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室内改造设计方案:创客中心的功能平面布局及曲折路线设计

室内改造设计方案:创客中心的功能平面布局及曲折路线设计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功能平面布局对于创客中心的室内功能布局,我首先提出了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的方案:第一部分纯粹是企业的办公部分,属于私密空间,换句话说就是关起门,其他方面的事你自己解决。创客中心是一个长72米、宽16米的筒子形空间,入口朝西,与筒子空间成直角形。这种设计其实存在已久。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出,曲折路线设计的优势和其内在趣味与附加值。

室内改造设计方案:创客中心的功能平面布局及曲折路线设计

(一)功能平面布局

对于创客中心的室内功能布局,我首先提出了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的方案:第一部分纯粹是企业的办公部分,属于私密空间,换句话说就是关起门,其他方面的事你自己解决。第二部分是公共空间,也就是大家共享的地方。但是如何让这些公共空间产生商业价值是一个决定公共空间存在与否的关键。毕竟每一个平方米都有其经济价值,客户是不会允许拿大部分空间来供大家免费使用的,只做少部分“噱头”性的空间功能还是可以的,但是太大面积绝对不可行。

所以我们先从空间格局开始分析。创客中心是一个长72米、宽16米的筒子形空间,入口朝西,与筒子空间成直角形。空间南面有很好的采光落地窗,举架高度达到12米。框架性结构中间无柱,非常敦实和空旷。如何在这么一个长方形区域内最大限度地间隔出来合理的办公空间,并设置一定的公共区域是我们重点思考的。是让进来的人一眼望穿整体72米长的空间,如同凡尔赛宫的气势磅礴,非常西方审美观点的壮观或威严,还是选择另一种方法来对它进行划分?但这种让人望眼欲穿的典型西方宫殿式做法就是讲求两侧对称。在一个16米宽的空间两侧做办公区域显然不大可行,那样中间的走廊部分会非常狭窄,同时视觉上会非常不舒服,甚至有点恐怖。况且这16米宽度为南北两侧,谁在南(采光好),谁在北又是个令人挠头的问题,最终给营销造成麻烦。那么把办公空间都放在中间,在两侧留通道也是可行的处理方法,但显然,这样做势必会造成极大的空间浪费,这种对称的做法并不合理。我最终还是从中国园林角度的平面划分和审美趣味入手,决定采用一种古代园林常用的“曲径通幽”的曲折但具有神秘和趣味性的平面构造来划分整体空间。我采用折线的办法,把人的行走路线变长,但是当你不是一眼就看到那么远的地方时,曲折的划分反倒会使人感觉不到路线的长度。这种曲折的平面划分也会增强在路途中的疲惫感,增添趣味性。因为有了折线,也会比笔直的行走路线多一些缓冲空间和时间,而在这些缓冲空间内会留给你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其他的空间和人,也更多地提供了让人们彼此交流的机会;从商业角度讲,也增强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概率(如图3-7)。这种设计其实存在已久。迪士尼的等待区域就是设计成了曲线,人们会从视觉上感觉排队等待的时间不会太久,同时,工作人员会在等待过程中增加一些娱乐项目来隐藏人们的实际等待时间。在一些旅游景点,我们也时常看见前面的队列是被隐藏起来的,从而从感官上缩短了你实际等待的时间。星巴克横向排队的方法也能使得顾客在本来无聊的等待过程中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欣赏到星巴克透明的糕点柜台,从而增加人们的购买概率。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把公司办公空间的卫生间设置在距离工位很远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员工在漫长的去上卫生间的路上与同事交流(当然,最终被一个孕妇员工举报从而调整了卫生间位置)。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出,曲折路线设计的优势和其内在趣味与附加值

图3-7 空间功能划分

(二) 格局与功能的关系(www.daowen.com)

在明确了曲折动线以后,就是把私密空间放在哪里,怎么放合理的问题。毕竟,一切的公共空间都是其所在办公空间的整体配套,所以,重点还是那些私密办公空间与共享空间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我们选择把公共空间放在采光较好的南侧,一方面因为西面是入口,这样可以保证空间动线的顺畅,同时,南面采光可以很好地照顾到穿梭的人群以及每一个折线节点业态。例如,这种全开放式的公共空间可以设立睡吧和公共会议室、洽谈室,这样很好的服务了空间内部员工的实际需求,也放大了每一家企业的空间功能面积,公司完全可以采用内部办公,外部开会、洽谈、讨论的无界限功能划分。这种空间界限的消失也是这里的设计重点。同时,此种设计方法也让公共空间都有其商业价值。例如水吧、咖啡厅的经营面积可以制定收费标准,共享健身房或者共享会议室等按小时收费的功能都可以融入这些预留的曲折动线中去。不仅让公共空间产生商业价值,更在整体空间品质上有所提升。

(三) 共享健身仓的融入方式

其实聊到共享健身,最初的计划更加大胆一些。因为本人也喜爱运动,平日在自己的城市也会选择去健身房运动,出差包里也总装双跑鞋。在共享健身仓概念刚在北上广深兴起时,我就在北京体验过。体验感受并没有那么好,但是这个概念的诞生和参与感至今仍然令我很兴奋。在创客中心剩余部分做几个健身仓是我当初的想法,这些空间不会像现有健身仓那样狭小,但是基本概念基本相同。考虑到健身仓的弊端和优势后我做了一些小的改良并将方案提报上去。

第一,我用透明玻璃的形式,解决了健身仓内封闭压抑的问题,然后在运动与非运动人群中间产生互动,使更多的人加入进来。第二,我们把每一个健身仓设置为5平方米左右,放大到整体合并成为100平方米左右,统一设置LED灯和相关配套设施。这样可以无形中容纳更多的人群。不仅如此,我们设想取缔固有的健身设备,如跑步机、划船机或无氧哑铃区域(因为这些区域需要相应的安全区),取而代之的都是复合器械和徒手练习,从更加科学的核心及相应身体机能练习,而非单一力量训练。第三,为了让人们更科学的训练,可以制作相应的健身课程。当你扫码进入区域以后,就会有你的网络专属教练辅助你利用空间内的设施来进行合理有效的训练。当然,之前的设备使用及安全须知必不可少。在你使用完相应设备后,也会有电子导引提醒你要做相应维护(这个在国外公共健身房里非常常见,但是国内却非常少。人们在使用完相应设备如跑步机后,都会用消毒液和毛巾擦拭机器,为下一位使用者提供方便)。而且这样的提示,可以大大减少人员维护成本,也会为下一位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利用时间和安全保障。我们通过电子提醒的方式提倡这种行为,将这种品质带到健身仓以外的工作与生活中,才是我们的目的。第四就是环境与通风。狭小的空间通风效果不尽如人意。放大了的空间、明亮的环境也会消除人们固有的对健身仓压抑的认识。12米的挑高举架也给锻炼提供了绝佳的前提,尽管热能消耗会因为空间举架有浪费,但是,在投入训练的过程中,汗流浃背的人们更在乎的是冷气和良好的通风。

尽管共享健身空间的设立,在某种程度上占用了很多公共空间,但是作为一个以初创企业、年轻人为主的创意创新园区,一种带有积极的、健康的、团结一致的、内涵的配套空间的设立,不仅仅可以体现出整个园区的经营理念,更可以让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离开工位,去到另外一个空间,换换思路,舒活筋骨,并且有机会能与其他员工交流,互相沟通。因为创意永远不是发生在办公桌前的。

办公室内部的考虑还得从实际出发,从而更巧妙合理地进行区域划分。因为入驻的企业大多为初创型企业,人数不多,如软件科技公司、小型研发团队、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等。这些小型企业的人数多在4-12人左右。40平方米左右的工位加上过人通道以及相关配套设备的空间基本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人数稍多的企业,可以利用上下两层打通的方式(举架12米整体设置了二楼),设置内部楼梯。对于有更大面积需求的企业,可以采用两间合并的方式解决。这样,实际上在一个比较规矩的办公空间内部划分中就形成三种可按照不同业主需求而随时变化的空间:一是6×7的最小空间,二是6×7×2层的中型空间,三是6×7×2×无固定宽度的大型空间。这样,也在招商过程中提供给业主更多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