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及辽宁省的实施情况
1.辽宁省便民体育场馆现状
2016年,沈阳市颁布《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鼓励利用公共绿地、郊野公园、沿河堤坝滩地、老矿区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体育设施,支持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
但是,以往的改造都是单一的,也就是大部分厂房改造后的运动场馆都只能进行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单项运动需求。如何进行多元化的改造,更多地满足老百姓的日常运动所需;如何在多元化的需求下增加文化亮点、设计感,甚至提升空间品质也是我们目前所要思考的问题。
2.以沈阳市铁西区为例
(1) 铁西概况
铁西区是中国历史上的重点工业区, 也是辽宁省沈阳市的中心城区。铁西区总面积484平方千米,人口91万。沈阳作为一个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重点,企业高度集中的铁西区是重中之重。苏联援建的156项国家重点工程中有3项在铁西。投资超过百万进行企业改造的40多个,新建大中型企业12个。[3]
(2) 铁西蜕变
1952年9月23日,工人村开始建设,共建有5个建筑群72幢三层砖混楼房,建筑面积99 012平方米,工人村建成后,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工人居住区,在全国率先引导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住宅潮流。1984年铁西作为一个计划经济典型特征最为突出的老工业区,在改革企业管理机制上开始了探索和尝试,推行了经济责任制、经营责任制、厂长负责制、目标责任制等等,并从1986年开始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2002年6月18日,沈阳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决定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成立铁西新区。2007年6月9日,铁西区被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授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同年,铁西区与细河经济区重组,诞生总面积484平方千米的“大铁西”。2008年12月,先后被授予“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和“2008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称号。2012年8月31日,铁西老城区内最后一座大型工业企业迁出,铁西“东搬西建”任务结束。
(3) 铁西利用老工厂改造的文化街区
铁西区没有忘记自己“老工业基地”的身份,尽管300多家工厂搬迁了,但是却将极富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厂房建筑留了下来,等待着重新被开发和利用。文化产业首先发现了这一契机,他们利用文化地产项目起名“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来对这些老厂房进行了重新包装。整体设计规划好以后再出租给办公企业和零售商铺。有的单体厂房直接被画廊、艺术工作室整体租下,效果还算不错。这样,一个以文化为点的老厂房艺术商业圈就形成了。仅是在铁西区就有11个不同规模的由老工业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奉天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原沈阳市人民机械厂);
31街区(原沈阳市第二防爆电器厂);
城市之梦-冶金公园(原沈阳冶金机械二分厂);
电机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原沈阳电机厂);
1905文化创意园(原沈阳重型机械厂);
万科-红梅1939文化创意广场(原红梅味精厂);
奉天记忆-铁西梦工厂(原沈阳弹簧厂);
奉天记忆-铁西印象(原飞轮厂旧厂房及白山牌自行车厂);
铁西工巢文化园(原长城风机厂旧址);(www.daowen.com)
沈阳朝鲜族民俗文化产业园-韩帝园(原沈阳铝材厂)。
(一)沈阳利用老厂房改造成为便民体育场馆的现状
沈阳利用老厂房改造成为便民体育场馆的状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四:
位置:尽管沈阳以铁西区为主,其他区域为辅的各个区域都有大量留存老长房。但是,大多位置偏远。由于公共交通不便,大多城市市民很难在短时间内到达,所以很难实现“便民”的意图。也没有经营者愿意在偏远地方经营体育场馆。
规模: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城市化进程迅猛。尽管大量厂房都不在市中心,但是厂房周围仍然有居住圈。也就是说,在沈阳目前留存的老厂房周围都有新的楼盘被建起。但是,厂房规模都相对较小,无法达到体育场馆的基本规模需求。厂房相互之间也比较分散,很难形成一个集中的运动区域。
经营:对经营方来说,首要考虑的是营收。大部分老厂房被用作艺术园区、创意园区,首先因为国家有良好的政策扶持此类业态;其次,这种业态的回报也会很快,经过简单“粗糙”的打扮之后就可以变成“租金”现金。这样,远远要比经营一个体育场馆回报率要高,而且要快许多。日常维护成本偏高的体育场馆自然不会被经营者作为首选。针对沈阳其他业态的老厂房改造,目前也只是浮于表面的一种虚构和假设。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为创意园区,此类业态已近饱和,而且出租率也呈下降趋势。
便民:要真正达到便民的目的,第一路程要适中,第二价格要亲民。但是,要做到以上两点,平日的维护成本又令商家难以负担。大多数便民场所还是要依靠政府补贴,这种非常态化的经营,也没有太多的人愿意参与,尽管有些时候经营者本身对运动有情怀,但也大多无法坚持到最后。
(二)辽宁便民体育场馆与老厂房应该有机结合
1.数据角度看到老厂房与便民体育场馆结合的可能性
以上四点呈现了老厂房改造成为便民体育场馆这种业态在沈阳垂危发展现状。实际上,市场对便民体育场馆有着极大的需求;辽宁省有再利用问题的已有废弃厂很多,新建厂房的数量仍然呈上升趋势,未来势必都要面临再利用。辽宁省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辽宁省统计局2010年1月18日做的关于辽宁省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表2-1):
表2-1 2010辽宁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完成情况
体育消费仍然是除了几类经济支柱产业外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业态。(表2-2)
表2-2 2010辽宁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其他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经营体育业态的商户与市场需求以及消费不成比例(表2-3):
表2-3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的行业分布
(三)政策导向使得辽宁省老旧厂房改造成为便民体育场馆成为可能
2016年,《沈阳日报》的一篇名为“沈阳更多公共绿地、旧厂房将建成群众体育设施”的报道引起了市民们的关注。[4]为深化沈阳体育改革,建设体育强市,全面推进“足球之都”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沈阳实际,6月22日,《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其中从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市场主体、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市场环境,打造我市体育产业孵化基地,支持产业孵化器及进入孵化器的企业享受同地区产业孵化优惠政策等方面鼓励体育场馆的发展。
沈阳所具备的老厂房数量要远远大于北京、上海、杭州等目前在体育场馆和新兴体育产业领域发展较快的地区,现比较之下,厂房可选择性较多。尤其是临近市区或地处市区的一些老厂房周围已经或是正在建起了居民社区。这势必会导入大量的人流。辽宁省作为传统体育大省,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全运会方面,还是在体育人才输送方面,辽宁在全国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省份,老百姓的运动热情一直以来也非常高涨,参与人数众多,这也恰恰是老厂房改造成为便民体育场馆的原生动力。所以,我们要借鉴好国内外众多案例,捋清头绪,取长补短,利用好自身优势,补充多方面不足。力求更多、更有效地开展辽宁老厂房改造成为便民体育场馆的工作。给辽宁省的老百姓一个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