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文化概念
爱因斯坦在他的德文版《我的世界观》[13]中提到,如果人们想评估巨大的政治灾难对人类文明发展所造成的损害,必须记住,更为精致的文化像一株需要细心呵护的植物,它的生长依赖于一系列复杂的条件,并且无论何时,它只会在少数几个地方茂盛生长。为了让它生长旺盛,首先,需要一定程度的繁荣,这样才会使得一个国家的一小部分人能够从事与生活所需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作;其次,需要一种尊重文化成果和文化服务的道德传统。正是由于这种尊重,这一人数较少的阶层才可以依赖其他直接提供生活必需品的阶层生存下来。他拿德国举了例子:德国一直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国家之一。总体来看,它们繁荣的程度并不是很高,但是也够了,对文化传统的尊重之风也是很强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德国人创造出了许多在现代世界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文化成果。尽管这种传统基本上完好无损,但繁荣已不复存在。这个国家的工业几乎完全被切断了原材料来源,而这恰是从事工业的那部分人口赖以生存的基础。
所以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尊重奠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基础。大国、强国的国防、科技、人文、教育等方面都难以脱开文化的脉络单独拿出来论述。所以,当我们去论述老厂房改造成体育场馆的可行性时,文化的前提必须放在第一位。因为老厂房其实就是国家发展的见证,它见证了历史,了解这个城市太多的故事。只有对这种精神财富足够重视,在文化上才能脱离贫困。如果我们只单纯地把老厂房当成一个空间来对待,那么便失去了改造的意义。
(二) 小文化概念
真正的文化具有内涵,换句话说,真正的文化都在于内涵。龙应台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文化是什么》,里面说道:“文化?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人懂得尊重别人,人懂得尊重自然。我们要学会的并不是宣扬自己的伟大与富足,不是去讲述伟大的历史与现在的发达,也不是举证事件带给全人类的改变。这一切都是轻浮的。我们要做的是正面的、平实的,用心去体会与理解,做到真正的尊重。我们作为这种文化基础中的一分子,要守护好自己的尊严、历史的尊严。
(三) 文化的贩卖(www.daowen.com)
“很显然,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构成了一个城市形态的核心。但是这个形态真正意义上关心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它的目的是构建一个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城市形象让它更受欢迎,从而增加它的竞争力。”[14]
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还是要尽可能少去贩卖文化。一个符号的意义并不是某个产品或空间就可以传达的,某几种符号也不是在一个有尺度有规格的空间或产品上能体现的。所谓博大精深,并不是“博大”,而在于它的“精”与“深”。做不到这两点,那充其量只能被称之为“符号”而非“文化”。所以,任何贩卖文化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商业的、带有及时效应和利益的。但是往往,我们看到发生的一切恰恰相反。对名字的贩卖、对符号的贩卖、对故事的贩卖、对人物的贩卖,只要沾上一点点边,就会兴奋不已,并以此大做文章,似乎历史的一切都与自己有关。
(四) 对待文化的正向思维
我们面对的是历史,我们经历的是历史,我们的未来终将成为历史。这也正是我们将老旧厂房改造成体育场馆的文化思路。直接使用历史符号的做法是愚蠢的。它只会让一个全新的空间看起来不伦不类。对于文化的尊重应该是客观的,而呈现客观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保留,或是暴露。无论这个历史意味着什么,它都是有意义的。所以,对于改造来说,我们改变的是如今的业态,而并非改造其原有空间的构造。我们不应该因为对其有索取,就要打破它原有的生命价值。我们该保留它的一切,尽管有些时候的保留的确会让我们失去很多既得利益,例如,场地的损失、结构的复杂、颜色的干扰、破旧的冲击等等,但,这才是它的价值,这也是老厂房意义不同于别处的关键。舍与得之间的界限也许就是文化自省、民族自省的一个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