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洼村种植结构单一,生态脆弱。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环县实际出发,倡导大力发展养羊、种草产业。赵洼村积极响应号召,2019年建成“羊羊得益”湖羊养殖合作社。该合作社能容纳2000多只湖羊,采用“331+”模式,依托龙头企业中盛公司科学化管理运营。通过给贫困户配股,该合作社目前带动54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合作社每年还按固定比例为村集体分红,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2020年,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又为赵洼村对口投入帮扶资金87万元,采用“央企出资、国企经营、村集体受益”的轻资产模式,与甘肃荟荣草业公司合作建成了赵洼村草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集牧草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荟荣草业负责运营管理,带动全村100余户村民种植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大燕麦等2000余亩,并与村民签订订单种植牧草协议,免去村民销售的后顾之忧,预计实现户均增收1.2万余元;同时每年按照6%为村集体分红,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赵洼村的脱贫故事只是甘肃在脱贫攻坚大战场上的一个缩影。
以上几个村民的脱贫故事也从某个方面反映了甘肃脱贫攻坚对贫困群众生活的改变,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改变是历史性的。我们无法想象他们那种从无到有的喜悦,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开心下去,因为大的惊喜还在后边,好日子还在后边,我们的中国梦终究会实现!
当然,这样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贫困群众走向小康的路上,是甘肃基层几十万扶贫干部的前赴后继,他们抛家舍业,从城市来到乡村,他们吃住在村,他们的工作就是为老百姓服务,他们从此和穷人“结了亲”。帮扶户家里几口人,靠什么赚钱,孩子多大了,在哪上学,今年一家养了几只羊、几头牛,出去打工挣了多少钱,等等,这些他们比谁都清楚。政府一有政策,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帮扶户。帮扶户能够致富就是帮扶干部最开心的事,一份份档案,一份份“一户一策”脱贫方案的制订,里边饱含着扶贫干部的无限深情。脱贫感党恩,脱贫也要感谢千千万万帮扶干部的辛勤付出,没有他们的任劳任怨,哪有贫困户的岁月静好。所以,我想向所有的帮扶干部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你们是功臣!”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还有那么忙碌的一群人,他们就是镇、村干部。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上边千把锤,下边一颗钉。所有的业务资料、系统录入和具体工作,最后指向的都是镇、村干部。这些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那就是让全村老百姓脱贫,我看到他们为了完成业务而整晚整晚地加班,我看到他们一天接受5拨工作组的检查,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累,但是累过之后,第二天你又会看到他们满血复活,为了脱贫事业奔走。(www.daowen.com)
如果光是身体上的累也就算了,他们还承受着贫困群众的不理解。有时候扶贫干部满心欢喜地去贫困户家了解情况,入户走访,但是迎来的却是贫困户的冷嘲热讽,“你们不用天天来白跑了,这就是形式主义,给点钱最实惠”“你们又是让来填表的吧,我不会写字,你们爱咋写都行”,等等;有时候遇到上级督查、暗访,个别群众还会歪曲事实,明明在享受的政策他们却说从来没见到。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整改,整改完上报整改结果,上报之后还要随时接受“回头看”,工作一个接一个,永远看不到尽头,工作到半夜是常有的事。
如果光是群众不理解也就算了,扶贫干部的家人有时也不理解。看着他们每天不着家,吃住都在村里,孩子学习照顾不上,老人生病也照顾不上,时间长了,扶贫干部变得不爱打扮了,身上的土随时都能抖出来,脸变成了黑面蛋蛋,嘴里每天口口声声说的都是贫困户。时间长了,老婆抱怨,孩子疏远了,家庭矛盾出现。
伟大历程、伟大事业,伟大精神,8年时间,巨大的变革在甘肃陇东环县这个小城悄然发生着……昔日的贫困山区如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高铁就像两条蜿蜒的巨龙,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穿过,承载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百姓的梦想奔向远方。
不亲身经历,永远不会知道党中央发起的这场脱贫攻坚战是多么的伟大和艰难,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要耗费多么大的资源和精力!但是,8年奋战,我们的党和国家做到了!甘肃人民做到了!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在千万扶贫干部的艰辛付出下,甘肃脱贫了。下一个五年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甘肃人民已经准备好了,继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我们必将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携手迈上小康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