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出利益相关方概念的意义和作用

提出利益相关方概念的意义和作用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益相关方概念的出现晚于企业社会责任,但是其理论发展迅速[2]。[8]从以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梳理中不难看出,利益相关方概念的提出,对人们深化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诞生之日起,员工就毫无争议地被列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该理论认为员工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出利益相关方概念的意义和作用

利益相关方概念的出现晚于企业社会责任,但是其理论发展迅速[2](沈洪涛等,2007)。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提出了理论界认为最早的利益相关方的定义:“那些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组织将不复存在的群体。”[3]后来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不断丰富,Mitchell、Agle和Wood在《朝向一套相关利益者定义与特征的理论:应该真正考虑谁和考虑什么的界定原则》一文中归纳了27种定义。[4]之所以对该概念的认识百花齐放,可能是由于“利益”本身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通用的解释。[5]关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图2-2所示:

图2-2 大型企业组织的相关利益者

狭义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以Carroll(1993)提出的最具代表性:“指那些企业与之互动,并在企业里具有利益或权利的个人或群体。”[6]Michael等学者提出了狭义利益相关者的三个关键特征:权力、合法性和紧迫性,如图2-3所示。

(www.daowen.com)

图2-3 Michael提出的基于三个关键特征的相关利益者概念

综观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利益相关者”一词开始崭露头角。但是十多年后,到了20世纪90年代,许许多多的管理学杂志和咨询公司都开始以此词为荣。[7]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强大的理论基础告诉企业的管理者,如果处理不好企业与员工、客户、债权人、供应商和社区等之间的关系,企业将无法最大化企业的长期市场价值(Michael,2002)。[8]

从以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梳理中不难看出,利益相关方概念的提出,对人们深化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两者的全面结合趋势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Jawahar et al.,2001)。两个理论融合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能够与公司绩效在实证检验方面建立起联系[9]模型。第一个在实证研究上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衡量公司社会表现的是Clarkson,他在《1976—1980年加拿大公司社会表现》一文使用了“新的模型”,即利益相关者模型及其方法,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ETHIDEX指数,用来定义每个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维度;第二部分是根据第一部分的数据来对公司进行评价,即公司经济业绩表现和对公司利益相关者表现的评价。该研究得出了重要结论:“利益相关者模型代表了一种描述、评价和管理公司社会表现的新框架。”[10]此后具有代表性的定量研究是Berman和Jones(1999)等学者,采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KLD指数来衡量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我们集中于对公司经营非常重要的五个主要利益相关者领域——员工、自然环境、多元化、产品安全、与社区的关系。”[11]后来,Berman等人(1996)以定量研究的方法证明,员工关系及产品安全性与质量两个指标与ROA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自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诞生之日起,员工就毫无争议地被列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该理论认为员工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2]可见,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管理实践中,员工责任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只是将其作为单独的研究变量,同时从市场营销和组织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少之又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