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巴斯德研究所和法国医学研究:历史与发展

巴斯德研究所和法国医学研究:历史与发展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斯德将他留下,委以新成立的巴斯德研究所下属一研究室的负责人,直至1916年逝世。在巴斯德研究所正式成立之前的1887年,巴斯德的学生迪克洛还创办了《巴斯德研究所年鉴》月刊,成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公共卫生学的权威及公开的学术园地。这标志着法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开始形成。1964年,国家卫生研究所发展成为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

巴斯德研究所和法国医学研究:历史与发展

巴斯德(Pasteur,1822—1895)是法国著名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是微生物学、免疫学和现代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最初因发现左旋光性的酒石酸而名声初显,后因对酒精发酵、蚕丝病、炭疽病的研究奠定了其在微生物学、免疫学的科学地位,对狂犬病的征服则使他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医生。世界各地的患者纷纷前往法国巴黎,到巴斯德的实验室寻求救治。面对这种情况,巴斯德将其实验室改造成一个狂犬病诊所。但由于患者太多,还是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组建一个大型的狂犬病医疗机构十分迫切。巴斯德意图“不依靠国家,在国际捐献和捐助的帮助下,在巴黎建立一所样板机构”,并希望“这样一所机构不仅仅能应付法国,而且也能满足欧洲、俄国甚至北美的需要”。(德布雷,2000)在巴斯德的呼吁下,法国科学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此问题,最后一致同意巴斯德的建议,为建立狂犬病研究所而开展募捐。募捐来自世界各地,国王、富翁、工人、学生、妇女均有贡献,巴斯德亦捐助10万法郎,最终募得250万法郎,全部用于研究所的建立和后续使用。(杨威,2011)

研究所以巴斯德命名,1888年6月4日获得政令通过,并于同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巴斯德在开幕式致辞时要求同仁们对研究“保持一贯的热情和敏锐,养成一种批判的精神,不想当然不证自明之事”。此可谓他多年研究的深刻经验,无不切中科学研究之肯綮。[2]

巴斯德研究所是一个私立、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这正是巴斯德所设想的。研究所成立,巴斯德终于能推广狂犬病疫苗,同时能开展其他传染病的研究和及时分享相关的科学知识。研究所有一名所长,一个由12人组成的理事会和30人组成的评议会。巴斯德为首任所长,直至1895年逝世。从一开始,研究所即聘用不同专业背景的科学家,分为5个研究室,并由相应学者负责:

(一)普通微生物学研究室:迪克洛(Duclaux,1840—1904);

(二)应用微生物学研究室:尚贝兰(Chamberland,1851—1908);

(三)形态微生物学研究室:梅奇尼科夫(Metchnikoff,或Metchnikov,1845—1916)。梅奇尼科夫1846年生于俄罗斯离哈尔科夫(乌克兰)不远的一个村庄,从小即对自然史深感兴趣。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开展研究工作,尤以发现细胞内消化和吞噬作用而称著。1886年,他作为敖德萨一个研究所的主任在当地开展狂犬病的疫苗防治,但遭到很多反对,遂来到巴黎,寻求巴斯德本人的建议。巴斯德将他留下,委以新成立的巴斯德研究所下属一研究室的负责人,直至1916年逝世。1908年,梅奇尼科夫与埃尔利希(Ehrlich,1854—1915)一起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四)狂犬病研究室:克朗歇(Grancher,1843—1907);

(五)技术微生物学研究室:埃米尔·鲁(Emile Roux,1853—1933)。巴斯德研究所成立后一年,埃米尔·鲁开设了世界上最早的“技术微生物学”课程

在巴斯德研究所正式成立之前的1887年,巴斯德的学生迪克洛还创办了《巴斯德研究所年鉴》月刊,成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公共卫生学的权威及公开的学术园地。该刊意与法国科学院杂志相比肩,一直是享誉世界的学术刊物。(杨威,2011)(www.daowen.com)

巴斯德研究所从一开始就有着全球的使命和视野,不仅聘请世界各地最优秀的科学家,还将研究所的最新发现传播到全世界,为人类造福,如狂犬病疫苗、抗白喉血清疗法、改进的天花疫苗。他们还全面收集其他地方的病例以求医疗之法。此外,巴斯德及其后继者还在世界各地创建分支机构(表4),以满足不同地区对于传染病治疗的需要,现在世界范围内已有30个巴斯德研究所。由于“巴斯德人”超越政治的科学追求,这些研究所是在法国总部和当地国家的协商下共同建立的,使得巴斯德科学的全球化能超越法国的帝国主义沙文主义而长盛不衰。(Moulin,1992)

表4 巴斯德研究所及其分支机构(杨威,2011)

续表

今天,巴斯德研究所被认为是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地。从一开始,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对活有机体、传染源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上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尤其关注狂犬病、瘟疫、白喉、破伤风、伤寒、黄热病、结核、脊髓灰质炎,以及近些年来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的研究,此外,在神经科学、遗传工程等方面亦有十分可观的建树。

虽然19世纪末法国在医学上已有很快发展,并建设有世界级的巴斯德研究所,但法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却创建于二战期间(确切说是维希政府时期的1940年),并且是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建立的。

二战爆发,法国创伤累累。1940年,贝当与德国签署停战协议,换取德国对北方地区的占领和维希政府在南方的存在。美国对此保持中立,但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如红十字会、公谊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却在美国中立的真空下进入法国,其中洛克菲勒基金会对法国医疗体系的建设扮演了尤其重要的角色。维希政府呼吁国家复兴和家庭重建,战争又带来非常严重的健康和医疗问题,因此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十分迫切。洛克菲勒基金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乘势参与法国的医疗改革,并培养了不少热心改革的医学研究人员和医师队伍,最后建立了两个医学研究所,即1941年底成立的国家卫生研究所的前身。(Schneider,2003)

一般情况下,洛克菲勒基金会对一项慈善投资都会做出反复的咨询和讨论。但在法国当时那样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洛克菲勒基金会改变一贯的策略,而是做出灵活的变通,瓦伦(Warren)[3]、斯特罗德(Strode)在福斯迪克(Fosdick)的支持下,建立洛克菲勒基金会欧洲健康委员会,进而帮助法国进行医疗改革,并使支持改革的法国人寻求政府的帮助,最终使改革的成果得以巩固。

1940年9月,斯特罗德和奥布里安(O’Brien)与于阿尔(Huard)和寇德文勒(Codvelle)达成协议,创建一个国家卫生研究所。1941年11月,国家卫生研究所成立,舍瓦利耶(Chevallier)出任首任所长。这标志着法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开始形成。1964年,国家卫生研究所发展成为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