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产业效率,丰富了工业的层次,细分了工业的领域,扩大了工业化的范围。产品更加丰富,公司普遍扩大了规模,资本更加充足,资本金融业发达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的蒸汽机使人们摆脱了手工劳动的艰辛,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伟大的贡献。煤炭作为原料,煤矿就是很大的生产单位,就是财富创造的源泉,从煤炭到蒸汽机再到传动的机车、轮船,初级的产业链关系形成。生产力大大地提高了,但是,分工还是明显单调。这个时期也是整个第一次工业革命受益区域资本原始积累的初期,也是资本主义制度形成的初期。资本家主要通过对机器和原始资本的拥有,通过粗暴、强制性地挤压劳动者的时间和低廉的报酬来获得产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盈利的能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上,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个飞跃就是电力的发明。电力的发明使动力得以远距离传输。工业布局不再需要局限在靠近煤炭、靠近蒸汽机的地方,煤炭生产出来的电力可以远距离传输到没有煤炭的地方,大工业开始出现。再就是炼油技术的发明,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通过化学技术的突破,分解出汽油、柴油、机油,给第二次工业革命注入了更多的血液,石油化工技术的出现和大规模油田的发现,把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向了高潮。汽车、飞机这些依赖石油化工的产品迅速发展起来。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典型的产品和产业,汽车的兴衰几乎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晴雨表。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集大成的产品。汽车制造需要钢铁、石油、木材、玻璃、橡胶、棉花、电子、塑胶等各种大宗材料,涉及采矿、冶炼、金属加工、化工、纺织、电子、电力、机械等行业,由于市场巨大、需求巨大吸引了成千上万人就业,创造了巨大的产业财富,成为西方所有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同样,由于汽车中70%的产品直接销售给个人,产业非常巨大,战后人口的增长为汽车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生产、销售、消费、分配、再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汽车产业的发展又与城市交通的发展相辅相成,城市立体交通、高速公路成为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向。城市被重新定义,并且随着高速公路的延伸而扩大,城市化、房地产的发展空间也被延伸,发达国家经济总量就在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下高速增长。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这些国家,都在这个相互交替的发展模式下成长为发达国家。同时,由于汽车涉及安全性、耐用性、奢侈性、速度、外观、运行成本、消费更替等方方面面,针对汽车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制造管理、材料变革、汽车零部件制造这些方面的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纵贯了整个20世纪。以发动机为核心的动力技术不断进步,不仅表现在汽车产业,还包括列车、飞机、轮船,以及各式各样的动力设备,构成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精彩的画面与交响。当然,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如德国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发达的工业体系让他们错误地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他们带来的强大的军事工业可以成为实现他们雄霸世界疯狂野心的工具,靠第二次工业革命先进的工业体系武装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人类用自己发明的先进武器灭亡自己的利器。(www.daowen.com)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机械、汽车、电子、化工、医药、纺织、食品、交通、能源全面发展起来,不仅产品丰富,而且通过全球交通和物流实现了产品全球化;产品的丰富也培育了大量世界级企业;产业的扩张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集聚了巨大的资本;资本的科学运用以及资本与产业的分离与融合,创造了巨大而神秘的充满魔幻的资本金融体系。产品、公司、产业、资本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神秘莫测的关系。拥有汽车、航空这些大型产业的国家由于人口相对较多,就与较小的国家,没有大规模发展汽车产业、城市化产业的国家在经济实力上拉开了距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不同产业定位,也最终导致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亚洲的日本,欧洲的德国、意大利、法国,北美的美国都在工业化进程中成为发达国家。而同时代的一些国家,如巴西、阿根廷、秘鲁、古巴,以及东欧的许多国家就没有跟上工业化的步伐而成为了发达国家产品倾销的市场。
日本也是一个典型的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日本最成功的产业就是消费电子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现代市场经济才刚刚进入个体户时代的时期,我阅读过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15本传记。儒家价值观指引下的松下创业史曾经让我百感交集,钦佩不已。松下这个公司的创业史和成长史就是日本工业化的缩影。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日本迅速在重工业领域跟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在钢铁、石油、大型重工业、建筑行业成为世界领先者,为日本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但是,让日本真正繁荣的产业却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战败国,日本遭受了巨大的战争损失,男性人口大量减少,这个国家又是一个大男子主义国家,女性不参与经济事务。但是,由于战前奠定了以电力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产业体系的雄厚基础,再加上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加大对日投入力度,使日本很快修复战争创伤,找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全球性消费能力的需求市场,在美国、苏联大搞军备竞赛的空隙里,把产业重心从传统重工业转向消费市场。松下电工这样主要从事工业电气的企业开始向消费电子产业转型,这个转型使松下电器在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家用空调以及各种小型家电领域与日本夏普、日立、索尼等企业齐头并进,成为全球的领头羊。但是,不论日本这些企业的管理多么先进,成本控制如何精细,工人再怎么勤奋,电力与电子的局限,还是逃不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局限。全球发达国家的需求饱和与供应过剩,以及中国海尔、海信、TCL这些更低成本产品的出现,使日本企业每况愈下。就在写作本书的时候,得知著名的夏普公司极有可能被台湾鸿海集团收购。曾经的打工仔要收购老板,对于好强的日本人来说,确实非常难受。如果夏普被台湾并购了,松下呢?日立呢?还会远吗?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还能够重现辉煌吗?不可能。这不是日元升值、贬值的问题,不是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的问题,也不是日本人勤奋不勤奋的问题,同样不是许多经济学家、教授学者分析的经济周期问题。和欧洲一样,资本主义红利与电力为核心的产业体系相结合的时代走到了尽头。另外,中日两国之间的产业互补性和协同性由于政治、外交的冲突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日本在最近二十年几乎没有分享到多少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产品由公司生产、公司由产业主导、产业由资本控制、资本在风云变幻的市场里被交易,资本大鳄成为牵着风筝线最隐秘的机构与个人。资本总是像猎人那样,不断在产业空间里寻找着最先进的技术,最精良的管理模式,最低的成本,最优化的产业重组、并购、与整合的关系,同时,资本也在急剧增长、膨胀的过程中与产业较量着。经常,资本推动产业大发展,造成过剩,造成通货膨胀,然后形成资本与财富泡沫;不时,泡沫破灭,财富缩水,生产紧缩,发展速度降低;然后再积蓄力量,东山再起。周而复始,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运行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