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的企业构成包括管理者和员工,广义的企业构成包括管理者、员工、客户和上下游。企业发展壮大,管理者越来越多,员工越来越多,客户越来越多,上下游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事情也越来越多。那么企业应如何管理呢?是招聘和提拔更多的管理者来管理员工、对接客户和整合上下游吗?这样做绝非好办法,但多数企业却在采用这样的方法,因为长久传下来的“人治”更容易理解和操作,而效率更高、公平性更强的“法治”并不容易实现,虽然“法治”优于“人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接受,但具体操作仍有很多困难。
“法治”下的企业环境,人际关系更简单、轻松,更讲究就事论事,员工更容易将精力放在业务目标上。
“人治”下的企业环境,官僚风气严重,推诿扯皮现象无处不在,钩心斗角、自立山头的现象很普遍,员工的精力多主动或被动地用在内部恶意竞争而非外部事业拓展上。
“人治”的企业有诸多弊病,但仍然有很多企业陷入其中,根源在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不够开放,更不愿意吸纳创新,不够重视科学管理,甚至常以“流程会制约灵活和创新”为理由不进行流程建设或改进。
“法治”的最终目的是在企业合理规则之下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流程,并坚决执行该流程,在必要之时优化该流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1、2、3……共7个和尚。和尚们的每顿饭是一锅粥,每人自己盛,为了能多吃,大家总会打起来。和尚们推选出其中最具道德的人担任分粥大任,起初还算公平,但渐渐地其他和尚为了多分粥就私下讨好分粥人,搞得人人私欲熏天。和尚们又成立了“分粥委员会”,每次分粥前都要争论好久,谁该多分,谁该少分,结果大家顿顿吃凉粥。单独分不行,讨论分不行,那就轮流分,每周七天由七个人分别担任分粥人,结果大家只能在自己分粥那天吃饱。怎么办?一直在寻找适合方法的和尚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办法,仍然是轮流分粥,其他人只能坐等,但分粥人必须拿众人挑剩下的最后一碗,于是为了不让自己吃的最少,分粥人会尽可能地把粥分得均等。这样大家没有怨言,分粥人也会尽心尽职。
和尚分粥的过程与企业发展非常相似,随着企业的壮大,实现公平合理是管理能力的体现,只需规则标准划定就能实现公平合理更是极高的管理艺术,不仅能让事情变得简单,还能极大解放管理者。(www.daowen.com)
那些未形成有效流程的企业,等于陷入了传统的领导分层管理中,通常有四大弊端:一是责任不明确,谁都可以参与进来,但谁也不用为错误负责,只追求上级满意,缺乏顾客服务意识。二是分工过细,层级过多,机构臃肿,形成金字塔。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曾根据所研究的不能胜任实例总结得出,“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三是员工技能单一,适应性差,创新能力趋近于零。四是资源闲置和重复劳动,症结是内部信息纵向和横向沟通不够。
用流程让一切工作变得更简单,管理则是合理调配一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实施流程管理后,可以给企业带来显著改变:职能的统一与集中,重复职能的合并与撤销,各级职能的明确,部分职能的社会化。
实施流程化管理,企业可以把常规的、重复的、固定的职能进行职责固化,管理者将因此有更多时间做最企业价值更大的经营发展方面。
实施流程化管理可以解放管理者,但企业的组成中不仅管理者非常重要,员工、客户和上下游同样重要,他们都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能让这些部分在流程执行中获得解放,这样的流程才真正具有高价值。
因此,必须对流程进行正确的、合理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简化。对流程的目标、职责、节点、成本等进行精简,最终达到个人能力在流程中的最大化展现,个人能力向组织能力的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