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木帆船已和现代宁波渔民渐行渐远,木质泥艋船却奇迹般地被保留下来,至今仍是宁波海边人重要的海涂采集捕捞工具。
泥艋船发源时间不清,《史记·夏本纪》记“泥行乘橇”,可见当时已有泥橇。各地称呼有所不同,《清稗类钞》称其为“泥鳗”,解释说“泥鳗为海滨泥行之器,以板为之,人坐其中,一脚在外,推之以脚。一推,行可数丈,而不陷于泥。浙江之杭州、温州、定海等处,每用之以捕鱼”。浙江乐清一带称“舟票”“篙船”,蒲岐、南塘一带称“蓝乌船”,温州龙湾一带称“脚踏片儿”,温岭一带称“弹胡贴”等。
在宁波,各地叫法也不尽相同。鄞州、镇海、北仑一带叫“泥马船”,象山一带叫“木海马”。宁波海涂面积大,自古以来,海涂水产品极其丰富,海涂养殖十分盛行。蛏子、牡蛎、蛤蜊的养殖田,遍布海涂各处。如果没有泥艋船,人们在海涂要捕捉小海鲜,会极不方便。走一步,足就深陷一步,拔起来十分困难。有了泥艋船后,只要驶船者双手握住把手,一条腿跪在上面,另一腿代篙蹬涂前进,就能在泥涂上像滑冰一样轻松疾行。
关于泥艋船的来历,各地传说也很多。和浙江其他地区一样,宁波当地渔民也一般称其为戚继光抗倭时方便海上追敌所创。戚继光视察浙江海边一带时,发现当地有渔民驾着形似小船的泥船在泥涂上滑行如飞,就像在陆地上骑着马一样,来去自如。戚继光见此决定用计歼敌。他命人制作了大量的泥艋船,招募了大批健壮青年乡兵,去倭寇船前呐喊叫骂,诱敌登陆泥涂,然后用泥艋船轻松擒敌。这以后,泥艋船就在浙江各地流行 开来。
作为海涂上的交通工具,泥艋船小巧轻盈,携带方便,一般长1.5米,宽20厘米,分量轻,一个人就能扛在肩上或提在手里。而且,结构简洁,制作容易,用途广泛,有“海上自行车”之称。不但可以快速滑行,也可运载竹管、小篮、小背箩等小件渔具和海货。因此,这古老传统的海涂交通工具,随着时间的考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至今仍受海边渔民喜爱。
泥艋船体积小,结构简单,却饱含着物理学、工程学知识,在我国渔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值得保护和研究。下为象山墙头镇木海马制作过程:
1.材料:两块弯木板,一块平板,一个木墩,三段小园木,小铁钉等。
2.工具:锯、刨、凿等木匠工具,及制海马独具的铜茶壶,煮开水用。(www.daowen.com)
3.工艺流程:
截取一段弯杉树或楝树,角度为100—150度,长度不少于1.5米,然后剖两块一厘米宽的板材;
截取一块宽20厘米、长1.5米的平板;
把两块同样弯度的木板刨滑至需要尺寸;
把平板刨滑,用沸水烫,使它成为上述两块板一样的弯度,再制一个20厘米的木墩,打上两个眼子;
装配,安上扶手。
图3-24 象山泥艋船传承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