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启示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学者曾质疑,言称中国儒家伦理无法催生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历史状态下的儒家传统和任何历史文化思想一样拘囿于时代环境而有着弊端种种,但也有着优良的成分,很多还与现代的企业家精神不谋而合。还有一点有必要提也的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实正在成为当代西方企业家的一种追求。中国传统历来追求一个“善”字,以“上善若水”为至高的做人境界,其实这也正是社会企业家要达到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启示

中国素有儒商传统,历代的商人其实从某个侧面也可以视为那个年代的企业家,说法不同罢了,如范蠡、子贡、猗顿、白圭吕不韦、潘振承、伍秉鉴、胡雪岩乔致庸、叶澄衷、王炽、盛宣怀……由于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几千年来对国人的影响深入骨髓,“仁义礼智信”也成了商人遵循的“五常”伦理,以至于有了“儒商”之说。不能不说,重农轻商的思想曾在很长一段时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经历了“儒”“商”对峙、“重士贱商”至“儒”“商”流通、互融的过程之后的近现代,企业家的概念的引入,与“儒商”并存。

西方学者曾质疑,言称中国儒家伦理无法催生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这个所谓的“韦伯命题”是只把其等级观念和愚民复古的精神糟粕视为儒家思想的全部的结果,而缺乏辩证的思考。谈任何问题都不应该脱离了其时代的历史背景。历史状态下的儒家传统和任何历史文化思想一样拘囿于时代环境而有着弊端种种,但也有着优良的成分,很多还与现代的企业家精神不谋而合。儒家的“不信不立”“诚者天之道”正是企业家的“诚信为本”;儒家的“日新”之见对应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及其蕴含的真、善、美的观念也是企业家的服务于大众的道德尺度,儒家的“和为贵”等“和合”理念与企业家的合作精神相契合;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企业家从自身利益到企业利润到以社会效益为大的发展脉络是何其相似;还有“义利观”,我们在后文将做详述。况且,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其他思想学派相互交融,而去粗取精,在近现代,儒释道的思想精华得到重新衡量,优化互补,“儒商”思想也摆脱了“金字塔”式的传统惯性与束缚,用“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以救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和忧患意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还有一点有必要提也的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实正在成为当代西方企业家的一种追求。也是社会企业家的至高追求。关于这一“天人观”我们也将在后文详述。(www.daowen.com)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实践和理性思辨的过程中探索着影响人类经济与生活的经典思想。很多人认为中国过去没有管理学经济学,其实,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中蕴含着很多经管主张,只是称谓不同罢了。从《易经》均衡、天人合一的古典经济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礼”为核心的行政组织思想以及“货殖”思想,孟子以“仁”为目标的组织原则,荀子以“义”为规范的组织基础,到司马迁的善因、利道(经济自由主义),桑弘羊的盐铁专卖、均输政策、平准调节与双管齐下的经法配合,到王安石立法、揽才、理财、抑兼并的经济管理思想,到邱浚的海外贸易管理思想、张居正的精简机构与“以钱谷为考成”的经济管理主张,直到当代的中国式管理、情境论、人本管理、网络经济、微信经济等。

中国传统历来追求一个“善”字,以“上善若水”为至高的做人境界,其实这也正是社会企业家要达到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