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并购目的是多方位的,具体来说不外乎有如下几个

并购目的是多方位的,具体来说不外乎有如下几个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类是大型专业性战略投资者,比如水泥企业拉法基,它的全球并购策略主要是市场份额的获取。由于人民币的国际化需求,中国国内金融服务市场竞争加剧,中国金融机构投资并购国外金融机构的需求会非常强烈。复星集团在海外并购保险公司并利用国外保险公司作为资金平台以及投资准入更加宽阔的优势,大获成功,成为样本。

为什么要并购?这是国际、国内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对于战略投资者来说,海外并购是全球性战略投资的需要;对于财务投资人来说,海外并购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投资机会;对于上市的壳公司来说,海外并购可以充实上市公司产业内容。目的是多方位的,具体来说不外乎有如下几个。

第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技术、工艺、产品、市场等多项要素都需要向上突破,而自己要达到更高水平还需要很长时间,而这些需求在中国同行业里已经找不到可以并购的合适标的,只有国际上才有。

第二,中国公司在传统产业领域由于处于相对低端,土地、房租、电力、工资、原材料、销售等各种成本逐年上升,销售收入的增长慢于成本的增长,导致利润率逐渐下降,需要到海外并购比自己有优势的企业来提高自己的产品附加值,重新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三,企业在中国市场已经没有优势可言,产业市场相对饱和,需要获得新的市场份额,便要走出国门,通过海外并购来获得市场发展空间。但是为什么不采用直接投资在海外建立基地或者工厂呢?可能海外市场也已成熟,投资新建容易造成过剩而且时间较长;另外,陌生的市场环境里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四,大型集团本来就已经是全球化的,会根据大型企业发展集团战略进行全球布局。大型企业的其中一类是产品、产业多元化的综合性企业,它们会根据自己在全球产业和资产配置的战略来决定并购策略,美国的GE就属于这个类型。另一类是大型专业性战略投资者,比如水泥企业拉法基,它的全球并购策略主要是市场份额的获取。钢铁公司这类企业在全球范围的并购,经常是在产品以及供应链的上下游进行,以保持自己在行业里的竞争地位。(www.daowen.com)

第五,一些企业不愿意把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放到已经投资经营的领域,希望投资新的产业领域来获得发展空间。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和资源行业可能是投资转移最高的领域了。中国有很大一批企业是因为房地产和资源行业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出现爆发式增长而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后来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投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最为典型的就是万达集团。万达集团经历了十年左右高速扩张,成为中国首富,然后又面临房地产行业的急剧下滑,犹如过山车一样。王健林就是在和周期抢时间,他的军人作风帮了他的大忙。他在海外并购电影院,打造电影产业全产业链都属于这种类型。

第六,从本土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希望从完全中国化的公司发展为国际化的公司,参与全球分工。天津天士力集团把2015年当成国际化元年就是一个例子。天士力集团是发展于天津的一家民营企业,从最早的一个中药单品种“复方丹参滴丸”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中医中药企业集团,并开始从大健康的角度全面进入大健康产业。中医中药过去的市场主要在中国,要以相当大的规模全面进入大健康产业,如果没有国际化视野和眼光是没有前途的。在知道天士力这个战略之后,我把最近发现的一个国际医疗器械并购项目与他们进行交流,很快得到了他们积极的反馈。

第七,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业是一个国际化程度非常不高的行业。原因是过去一直害怕国际金融巨头进入中国控制了中国金融服务市场,所以开放度不高。由于竞争不充分,中国巨大的金融服务市场也是中国金融机构天下,即使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已发展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但它们的任务主要还是在国外为中国走出去的业务提供金融服务,仍然不是一个国际化金融机构。直到最近,中国才开始鼓励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才允许中国金融机构投资并购国外金融机构。由于人民币的国际化需求,中国国内金融服务市场竞争加剧,中国金融机构投资并购国外金融机构的需求会非常强烈。排在首位的便是保险机构。复星集团在海外并购保险公司并利用国外保险公司作为资金平台以及投资准入更加宽阔的优势,大获成功,成为样本。国内金融机构纷纷效法,大举进军国外保险公司。相信未来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都会大规模开展针对海外金融机构的并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