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

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陈宏辉和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中国工业经济,12,2003,85-92.[2]陈加洲,员工心理契约的作用模式与管理对策,人民出版社,2007.[3]陈加洲,凌文辁和方俐洛,组织中的心理契约,管理科学学报,2,2001,74-78.[4]陈加洲,凌文辁和方俐洛,心理契约的内容、维度和类型,心理科学进展,7,2003,437-445.[5]陈爽英,井润田和

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

[1]陈宏辉和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中国工业经济,12,2003,85-92.

[2]陈加洲,员工心理契约的作用模式与管理对策,人民出版社,2007.

[3]陈加洲,凌文辁和方俐洛,组织中的心理契约,管理科学学报,2,2001,74-78.

[4]陈加洲,凌文辁和方俐洛,心理契约的内容、维度和类型,心理科学进展,7,2003,437-445.

[5]陈爽英,井润田和刘德山,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过程机制的案例研究——以四川宏达集团为例,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5(3),2012,146-156.

[6]陈玉清和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会计研究,11,2005,76-81.

[7]杜苇,徐继开和刘晓黎,和谐社会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9,2010,62-63.

[8]范秀成,基于顾客的品牌权益测评:品牌联想结构分析法,南开管理评论,6,2000,9-13.

[9]范秀成,品牌权益及其测评体系分析,南开管理评论,1,2000,9-15.

[10]费显政,李陈微和周舒华,一损俱损还是因祸得福?——企业社会责任声誉溢出效应研究,管理世界,4,2010,74-82.

[11]方杰,张敏强和邱皓政,基于阶层线性理论的多层级中介效应,心理科学进展,08,2010,1329-1338.

[12]风笑天,社会学硏究方法(第三版),北京,中囯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3]顾浩东和宋亦平,道德的理性或直觉:消费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反应过程研究,营销科学学报,5(4),2009,17-35.

[14]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

[15]何朝晖和黄维民,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态势演化的经济博弈分析——基于企业之间的学习行为的研究,系统工程,8,2009,118-120.

[16]何佳讯,中外企业的品牌资产差异及管理建议——基于CBRQ量表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8,2006,109-116.

[17]何佳讯和卢泰宏,中国文化背景中的消费者——品牌关系: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营销科学学报,3(3),2007,1-12.

[18]何显富和陈宇等,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社会科学研究,5,2011,115-119.

[19]何显富,蒲云,朱玉霞和唐春勇,中国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量表的修正与信效度检验,软科学,12,2010,105-110.

[20]何显富,陈宇和张微微,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社会科学研究,9,2011,115-119.

[21]何志毅和赵占波,品牌资产评估的公共因子分析财经科学,1,2005,75-80.

[22]侯杰泰,温忠麟和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3]侯仕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一个整合性框架经济管理,31(3),2009,153-158.

[24]黄铁鹰,海底捞你学不会,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5]黄炽森,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研究方法入门,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6]黄芳铭,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与应用,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27]黄敏学,李小玲和朱华伟,“企业被逼捐”现象的剖析:是大众无理“还是企业无良”?,管理世界,10,2008,115-126.

[28]黄群慧,彭华岗,钟宏武和张蒽,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评价,中国工业经济,10,2009,23-35.

[29]江晓东,高维和,管理教练、权变奖励、组织公民行为与B2B顾客满意,上海管理科学,33(5),2011,56-61.

[30]姜启军和贺卫,SA8000认证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工业经济,10,2004,44-51.

[31]姜岩和董大海,品牌依恋的概念架构及其理论发展,心理科学进展,4,2008,606-617.

[32]金碚和李钢,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调查的初步报告,经济管理,3,2006,13-16.

[33]金立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消费者视角,中国工业经济,6,2006,114-120.

[34]鞠芳辉,谢子远和宝贡敏,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基于消费者选择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9,2005,91-98.

[35]寇小萱,关于重视营销道德问题研究的系统思考,南开管理评论,1,1999,50-55.

[36]李辉和刘凤军,消费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表征与理论进展,科学决策,02,2014,78-94.

[37]李海芹和张子刚,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实证研究,企业经济,12,2009.

[38]李海芹和张子刚,CSR对企业声誉及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1,2010,90-98.

[39]李敬强和刘凤军,企业慈善捐赠对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以“5·12”地震慈善捐赠为例,中国软科学,6,2010,160-166.

[40]李伟阳和肖红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国工业经济,1,2010,114-123.

[41]李祥进,杨东宁和雷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跨层分析,经济科学,5,2012,104-118.

[42]李艳春,论社会交换的概念与形式,求索,2014,126-130.

[43]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2006.

[44]林泉,邓朝晖和朱彩荣,国有与民营企业使命陈述的对比研究,管理世界,9,2010,116-122.

[45]林毅夫和李志赟,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预算软约束,经济研究,2,2004,17-27.

[46]林毅夫,刘明兴和章奇,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8,2004,81-89.

[47]林震岩,多变量分析Spss的操作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8]刘凤军,试论品牌资产及其增值,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2,2003,41-45.

[49]刘凤军和E.Yin,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四个结合,经济研究参考,30,2007,4-8.

[50]刘凤军和李敬强,消费者感知的企业体育赞助动机与购买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营销科学学报,7(2),2011,67-80.

[51]刘凤军和李敬强,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影响力,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52]刘凤军,李敬强和李辉,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01,2012,116-132.

[53]刘凤军和王鏐莹,品牌形象对顾客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科学决策,1,2009,67-74.

[54]刘军,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5]刘军,一般化互惠:测量、动力及方法论意涵,社会学研究,1,2007,99-113.

[56]刘文纲,梁征伟和唐立军,我国零售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构建,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010,11-17.

[57]刘一平,组织承诺影响因素比较研究,管理科学,4,2003.

[58]卢东和寇燕,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解析,软科学,3,2009,99-103.

[59]卢东,S.Powpaka和李雁晨,基于意义建构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沟通策略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6,2009.

[60]卢泰宏,品牌资产评估的模型与方法,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2002.(www.daowen.com)

[61]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2]卢长宝,匹配与体育赞助事件的选择:基于品牌资产的实证研究,体育科学,29(8),2009,82-89.

[63]鲁兴启和王琴,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操作规则,中国软科学,11,2003,145-148.

[64]陆玉梅,陆海曙和刘素霞,民营企业承担员工社会责任的内生机制博弈分析,软科学,10,2014,39-46.

[65]罗海成和范秀成,基于心理契约的关系营销机制:服务业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8(6),2005,48-55.

[66]罗秋明,论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009.

[67]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硏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68]迈克尔·R.所罗门,卢泰宏和杨晓燕,消费者行为学(第8版·中国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9]孟晓俊,肖作平和曲佳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互动关系——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一个分析框架,会计研究,9,2010,25-29.

[70]欧阳润平和宁亚春,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相关研究述评,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009,48-52.

[71]蒲国利,苏秦和庞顺可,组织公民行为与服务质量和关系质量关系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15(5),2010,97-104.

[72]钱蓉,慈善达人陈光标,中国外资,11,2010,64-65.

[73]邱皓政和林碧芳,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74]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75]沈洪涛,21世纪的公司社会责任思想主流——公司公民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8,2006,1-9.

[76]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业绩关系研究,厦门大学,2005.

[77]沈洪涛和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48.

[78]沈洪涛和杨熠,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当代财经,3,2008,103-107.

[79]沈泽,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研究——三个行业的比较分析,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6.

[80]沈占波和杜鹏,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改革与战略,5,2009,159-161.

[81]谭劲松,关于管理研究及其理论和方法的讨论,管理科学学报,2,2008,145-152.

[82]田雪莹,慈善捐赠行为与企业竞争优势:基于企业社会资本的视角,科学决策,1,2010,79-85.

[83]田祖海,美国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2005,346-350.

[84]万莉和罗怡芬,企业社会责任的均衡模型,中国工业经济,9,2006,117-124.

[85]王晶晶,杨洁珊和胡成宝,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展望——基于Cssci来源期刊中经济学管理学类期刊上文章的分析,管理评论,22(8),2010,96-102.

[86]王如晨和李潮文,富士康5天两次加薪,山东商报,B2,2010.

[87]王世权和李凯,企业社会责任解构:逻辑起点、概念模型与履约要义,外国经济与管理,31(6),2009,25-31.

[88]王淑红,基于心理契约基础上的顾客满意管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5,2005,124-128.

[89]王文和张文隆,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9,2009,154-157.

[90]王文彬,刘凤军,李辉,互惠理论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当代经济管理,第34卷,第11期,2012,24-33.

[91]王晓东和谢莉娟,责任消费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互动影响机制——理论回顾、逻辑比较及路径选择,商业经济与管理,10,2009,12-16.

[92]王新新和杨德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Csr,Csr_2,Csp,工业技术经济,4,2007,16-20.

[93]王长征和寿志钢,西方品牌形象及其管理理论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12,2007,15-22.

[94]韦佳园和周祖城,消费者的CSR-CA观念及其对CSR与购买意向关系的影响研究,上海管理科学,2,2008,17-20.

[95]温素彬和方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工业经济,10,2008,150-160.

[96]温忠麟,侯杰泰和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心理学报,36(2),2004,186-194.

[97]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和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36(5),2004,614-620.

[98]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99]郗河,企业社会责任特征对员工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作用机制研究,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9.

[100]谢佩洪和周祖城,中国背景下CSR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12(1),2009,64-70.

[101]辛杰,基于消费者响应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山东社会科学,05,2011,163-166.

[102]徐尚昆和杨汝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范畴的归纳性分析,中国工业经济,5,2007,71-79.

[103]徐尚昆和杨汝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对企业社会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11,2009,119-128.

[104]阎俊和佘秋玲,社会责任消费行为量表研究,管理科学,2,2009,73-82.

[105]游士兵和黄柄南,企业捐赠行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统计研究,11,2009,56-60.

[106]余建英和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07]俞力峰和丁少中,世界500强新榜单的八点启示,调查与研究,3,2015.

[108]袁凌和陈俊,感知义务对组织支持与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作用检验,统计与决策,6,2008.

[109]张莹瑞和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心理科学进展,3,2006,475-480.

[110]赵红梅,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绩效关系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111]赵占波,品牌资产维度的探索性研究,管理科学,18(5),2005,10-16.

[112]郑海东,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杭州,浙江大学,2007.

[113]郑建君,金盛华和马国义,组织创新气氛的测量及其在员工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心理学报,41(12),2009,1203-1214.

[114]郑若娟,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国外社会科学,2,2006,34-39.

[115]周浩和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心理科学进展,6,2004,942-950.

[116]周延风,罗文恩和肖文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消费者响应——消费者个人特征和价格信号的调节,中国工业经济,3,2007,62-69.

[117]周祖城和张漪杰,企业社会责任相对水平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9,2007,111-118.

[118]周祖城和陈炳富,企业伦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南开经济研究,1,1995,43-48.

[119]朱玲,文献研究的途径,经济研究,2,2006,116-1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