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以文促进,关天地区行政与经济协调融合

以文促进,关天地区行政与经济协调融合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在关天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协调问题是一个非常客观的问题。同时,我们必须以关天新文化精神造势,形成关天经济区建设的舆论和理论先导,推动跨行政区的相对独立的关天经济区管理机构的建立。而作为相对“另类”的天水市,更是难以实现市委、市政府关于关天经济区建设“连接陇东南、融入大关中、合作共发展”的基本目标。

关天两地分属陕甘两省,是根据国家现行管理与建设的需要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而关天经济区则是适应生产日益社会化、区域化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是社会生产区域分工的表现形式。在现行体制下,作为国家行政管理单元的陕甘两省,都有着自己的经济利益追求,其对行政区内经济自成体系的追求,对关天经济区合理的生产布局形成制约,使经济区不能充分发挥各构成单元的地区优势,按比较利益和劳动区域分工原则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经济区的资源配置,也无法化解已经由历史原因而形成的产业同构问题,对经济区产业扩散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形成制约。而且,由于行政区经济利益追求的存在,还可能导致地区封锁与地区垄断,妨碍经济区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经济区共同市场的发育,使关天两地凭籍着经济的自然发展而形成的天然联系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育强化,始终难以建立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化专业化的现代分工协作关系。由此可见,在关天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协调问题是一个非常客观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除了牵涉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政府职能转换,还涉及区域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及行政区划和产业布局合理化等重大问题,自然绝非是仅凭文化一途可以解决的,但文化的契合又必然会作为一种润滑剂,为上述问题的解决荡平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阻滞,并为建立跨行政区的经济区管理机构形成舆论和理论方面的先导。

跨行政区的地方政府之间实现制度性合作的前提,就是区域内地方政府都愿意让渡出原本属于自己的行政管理权利的一部分,哪怕这一区域经济共同体的组建是基于中央政府的意志,也并不改变地方政府权利“让渡”或转移的基本事实。但如何保证各个地方政府不会私自行动去追求实现地方利益最大化,并始终遵守制度承诺,仍然是一个待解的难题。当前,在关天各地跨行政区域的合作中,缺少具有较强约束性的制度性承诺,而仅有的一些诸如关天经济区两省七市党报关于新闻资源共享的联合宣言类的东西,其承诺的约束性不强,各地政府也鲜少将这些承诺付诸实施。如此等等现象的存在,其实就是上述难题在关天经济区建设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另外,行政区各地政府还往往普遍存在强烈的属地经济观念,导致其把行政边界看作是经济边界,使其对靠近行政边界地区的投资远没有对腹地的力度大,从而客观上造成了行政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现象,不利于这些地区与邻近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而这种趋势,亦在天水之于甘肃的尴尬的区位发展状况中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和反映。由此,如能从关天两地,甚至陕甘两地的人文精神中获得突破,依靠人文力量的熏陶、教化作用,凝聚、润滑、整合关天两地的行政张力,促进基于共同精神、共同理念、共同目标、共同诉求基础上的一致性理念的形成,并以此为媒介推动关天各地建立更多的跨行政区域合作的制度性承诺,增强制度性承诺的约束性,减少行政区方面的属地主义思想,应当也是一种不错的收获。而从经济区建设的久远着眼,这种人文精神的突破,更具有根本的意义。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区域文化作为该区域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资本”。区域文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总是会“润物无声”地融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提供必要的精神条件。历史发展的事实表明,社会生产力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文化问题,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有理性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导航,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建设的舆论和理论方面的先导作用,非常重要。蕴含在区域发展中的先进的区域文化精神往往能够为新思想、新理念、新机制的建立提供强大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精神追求等思想支撑。区域文化精神依附于语言和其他载体,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为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善恶观涂上基本相同的“底色”,进而化作维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区域文化精神的这种升华思想、激扬精神、醇化道德、陶冶灵魂的特殊功能,把弘扬和培育关天新文化精神,大力提高关天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作为关天经济区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关天人民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同时,我们必须以关天新文化精神造势,形成关天经济区建设的舆论和理论先导,推动跨行政区的相对独立的关天经济区管理机构的建立。(www.daowen.com)

现实条件下的关天两地处于陕甘两个省级行政区的范围,即使是同处于陕西省范围之内的关中各地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区与行政区之间相互“掐架”的问题,必然会使关天经济区建设中按经济区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组织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受到一定的阻滞,不可避免地要在诸如跨行政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资源开发以及跨区域生产要素流动等问题上产生龃龉。在国外,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普遍做法就是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管理机构。建立跨行政区的经济区管理机构并赋予必要的决策权和调控权,可以弥补经济区组织本身存在的利益主体和决策主体缺位的不足,也有利于强化中央政府对经济区的直接调控。而依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经济区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建立部省级联席会议制度。陕西省、甘肃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及时沟通协调,抓好规划的落实。建立经济区域市间合作机制,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和市场一体化。有关部门和地方要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修编,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规划重要内容及时调整,确保规划有效实施”。但事实上,任何的“指导、协调和支持”、任何的“合作机制”都是要以一定的作为实体的“组织机构”来保证完成的。

国际经验也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缓慢与投入保障制度密切相关,而缺乏有效的协调组织和机制,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问题。如果关天经济区建设中长期没有这样的“实体”机构存在的话,关天各地是很难真正实现融合的。而作为相对“另类”的天水市,更是难以实现市委、市政府关于关天经济区建设“连接陇东南、融入大关中、合作共发展”的基本目标。为此,以关天新文化精神造势,推动跨行政区的相对独立的关天经济区管理机构的建立,是关天各地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从文化策略的角度讲,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推动关天各地“合作共赢”理念的形成。关天各地政府在区域合作中,必须充分认识自己不仅是行政区内公众利益的代表,同时也是区域整体利益的准代理人,地方政府的任何单边行动都会直接影响区域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让关天各地政府对这些问题有充分和理性的认识,才会在实际行动中减少或抑制搭便车等损害区域公共利益的行为,才能实行统一的非歧视性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性原则,逐步取消一切妨碍区域一体化的制度与政策规定,取消一切妨碍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壁垒和歧视性规定,并建立起适应和推动关天各地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的有约束力的制度机制,为实现关天经济区建设发展的共同目标和利益而奋斗。所以,在关天经济区建设中,各地政府和人民“合作共赢”理念的树立不仅是现实的、必要的,而且应该是长久的,是推动关天经济区建设发展的长久大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