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损失和重建

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损失和重建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一提的是,1889年建成的埃菲尔铁塔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成为先进法国的象征。一战中法国军人死亡131万,全国煤产量由战前的4084.4万吨降至战后的2625.9万吨,交通几近瘫痪,整个工业生产下降35%。希特勒在德国上台,使法国受到严重威胁。一战刚过2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但美国对戴高乐并不看好,试图更换合适的人选,以便控制法国乃至欧洲。

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损失和重建

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结束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巨额赔款和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延缓了法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同时,美国、德国迅速崛起,开始引领世界科技、经济的潮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如1896—1913年工业年均增长2.4%,其中1906—1913年更是高达3.56%;新兴工业如化学冶金采矿机械等工业的增速远远超过纺织、食品等传统工业;重工业的成就尤为引人注目,1913年钢产量达46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7%,煤产量达4100万吨。交通事业和汽车工业发展迅速:1900年巴黎建成第一条地铁通车,1914年全国铁路总长42826公里;1900年有汽车工厂30家,至1914年增至155家,且规模不断扩大;1913年,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汽车生产大国,年生产汽车4.5万辆,其中一半销往国外,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金重远,2014)1—2

与工业高速发展相适应,生产不断集中和垄断,金融业(主要用于资本输出)亦有较快的发展。但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滞后,且法国人口增长极为缓慢,远远落后于德国、英国甚至意大利,人口的老龄化、劳动力缺乏、国内市场紧缩严重制约了法国的进一步发展。(金重远,2014)15—16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尽管贫富差距很大,但总体上法国在20世纪初的生活水平已初步进入现代化:自行车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铁路网辐射越来越广;地铁和公共汽车开始运行;电灯和电话机越来越普及;工薪阶层的工资较快增长;人们的服饰和饮食越来越丰富;报纸、电影等“新”媒体走进人们的生活;1906年还颁布了每周休息一天的法令。值得一提的是,1889年建成的埃菲尔铁塔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成为先进法国的象征。(金重远,2014)17—18一战前的法国经历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通常被称为“美好时期”(1900—1913)。

总之,尽管有着一系列制约因素,整体上落后于美国、德国,但法国在一战前经济、社会仍有较为显著的发展,工业已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还是世界第二金融强国(卡龙,1991)。

1914年因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的仇恨引起的争端,由于法德、俄奥、英德之间长期的矛盾,迅速扩展为波及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以法国、英国为代表的协约国艰难取胜,但协约国、同盟国双方均损失惨重,尤其是法、德两国。一战中法国军人死亡131万,全国煤产量由战前的4084.4万吨降至战后的2625.9万吨,交通几近瘫痪,整个工业生产下降35%。但随着《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洛林,获得萨尔的采煤权和德国支付的巨额赔款,同时在凡尔赛体系中占据有利的国际地位,为战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金重远,2014)63—69

一战后,法国先后经历国民联盟、左翼联盟、人民阵线、法西斯组织等政治运动,经济、社会起伏不定。1925—1929年,法国曾有过短暂的经济繁荣,但多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附加值很低。(金重远,2014)87随即大萧条也开始波及法国,从1930—1938年,法国经济衰退严重。(www.daowen.com)

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主义的抬头,国际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希特勒在德国上台,使法国受到严重威胁。法国改变外交政策,与苏联、英国积极接触,试图建立安全联盟,但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英、法仍未发声。9月德国大举入侵英、法的盟国波兰,英、法在和平建议被希特勒拒绝后被迫向德宣战。一战刚过2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

因法国政府对德的不抵抗政策,使之饱受屈辱和创伤。1940年6月,维希傀儡政权成立。战败的法国实际被分为4个区:被占领区、维希政府控制区、阿尔萨斯-洛林和禁区。德国乘机对法国进行残酷的剥削与掠夺,如1942年盘剥数额即高达1574.4亿法郎。(金重远,2014)121—126

另一方面,由戴高乐创建的“自由法国”运动开始了艰苦的反抗战争。1942年,戴高乐将“自由法国”更名为“战斗法国”,以进一步壮大抵抗运动的力量。但此后因不断兴起的各种阵线、纲领之混乱,及英、美对法国内政的干涉(尤其是对戴高乐的反对),使法国的抵抗并未能形成合力。戴高乐在此过程中,亦在理想主义之余学会现实的考量和与不同阶层人士打交道的经验。1944年6月,戴高乐宣布成立由他任主席的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为当时的抗战和之后治理法国迈出了统一的步伐。(金重远,2014)138—151

随后盟军诺曼底登陆与戴高乐领导的内地军相互配合。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戴高乐重返巴黎,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9月,戴高乐乘势改组临时政府和军队,巩固自己的权力。但美国对戴高乐并不看好,试图更换合适的人选,以便控制法国乃至欧洲。戴高乐在与美国(尤其罗斯福)的交往中,一方面感到“俯仰随人之苦”,另一方面也深刻认识到,法国要实现复兴只能靠自己。(金重远,2014)160—162

1944年10月23日,美、英、苏同时宣布承认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但戴高乐还是为未能参加美、英、苏的雅尔塔会议感到恼火。然而该协议的决定对法国却是有利的:美、英同意从它们的占领区中划出一块作为法国的占领区,美、英、苏三国首脑都同意法国加入对德管制委员会。1945年5月8日,塔西尼(Tassigne)代表法国和美、英、苏代表共同出席了德国投降仪式。6年的艰难战争,法国备受屈辱和创伤,但法国还是赢得了胜利,并为重返大国行列做好了准备。(金重远,2014)163—1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