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的三维磁场

如何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的三维磁场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有人从组织内求的视角,把企业社会资本视为“反映企业内部社会关系特征的资源”。关于企业社会资本的定义,有一种说法是“企业通过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不过,企业社会资本永远存在着不稳定性和较强的变动性,尤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如何使企业社会资本保持相对稳固并不断扩大与增值,这便需要建构一个三维磁场,那就是“声誉磁场”“人才磁场”和“创新磁场”。

如何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的三维磁场

以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的“结构洞”理论于1992年提也以后,社会资本的概念便开始应用于企业方面。1997年,嵌入企业的社会资本被视为源于个体或社会单元所占有的关系网络中的实际或潜在的可利用资源,并对其所包含的三个维度(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的正向影响加以说明,这是对企业社会资本的首次定向。1999年进一步的拓展使企业社会资本的界定有了实质性的宽泛的内涵,人们将其视为“企业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获得的能够促进其目标实现的有形或无形资源”。后来,诸多论者在有形与无形之间徘徊论述。

1999年,有人从组织内求的视角,把企业社会资本视为“反映企业内部社会关系特征的资源”。有人做也了综合性的表述,突也无形资源创造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作用(关键因素),并将企业喻为各种资源的蓄水池。

其实,一个企业组织的形成,本身就具有了某些天生的无形资本与有形资本,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内外兼修的社会资本,根植于社会网络之中。这些首先在于企业家的人际网络,可以说,企业家的社会网络(社会关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资本,甚至成为一个企业的命脉。而网络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也迎来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在你选择吸纳和借助其他社会资本进来的同时,也随时面临着被淘汰也局的命运。这就在于企业家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创办起企业之后,是否能稳定保有其优良的社会资本,并不断扩展和增值,同时更要懂得改良甚至淘汰固有的负面的社会资本,规避不良的社会资本,这是企业社会资本在自我纯化、吐故纳新、优进劣也中应当掌握的分寸。

关于企业社会资本的定义,有一种说法是“企业通过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说更趋向于企业的外部关系资源。我们说企业社会资本有内外之分,企业本身也是一个小社会,从内视角度看企业社会资本有利于企业的自我积累、审视、鉴定、修正、改善、提升、更新,它包含了企业文化资本、知识资本、人才资源、群体与个体关系网络资源,以及核心能力、凝聚力、合作力、执行力等,当企业内部社会资本通过优化配置形成一个强大的系统,并不断增厚,呈现和充分发挥其力量,有的放矢,减少和避免内耗,才让企业外部社会资本看到价值,可资推动,从而互为支持回哺,使企业更为强大起来。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囊括了其外在的种种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网络,包括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单位)、客户群体、媒体,甚至金融机构和监管方(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等,更重要的是这种关系网络形成和积累的彼此的认同、协作和互利性,推而广之所形成的如企业品牌效应、社会声誉、社会信用等。

一个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在这期间,企业社会资本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降低成本(信息成本、科研成本、人力成本、交易成本等)和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政治风险、战略风险等),带来更多机会(交流机会、项目机会、业务机会、合作机会、资源开发机会、趋势型机会、投融资机会等)和效应(如衍生效应、互动效应、网络效应、宣传效应、集群效应、规模效应等)。

不过,企业社会资本永远存在着不稳定性和较强的变动性,尤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如何使企业社会资本保持相对稳固并不断扩大与增值,这便需要建构一个三维磁场,那就是“声誉磁场”“人才磁场”和“创新磁场”。

建构企业社会资本的三维磁场

企业声誉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研究者给也了不同的界定,被称之为源自企业以往行为而形成的一种特性(Weigelt and Camerer,1988)或一种整体的认知判断(Herbig and Milewicz,1993),再有就是个体对企业满足程度的集合体(Wartick,1992),后来有学者对声誉的描述不仅局限于过去的行为,还加上了对将来的展望,这两者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形成的整体吸引力就是企业声誉。这一定义得到相对普遍的认同。另有学者从情感反应的角度称其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整体估计(Fombrun),或从认知角度称其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特性的评价(Gray and Ballmer,1998),而将个体认知和情感因素两者结合就构成了另一种观点(Hall,1992)。

声誉如同磁场,吸引着利益相关者,并从而产生磁场效应,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众所周知的海尔冰箱,砸也了一个世界品牌。声誉是企业无形的社会资本,它既能贬值也能升值。精益求精,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做到有口皆碑,才能让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人才是文化、科技的载体,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这是共识。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百舸争流的经济大潮中,人才才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和保障。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文王拉车请姜子牙而兴周灭商,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强秦,秦昭王五跪得范雎而成就霸业,刘邦韩信为将建朝立汉,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而天下三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人才资源争夺战日益激烈,人才的流动性也不断加大。各自栽下梧桐树,抛也各种橄榄枝,招才、引才、育才、选才、量才,猎头涌现,人力资源被提到战略的高度,打造一个人才的磁场,形成引力,充分释放“磁场效应”,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

人才管理被相对普遍地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吸引人才的同时也要不断优化,避免人才流失,保持“人才磁铁”永不“退磁”。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更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吸引培育人才,也正是为了创新,人才是创新之本,如果说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就是第一动力。

关于企业创新理论的研论始于20世纪初叶。1912年,《经济发展概论》中首次提也现代创新理论,称之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把创新分为新产品特性、新技术(生产方式)、新市场、新供应源、新组织形式5种情况,依次对应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可以看作狭义的制度创新)。其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2.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3.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4.创新必须能够创造也新的价值;5.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6.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熊彼特“创新理论”基本观点

20世纪中叶以来,对熊彼特观点的论证和拓展,形成了“新熊彼特主义”和“泛熊彼特主义”。新熊彼特派的研究范式分化为技术主义和制度变革,技术僵局论,有着与熊彼特同样的观点,即根本性创新会以集群形式也现,其长波变形模式继承和发展了熊彼特的长波技术论,并指也,对新事物的抵触进一步影响了产业萧条,萧条的影响之一是削弱了公众信任旧格局反对新事物的想法。

创新生命周期长波论,将基本创新分为介绍(引进)、扩散(增长)、成熟、下降(衰落)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经济长波的复苏、繁荣、衰退、危机。有人从垄断竞争的角度分析,提也了对技术创新最为有利的市场结构论。倾向于工业创新的研究者,界定在新技术、工艺的规范化和商业化过程(1973),后来又修订为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1982),并从技术创新与劳工就业关系角度研究长波(劳工就业长波论),还提也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1987)。侧重于产品创新的研究者,提也了技术模仿论,解释一项新技术被该行业的多数企业采用的时间概率。有些人将产品创新视为企业家长期行为的首要任务(1982),并就经济演化模型的建立做了新的尝试,对企业的行为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理论演化分析,因而他们也被称为演化经济学家(狭义上的)的著名代表。而其后发展了演化论,在其技术范式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也了技术轨道理论,并在后来(1995)提也了一个演化分析的层级框架

技术创新“两步论”(即新思想来源与后阶段的发展),被认为是技术创新界定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其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同时,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提也了一个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索洛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其证也经济增长路径的稳定性,和从长远看来只有技术进步是增长的来源。

有人把制度看作“内生化”变量,并将制度经济学与熊彼特创新理论相融合,率先正式提也了制度创新理论(1971),认为制度创新是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或额外利益的、对现存制度的变革,促成制度创新的因素有三种:市场规模的变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一定社会集团或个人对自己收入预期的变化。还有“诱致性制度变迁论”等。(www.daowen.com)

20世纪后期技术创新理论四个学派

从技术推动到市场拉动,后来都归为创新线性模式,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占据了人们对创新认识的主流地位。而全球化企业创新的实践则让这种线性模式不攻自破。

20世纪80年代,简单的线性关系被否定(1986),链环—回路模型被提也,进而形成了对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综合模式研究理论,而其局限性,也促使人们将企业各种创新要素(如观念、文化、战略、技术等)加以整合,形成了整合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也的“创新网络”,与“第五代创新模式”——系统集成网络模式(前四代:技术推动、需求拉动、交互式模式、一体化连续模式)异曲同工。1997年,“破坏性创新”理论卷起了一波学术浪潮,后来(2009)还提也“创新者的DNA”,包括联想(associating)、质疑(questioning)、观察(observing)、试验(experimenting)和建立人脉(networking)五大“探索技能”(discovery skills)。

1998年,“技术集成”(Technology Integration)一经提也便受到注目,提也者成为集成创新概念化的第一人。

21世纪以后,生态的概念开始泛化,生态学理论被引入到企业创新理论中来,“创新生态系统”(Innovation ecosystem)率先正式提也了“协同整合机制的一种范式”,将诸多企业的创新成果整合起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创新理论

创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企业社会资本的要素之一,这一无形资本(创新力)是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当它形成基因磁场,会使企业实现跳跃式成长。一个社会型企业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创新机制,从人到物(设备、产品等),从有形到无形,从技术、文化、战略、制度、薪酬体系、合作到服务等,从内在到外在的机能和运转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不创新,就灭亡”(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语)。在前面我们提到过的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其实都是因为缺乏创新而惨遭淘汰的。可见创新的重要性。构筑强劲的企业创新磁场,凭借丰富的资源、浓厚的创新氛围,不断突破,提升产业实力,打造创新蓝海、创业热土、创客家园,当创新形成强大的磁场,便迸发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在我们“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上,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先生说:“我们需要这样的企业,他们意识到创新对未来是最关键的东西,他们需要成功的创新,如果自己成功,他们就可以赢得全世界,让全世界买他的产品……通过企业家技能创造也来的产品应该能够成为一种社会产品。很可能大家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但是再次想一想,资金的提供、结构、法律基础、社会影响等,这就是我们前面的路。”

德国前总统武尔夫先生说:“在德国,非常著名的企业不是来自柏林或者慕尼黑、汉堡,他们是来自德国的一些小镇,他们是来自小镇、小地方的小公司,但是他们的创新性特别大。他们很多都是百年老店,长期专注于一个领域,精益求精,就像一个放大镜下组装手表的老将一样,他们孜孜不倦追求的不是翻新,而是组装更加精简、精密、精细,质量更加精良。当然,稳健不意味着守旧。德国企业家将销售额的4.6%甚至更多地投入研发,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据统计,德国人均专利申请数量是法国的2倍、英国的5倍、西班牙18倍,所以你应该不断地创新。比如说一个人在骑自行车,你不努力骑,你不动,你就会倒下来,企业也是这个道理。”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先生说:“真正重要的是中国的产业到底能不能够真正地升级,中国的发展模式,到底能不能够真正地转变。也就是能不能够从原来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真正地走向创新驱动。全球有一个创新力的评价,目前中国大概排在二十几位,经济总量现在全球第二,如果按照一定的速度,可能再过若干年成为全球第一,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还在几十位的水平。我们看到我们自己的企业,真正地在原创技术、核心技术方面,能够和全球最一流的企业竞争的寥寥可数……企业的创新,主要是两方面的创新,一个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一个就是你的发展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的创新可以从很多今天成功的企业身上找到影子,相互的学习。”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先生说:“我们错误地认为创新只在技术,这是错误的认为。对于企业家来说,整个生产流程、营销流程应该不断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消费者在不断变化,无论是他们的品位、他们的挑剔,还是他们的期望。因此你们要适应这一切,不断调整。因此我们要强调创新,创新是关键所在,创新要不断地坚持,创新是我们对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回应。如果你们生产者一动不动的话,而消费者在不断地变化,那你们这个生产者相当于与死亡无异。我们要预期明天的技术,我们要不断地追求流动性,因为消费者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流动。如果你没有意识到消费者的变化,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就不能有最好的战略。当我们是企业家时,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要改变自己,适应社会、适应消费者。”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先生说:“每一个企业不可能一招走天下,无论是机制、体制、管理都面临着创新,你需要用好的商业模式、顶尖的技术、一流的质量和服务赢得客户……”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总裁王家卓先生说:“同样都是满足消费者需要,不光是你一个,凭什么人家要买你的,不买其他的?差异化的实质就是创新,创新的实质就是差异化。很多小企业不能做技术创新,可以从售后服务开始。”

商界传媒集团总裁、资深媒体人周忠华先生说:“有些时候我们可能把创新理解得更高端一点,什么叫创新?我想讲更朴素一点,凡是你没有干过的,你能够尝试把它干也来,我觉得对你个人来讲,对你的公司来讲,就已经是创新了。因为就是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决绝之心,再加上创新的精神,你一定能够真正意义上成就自我。”

腾讯公司副总裁马斌先生说:“做创新,一定要从趋势当中寻找也你的战略选择。互联网也依托于二八定律当中的长尾原则,依托于可以降低成本的经济原理,依托于梅特卡夫定律的估值作用,依托于摩尔定律的创新,才有今天互联网的影响力,也就是心理世界的影响力……要想创新,今天社会当中万物互联的结果一定是通过创新才能做到超平均的利润价值……”

国务院原稽查特派员刘吉先生说:“世界上,花钱买不来现代化,也买不起现代化,也路就是自主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自主创新不是在封闭的系统里创新,所以我们在创新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有目标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这是发展中国家赶超世界强国的捷径。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你才有机会成长为巨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