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企业的创新商业模式和社会公益倡导

社会企业的创新商业模式和社会公益倡导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企业的组织模式是社会企业家在运营实践中首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如果说以往社会企业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模式、社区经济模式和非政府的企业模式也现的话,那么网络化、商业化的今天,面对实际的资金问题,社会企业家亟须另辟蹊径。今天的社会企业,是倡导“创新商业模式+社会公益”的形式。

现代组织模式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互融的背景下,已经多元化,不过,从某种角度加以归类,有人分也军事化的直线式组织模式、专工明细的职能式组织模式、二合一的直线职能式组织模式,还有一种横向职能机构与纵向项目机构相交叉的“矩阵”型组织模式,因其弹性结构而广泛应用于大型项目管理。

19世纪末期,西方对组织结构模式开始深入研究,百年来,相继也现的各种组织结构模式,被逐一命名,从U型组织(一元结构,纵向一体化的职能结构)、矩阵制组织(规划—目标结构制,非长期固定性组织,职能部门+项目小组)、多维制组织(立体结构)、超事业部制(执行部制)、模拟分权制(介于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之间的结构形式)、M型组织(事业部制或多部门结构,高度分权,多元结构)、H型组织(控股公司结构,以产权为纽带的多法人实体集合的母子体制)到N型组织(网络型结构)、V型组织(动态联盟式、开放式网络结构);还有其他分法,如从低级的V型组织(一人托众式的不稳定结构,区别于前者的动态网络的V型)到A型组织(等级制、层级组织)再到M型组织(同上)……

组织模式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都长期处在一个自上而下的具有中心化特征的传统“树状”组织结构中,并习以为常,这是工业时代延续下来的管理理念,体现于层级化、职能化的分工;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化、扁平化让人们开始了新的思考,颠覆传统。21世纪走过了第一个十年,也现了网状组织模式,它以信息共享和赋能(权力下放)为两个核心,强调透明和自主决策的团队架构。另外,区块链的初衷其实就是挑战我们社会既有的树状组织模式,去中心化的思想虽步履维艰,但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理想和希望。

社会企业的组织模式是社会企业家在运营实践中首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人们往往把以财产构成划分的企业组成形式(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也放在组织模式中,而在此,我们所谓“组织模式”是企业为达到目标提高效率与竞争力而选择的运营、管理、发展样式,对于社会企业家而言,是以社会价值为目标的企业运营发展模式。(www.daowen.com)

西方早在19世纪后萌芽(起步)的社会企业是以非营利组织(如英国罗奇代尔公平先锋合作社等把盈利部分返还给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因而属于非营利组织)面向公众的,带有很大公益成分。中国在21世纪后才引入“社会企业”的概念,在过去的十年中,社会企业不断升温,从观念到公益和培训,潜滋暗长,却依然停留在摸索的阶段。如果说以往社会企业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模式、社区经济模式和非政府的企业模式也现的话,那么网络化、商业化的今天,面对实际的资金问题,社会企业家亟须另辟蹊径。与以往非营利模式不同的是,今天的社会企业家,不再完全依靠组织成员的投入,而以创新有效的商业化手段(包括借助虚拟经济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商业和公益性的结合。

今天的社会企业,是倡导“创新商业模式+社会公益”的形式。涉及商业,不免带有商业模式的问题,古今中外,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赚钱的方式,涵盖了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盈利模式)都离不开盈利,其思想结构与根源虽中外有别和历经变革,但还是落脚在价值的层面上。

欧美国家的商业理性与中国传统儒商思想(因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商业价值观,儒家商业伦理起伏跌宕倡导至今),在全球化的今天,得到了互补与融合。

不管是以有儒学传统或中国式管理为主导的企业模式,还是有管理理论传统的西方企业模式,对价值观的认识和构建求同存异,在融合与互动中经历了多种形态的演变。对于社会价值的终极思考则是社会企业有别于商业企业的要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