形,下半部分扁平而略宽。
桨柄:桨的把手。
桨叶:桨的划水部分。
桨桩:用于支撑桨的木桩。
桨圈:用于把桨固定在桨桩上的圈带。
篷: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船帆。
头篷:船首的风帆。
篷筋:风帆中横向的绳子,用以加固风帆,也用于吊麻篷绳。
长力:升降风帆的主绳。
撑风:支撑风帆的竹棒。
蛇脱壳:连接风帆与撑风,套在撑风中的活络竹圈,也叫“套撑”。
脱篷:风帆分上下两块,上面一块叫“上脱篷”,下面一块叫“下脱篷”,可以升降收缩。
麻篷绳:固定在篷筋上的小绳子。风帆收缩时用于吊缚加固,也叫“麻篷线”。
唤篷线:连接篷的上下两块的绳子。
篷纽:固定在篷筋上的小圆圈。风帆收缩时用于麻篷绳吊缚。
镶边:小三角形帆布,用于借风力。(www.daowen.com)
篷挡竹:固定篷的竹竿。
篷纽(牛)子:用以穿连篷帆与缭绳的滑轮。
钩(狗)螺:用于升降风帆的滑轮。
撩丝:固定在风帆边缘的绳子,用于控制风帆的移向。
撩板:形似滑轮,用于穿撩丝。撩板有三块,组成三角形,使撩丝汇合。
撩后:撩丝穿过撩板汇合成一根总绳,这根总绳叫撩后,控制风帆的移向和风力。
羊角仆(伏):固定风帆方向的插销。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现也指用来悬挂信号、装设天线、支持观测的高杆。
老鼠伏:固定桅杆的插销。
桅臼:固定桅杆的座墩。
桅夹:夹住桅杆的加固装置。
马鞍子:横放桅杆用的木架。
桅灯:桅杆顶上挂的用作夜航信号的红色哨灯。
搁带圈:桅圈。
廿字杠:桅的部件。
锚:船停泊时或渔船抗击风浪的必备器具。用铁制成。一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带倒钩的爪儿,另一端用铁链连在船上,抛到水里或岸边,来固定船舶。按形状可称为“扁锚”(扁形锚)、“牛角锚”(形似牛角)、“犁镵锚”(嘴像犁尖一样的锚)、“狮子锚”(形似狮子头)等。
锚齿:也称“锚刺”,用于钩住泥石等的锚端倒钩爪儿,形如龙爪,一般为三齿,船锚不管从哪一方向入海,总能有两齿可以扎入海底淤泥中。若海底淤泥深,则可三齿皆入泥中。
锚横柴:锚上的横杆子。
锚钉心:锚的直杆。
叶子:锚叶。
锚缉:拴住锚的绳子或铁链。
锚峰:锚上的浮标。锚抛好后的标记,以防别的船撞锚。
老虎轧:船头用于轧锚缉的插销。
锚环:铁质圆环,用于穿系锚索。
锚杆:锚身,用于连接锚环和锚齿。
撬棍:起锚用的工具。
缆头:系船用的绳索,即缆绳。
前缆:在船前部的缆绳。
后缆:在船后部的缆绳。
相缆:船与船之间连接用的缆绳。
出角鸟:也叫“将军树”,木质渔船横向骨架,用来系缆绳。
绠:张网网具的缆绳。以竹篾为芯,包以草绳。
篙子:用竹竿或木杆做的用于把船支撑开来的工具。
撩盆:捞鱼用的工具,即抄网。
撩海:采贻贝用的抄网。
掏篰:一种用手操作的捞鱼的大抄网,用于浅水捕捞或从渔网中捞取鱼货,可装鱼数百千克。
篰:用孔较大的竹片编制成的筐。渔船上的装鱼用具,一篰可装一百斤左右的鱼。
碰头:用破网或棕绳制成的球形体,渔船靠岸时置于船头以免碰撞,也叫“背把”。
碰把:固定在船上,用于防止船撞坏的装置,作用同碰头。
抲水:渔船上用的竹编的斗形排水工具。也指从船舱内向海里舀水的动作。
鲞刀:剖鱼用的三角形尖头刀。
弹湖竹管:捕捉弹涂鱼的专用工具。用一小竹管插入海涂,利用弹涂鱼钻洞的习惯达到捕获的目的。作业时用泥撬,也叫“弹湖船”“泥艋”,在海涂上滑行。
羹掇:船上日用品大都比较沉重,轻的话怕风浪一大就会打翻,羹掇便是很典型的重物。它是渔船上盛菜肴的专用木桶,直径6—8寸,高5—7寸,两边有形似耳朵的把手。也称“羹搭”。
棍:固定绳子用的棍子。
桩头:打桩张网的计量单位。
碇:大捕船张网作业固定器。多用硬木夹石块制成,形似单叉锚。
吊梁桶:渔船上的吊水桶,又叫“上落桶”。
回笙:渔船汽笛。
哨灯:渔船上的信号灯。
角螺:渔民用来吹号的大海螺。
值岗:站岗。
船旗:在船尾“舷撑”处立一旗杆,插上用布或绸缎制作的红底黄字或黑字的三角形旗帜,上书“顺风得利”“四海平安”“年年有鱼(余)”等字样,有的船还同时插上一面杏黄色佛旗,以祈求佛祖保佑。
鳌鱼旗:桅杆顶上挂的用来测定风向的小旗,也称“定风旗”。
信号旗:渔船上的信号旗。
报风:天气预报。
浙东地区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渔船上的部件有“十二生肖”属相的称呼,非常形象生动,以象山为例:
固定桅杆插销称“老鼠伏”
穿连篷帆船轮谓“篷纽(牛)子”
轧锚缉插销名“老虎轧”
放篷索舱面叫“土(兔)地堂”
船头两只角形木板称“龙桠头”
篷帆竹圈谓“蛇脱壳”
放桅杆木架称“马鞍子”
固定风帆方向插销谓“羊角伏”
掌舵舱面叫“后(猴)八尺”
舵杆露出水面部分谓“雄鸡头”
升降篷帆滑轮名“钩(狗)螺”
摇橹木柱子称“橹鸣嘴(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