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石家庄市的李总向我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我的团队总是死气沉沉的,每个月的业绩忽上忽下,总体感觉就是饿不死、能活着,但就是没有上升的势头,团队状态非常差。”“是的,团队状态很重要,如果不加重视,很危险啊!”我对李总说道。“上次我无意间听到两名员工的对话。一个说,感觉这个公司要黄了,不行就散伙呗!另一个说,混着呗,这年头找工作不容易,勉强干着呗!每次听到他们这种对话,我都觉得很心塞,现在的员工负能量怎么这么多!”
【典型特征】
怎样才能减少员工的负能量?
员工每天总是愁眉不展的!
员工负能量太多怎么办?
【特征分析】
№ “僵尸”般的生存状态
最近几年在我的实地调研中,有一种感觉渐渐拢上心头,虽然我不是很愿意承认这种感觉,但是我确实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存在一种“僵尸”般的生存状态,如同“僵尸”一样的管理。这类企业最大的特点是:从你步入办公室的第一步开始,就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压抑之感。在这种环境之下工作的员工,他们大多脸上带着一副“冷漠”的神情,似乎你的到来如同空气,得不到丝毫关注,没有好奇,更多的是无视。
这类企业的销售业绩基本上处于生死一线间的状态,盈利不过些许,亏损已是家常便饭。当你看到管理者的时候,他们只会给你摆出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无奈表情,似乎在告诉你“就是神仙来了也救不了我们”。对于他们的无奈表情,往往我只能报以无奈的回应。
№ 你想要什么样的团队
当我和这种类型的企业管理者交谈时,他们的口径出乎意料地一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呀!就这么勉强干呗,家里老婆孩子都用钱,虽说挣不了多少,但是养家糊口还是够用的。”似乎在他们看来,企业的发展目标只是为了他们“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追求而服务。
对于管理者的回答,我真的是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为何要抱有这种消极态度,难道他们真的忍心看到自己花费大量心血构筑的企业倒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问管理者“你想要什么样的团队?”
但是结果也让我很头疼,很多管理者给我的答案就是“不知道”,这三个字比任何话语都让人无奈。我想说的是,管理者都是这种“不明不白”“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他带领的团队会是什么样呢?这种管理者的手下肯定也会抱着“领导不明不白,我也跟着不明不白”的心态,开始学着“混日子”!管理者工作都不在状态,员工的状态又从哪里来呢?所以就是一句话:团队状态好,业绩才能好!(www.daowen.com)
说到团队状态,我们就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僵尸”类企业的员工。在他们身上我们会看到一个很典型的状态:团队松散,员工缺少组织性、纪律性,竞争意识薄弱,“浑浑噩噩”这个词语最能形容他们的生存状态。
也许员工积极的生存状态被生活的负担消磨得所剩无几,但是我相信这种糟糕的状态绝对不只是员工造成的,管理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解决之道】
№ 第一文化
要想扭转团队的生存现状,首先要树立一种精神——第一文化!就是整个团队中每个人都要有不肯服输的精神,永远都要以完成最高目标为己任,面对强硬对手,即使知道自己处于劣势也毫不放弃。
在团队中树立榜样文化,当所有人的目光汇聚在业绩第一名的员工身上时,处在其后的员工注定不甘落后,无形之中帮助更多人成为“第一”。有了对手才能竞争,才能完成业绩指标。在这种互相竞争的状态下,企业就会迸发出活力,不再只是原地盘旋。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竞争力的企业要么做第一,要么是在迈向第一的路上。
№ 敢于拼搏的信仰
如何让自己的团队拥有正能量?对此很多管理者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但是汇聚起来就是一个词——信仰,一份敢于拼搏的信仰。对于管理者而言,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昭示着整个企业的发展脉络与方向。而最为显著的表现方式便是“抢人、抢钱、抢地盘”“弱肉强食”“王者当道”。
№ 不断刷新的纪录
我想将“不断刷新的纪录”这句话送给管理者,作为企业发展的鞭策之语。没错儿,正如奥运会上世界纪录一次次被打破一样,企业也需要这种“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作为目标。不畏艰险,方能收获硕果。管理者要给员工塑造一种思想观念:只有不断地冲击你现在的目标,实现新的纪录,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在这种氛围下,员工方能付出全力工作,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谈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曹刿论战中那句最为经典的语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确实,商战之中,团队的精神风貌同古战场上两军对垒的军士精神状态是一致的,只有勇猛强悍、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战士才能够在战斗中得以存活,苟且偷生之流终究难逃嗜血封喉的锋刃。
【现象启示】
团队的精神风貌预示着一家企业能否顺利存活。从来都是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队伍赢得幸运女神的青睐,而那些被自己束缚住手脚的家伙往往难有善终。正能量队伍所拥有的活力会激发成员一次次挑战自己未曾达到的目标,相互之间的比拼也为企业的绩效盈利添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团队的精神状态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心理问题,更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