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786年法英贸易协定的背景和影响

1786年法英贸易协定的背景和影响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法英两国需要签订新的贸易协定,以取代1713年《乌得勒支条约》的安排。1786年9月26日,莱纳瓦尔与伊登分别代表法、英两国签署一项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1787年5月10日生效。传统评价认为,对于法国现代化进程而言,1786年法英贸易协定的签订是一次较严重的决策失误。1786年贸易协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法国决策者对英国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理解。贸易协定实施后,蕾丝成为法国出口英国的最大单笔纺织贸易产品。

1786年法英贸易协定的背景和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法英两国需要签订新的贸易协定,以取代1713年《乌得勒支条约》的安排。1786年9月26日,莱纳瓦尔(Rayneval,1736—1812)与伊登(Eden,1744—1814)分别代表法、英两国签署一项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规定法英两国相互承认对方最惠国地位,大幅降低双边关税,多数商品税率维持在10%~12%之间,但某些商品仍属禁止贸易范围。相关条款也处理了诸如走私、旅游签证、私掠、战时商业行为等问题。该协定于1787年5月10日生效。

传统评价认为,对于法国现代化进程而言,1786年法英贸易协定的签订是一次较严重的决策失误。该贸易协定使法国向英国开放本国市场。一方面,英国廉价纺织品等商品大量涌入,使法国本土产业遭受重创,加剧了法国的社会动荡和失业,加深了1786年到1789年的经济危机,并间接导致了法国大革命;另一方面,有助于英国扩大工业生产规模,稳固其在工业革命中的领先地位。法国支持与英国签订商业协定误导了国家,似乎证明法国在经济事务和产业发展的决策水平低下。然而,历史并非如此简单。

法英贸易协定是法国在旧制度末期的一次重要抉择,法国将外交政策、对外经贸关系与产业进步的考量结合起来。法英贸易协定促进法国与英国商贸往来和科技合作,这不仅可以缓解两国紧张的关系,而且可以为法国产业发展创造和平环境,最终有利于法国巩固其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韦尔热纳伯爵(Vergennes,1717—1787)是该协定在法国的推动者之一,他希望来自英国的巨大压力将倒逼法国产业界采纳新型机器,改进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Henderson,1957)112。1786年贸易协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法国决策者对英国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理解。人们可以从法国的实际反应来评价大革命之前的国家抉择。

贸易协定在某种意义上与法国国内技术发展和产业布局关系密切。该协定的实施对法国的纺织业影响极大。由于英国棉纺产品的大量涌入,法国北部、东北和西北部很多地区的经济在1787到1789年之间遭受严重影响。纺织业较为发达的上诺曼底皮卡迪等地区的棉纺织品产量减少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过,法国纺织工业并没有遭遇灭顶之灾,因为该行业的很多部门都相当具有竞争力。比如,法国的高档精仿羊毛制品原本具有优势,主要集中在皮卡迪、洛代夫、贝济耶、上诺曼底的一些城市。在这个时期不仅继续发展,同时还开拓了国外市场。在1787年和1788年,法国亚麻布生产达到了产量的最高点,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埃纳省和曼恩-卢瓦尔省(Horn,2006)75—76。(www.daowen.com)

除此之外,很多行业并未遭到冲击,甚至在王朝末年蓬勃发展。在协定实施后,法国红葡萄酒的关税仍然远远高于葡萄牙同类产品,但前者对英国的出口量大增。根据法方估算,协议签订之后三年,法国红葡萄酒出口量增长2倍,白兰地出口量增长3倍。[31]具有商业头脑的贵族除了关注矿产等行业之外,还投资法国占据优势的奢侈品行业。17世纪中叶,法国政府就已经开始鼓励奢侈品产业的发展,以增加国家财富。比如,法国蕾丝生产从那时开始就获得长足进步。贸易协定实施后,蕾丝成为法国出口英国的最大单笔纺织贸易产品。工业革命期间,法国人在重化工行业颇有建树,诸多化工产品的生产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较好地将产业技术进步和科学理论研究结合了起来。

法国试图通过引进英制机器,吸引专业人才,雇佣外国工人等途径,来应对来自海峡对岸的挑战。政府鼓励重要产业领域的技术人才到法国工作和移民,考虑引进的专业人才甚至包括瓦特和博尔顿这样的一流人物(Payen,1969),同时也放松外国人在法国境内兴办企业的限制。通过不同政策和手段,英国制造的各种工业机械进入法国境内。在1788—1789年之间,法国各地涌现出不少新的、先进的纺织机器,棉纺等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相应提升(Landes,1999)139。法国产业界对协定中一些有针对性的条款感到不满,波旁政府的决策者们对此做出迅速回应。比如提高某些英国纺织品的税率,严格执行缉私措施。通过合法的行动消除贸易上的不公平,使这些措施转变为具有长效的政策。国家希望通过引进发明家、企业家以及技术工人等,以吸收他们的专业技能、技术发明,同时通过调整本国产业政策,加强中央政府财力,提升法国国际地位,建立有利国家发展的良好环境。这些政策和措施以对英国工业发展模式的理解为基础,旨在提升法国产业和商业竞争力,从而应对来自英国的挑战。

贸易协定使纺织等行业受到强烈冲击,但也给了敢于迎接挑战的地方政府、企业家以历史机遇。一些企业家从英国引进技术和人才,地方政府和个人提供配套资金,购买英国先进技术设备,配备给地方企业。地方机构采纳中央政府首先推行的政策,促进技术和科技知识在国内扩散,对于推动技术转移的英国企业家,法国地方政府将给予津贴。面对英国技术的挑战,法国地方精英表现活跃。亚眠商会主席摩根(Morgan)的努力具有代表性。从18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从英国购入珍妮纺纱机并雇佣技术工人。在英国技术工人的帮助下,他的工厂开始生产棉绒产品。80年代末,摩根又招收多批英国工人,帮助建造机器,培训法国技工。他的工厂在法国最早拥有骡机,产品质量可与英国货媲美,随后他又建造了水力飞梭。(Horn,2006)83亚眠地方政府机构提供资金,推动技术共享,促进技能传播。来自皮卡迪地区的企业家向他们学习,有效推动了当地的纺织机械化。亚眠的情况构成了一个缩影,类似情况在法国其他地区也存在,比如上诺曼底地区的几座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