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船是指专门用于运送旅客及其所携带的行李和邮件的船舶。隋炀帝巡幸江南的船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内河大型客船船队。而航行在海上的客船和客船队则出现在北宋,这就是神舟和客舟。宋代明州地区打造的神舟是宁波造船业的巅峰代表之一。
神舟,是宋代使臣出使海外所乘坐的著名船种。宋元丰元年(1078),宋使安焘、陈睦出使高丽,命明州造两艘“万斛船”,名为“凌虚致远安济神舟”和“灵飞顺济神舟”,载重约500吨。宣和年间,宋廷又在明州打造了两艘规模更大的船只,“鼎新利涉怀远康济神舟”和“循流安逸通济神舟”。当这两艘船出现在高丽的时候,还引发了“倾国耸观而欢呼嘉叹”的盛况。
明清两代使节出使的客船名叫“封舟”,因使臣常持有皇帝的文书,对琉球中山国王进行册封,故称为“封舟”。封舟虽然是官船,但有时也征用浙、闽一带的民船。明清两代多次派船队出使琉球,宁波亦奉朝廷之命提供出使琉球的封舟。以清康熙为例,康熙五十八年(1719),朝廷派徐葆光奉使琉球进行册封,这次出使琉球的有两艘船,均为朝廷事先征自浙江宁波府的商船。
客舟,是宋代浙江、福建沿海一带民间常用的客船之一,需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远洋航行。根据《中国水运技术词典·古代篇》,明州客船一般“长十余丈,阔二丈五,可载二千斛粟。其制皆以全木巨枋搀叠而成,上平如衡,下侧如刃,船分三舱”。航行时,“舟腹两旁缚大竹为覃橐以拒浪”。每只客舟需要水手篙师六十人。
图3-19 宁波小游船模型
宁波地区的内河客船,长期以来也一直以木帆船为主,不过和大型海上客船相比,宁波内河客船体形一般要小得多。这种木帆船,有风时张帆,无风时拉纤,每艘可以乘坐20—30位乘客。此外,还有“脚划船”,多在小江支流上航行,每艘客船载客2—3人,也被视为一种游船。
为方便乡人,早在宋代,明州已经有了北渡和桃花渡两个渡口。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置舟山渡,开通明州经定海(今宁波镇海)至昌国(今舟山定海)的渡运航线,有两艘渡船对开。因渡船有风波盗贼之虞,故委派江东寨兵保护,过渡者每人收钱五十文。渡船由县属之尉、府属之都税院批历点放,不许超载,亦不许装发私货。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宁波知府胡榘捐款500两,新造两艘更大的舟山渡渡船,继续通航昌国。明清之后,宁波渡运已经普遍,相继出现横山渡、周宿渡、段塘渡、番石渡。大多数用来渡人的船只,同时承载着运输货物的作用。早期木质渡船,前头低,后头高,底部平,以桨和篙运行,速度慢而稳。后以摇橹船最为多见。摇橹船是用橹来推进的船舶,它是一种江河中航行的早期船舶。摇橹船上的橹通常是装在船尾,橹是在舵桨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舵桨加长后,操作方式从“划”演变为鱼尾式的“摇”,就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橹”。(www.daowen.com)
除摇橹船外,手划船也是早期渡船常见类型。手划船因船形如西瓜皮,故又名“瓜皮船”,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小木船。船小,灵巧性高,舶尖舰方,全长8米,分3舱,前后两舱为船工操作处,中舱为大,最宽处1.5米,可放木椅,可坐6人。有时中间放上桌子,可当游船供人欣赏山水风光。
渡船按有无专职船工可分两种,一种虽然有专职船工,但平时乘船,不收渡船费。每年秋收时节,农户给渡工若干斤谷子,作为平日搭坐渡船的报酬,有少数人家则付给现金或大米。发展到后期,这类渡口一般都改为直接收费,归专职船工所有。渡船的修理费用由船工自理。另一种是无人渡船,亦叫“牵渡”“拔渡儿”。此种渡船一般为村人集资建造。船比较小,船头、船尾均呈方形,平底,不容易侧翻,一次可载8—10人。船的两端备有缆绳系在两岸的树桩上,行人跳上船以后,可拉着缆绳渡向对岸。
在江浙地区,定期行驶于城镇之间载客运货的木船被称为航船。宁波地处宁绍平原之上,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其中鄞东的后塘河、中塘河、前塘河及鄞西的后塘河、中塘河、南塘河六条主河流与甬江、姚江、奉化江并称为“三江六塘河”。塘河客运是宁波水上客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宁波内河上行驶的船为夜航船,分上下两层,下层装货,上层载客。船上给每位客人提供一席之地以供夜眠。夏天夜航船供应茶、扇,冬天出租被褥。一般每天黄昏开船,翌日黎明到埠。在内河,还有带篷的脚划船,船夫坐在船后,两脚推动桨板前进,可载客二三人,乘客可坐可卧,日夜可行。
图3-20 明州城池水系图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五月,有一位宁波商人,效仿洋人,在两艘木帆船上各安装了一台蒸汽机,率先开辟了余姚江机动航线。起初是两船对开,每天从宁波发一班船,以后改为单船行驶,隔日从宁波发一班船。第二年四月,又有一艘42吨的“海龙”号汽轮营运于宁波至镇海航线,后因为亏本而停驶。至宣统三年(1911),宁波地区已有汽轮8艘,分别营运宁波至余姚、慈溪、奉化、西坞等航线。
但海上交通情况特殊,尤其是小岛与大陆上的交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没有专辟的交通航线,更没有固定班次的航船,海岛人与大陆上的交往和行旅,全靠渔船、兵船或运输船兼职。如舢板、小舢板,这种用橹推进的小木船经常用于把渔民从码头、埠头载到较大的渔船上或把岸上的蔬菜、日用品等装运到较大的渔船上,有时也用于小岛之间的交通。小对船忙时为近洋浅海捕鱼的渔船,闲时经过改装,把中舱变成可以坐人的舱室,成为岛与岛间交通的航渡船。绿眉毛船经过改装后,也成为清末民国初海岛远航船型之一。这种“搭便船”现象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20世纪中后期出现的轮渡和汽渡等机械动力渡海船,成为用来装载人、货、车的专业客 渡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