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探讨的老厂房改造问题以及其与文化产业结合,和这本书里谈论到的如何与便民体育场馆有机融合,实际上,都是我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对社会发展进行的一种反思。我们如何看待一种现象或是一个发展方向,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们,我们如何行动,如何能让现象背后隐藏的事实良性并且周而复始地运转,我们亟须解决这些“现象”或是“问题”的途径。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起承转合,文化的不同导致我们思考方式的差异性,社会的发展使我们更敏锐地区别出不同层面的多样化。我们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是否可以给自己生存的社会或是在更大层面上为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是这本书的最后,我们力图从一个小问题——关于老厂房与便民体育场馆的相关性的研究,放射到一种关于社会或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但是,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的能量有限,我们能做的是在各自的行业内去扮演好符合自己身份的角色。保持正面的态度,以及以更有机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态度去做好我们每一项工作。作为设计师,在你去重新构建一个空间的全新蓝图时更要保持一个敏锐、负责任的立场。要从自身专业背景,更重要的是从人文立场着手去规划和工作。每一段历史都是在不停地“犯错”“反思”中得到进步和发展的,但错误的是不敢正视历史以及不敢对其进行改正,设计师亦如是。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20]曾经说过:“你一定要有耐心,最终,才会在人生的第一次挫折中意识到你生来就不是什么都懂的,但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懂强。要明白,你总有一天会死去,活了一辈子,这再稀松平常不过,你要释然。”(www.daowen.com)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你需要具备理性与感性兼而有之的性格。你既要具备工程师的素养,同时更多时候应该扮演一个艺术家的角色。但是只是在艺术上面有所成就,却不懂结构,不了解材料,没有人文精神,你最终也将会一事无成。勒·柯布西耶提醒过后人:“有些人在艺术文学上很有天赋,却往往徒劳。因为他们对物理一无所知,也不明白需要花费时间和他人合作的道理,所以无法创造恒久的作品。”一种良好的自身素养与对于设计思维的掌握才能创造一个有“人情味”的理想空间。当科技高速更替,人工智能正在一步步替换人类的时候,唯独人类这种多维的思考才是持久的,似乎与机器相比这种思考没有机器稳固,但也恰恰是这些不稳定性带来了更有温度、更像人类社会的现象。在无数场景和经历的积累之后产生的思维与既定的工程模式有着巨大的不同。学会思考,用辩证的、可持续的、有机的理念去营造,去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