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紧扣人文优势资源,打造经济区战略名片

紧扣人文优势资源,打造经济区战略名片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天经济区建设应当紧扣本地区的优势人文资源,通过一系列文化名片的打造,使经济区的文明高度得以提升,并使经济区真正发展成为《规划》所指的“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和“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高地”。挖掘“三皇”文化这一精神富矿,使之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腾飞的不竭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资源,也是建设族亲文化,强化民族认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战略举措。

紧扣人文优势资源,打造经济区战略名片

关天经济区建设应当紧扣本地区的优势人文资源,通过一系列文化名片的打造,使经济区的文明高度得以提升,并使经济区真正发展成为《规划》所指的“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和“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高地”。只有打造出能够反映本地区人文资源优势的文化名片,才能使关天经济区建设立意高远,视域宽阔,出手不凡。

(一)建设“华夏始祖文化园”,打造“三皇”文化名片,为关天经济区建设铸就人文高地

始祖文化是凝聚一个民族认同感的大厦,也是一个民族得以一代一代继替发展的基因。“三皇”文化是我们的始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根脉所在,是中华文化的万源之源,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纽带,对提高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伏羲女娲、神农、轩辕等均可认为是一个文化符号,他们代表着上古史某个阶段前后相继的若干部落,代表着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三皇”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源头。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华人文始祖所表现出的开拓精神、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打造“三皇”文化名片,强化对“三皇”始祖文化的认同,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伏羲定姓氏、制嫁娶,由此确定了伏羲为“中国姓氏之源”的定位。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作为文化纽带的标志物。常常说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的故乡,龙的始源就是伏羲。龙不仅是伏羲氏族部落联盟的图腾,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伏羲也因此成了中华民族的祖龙。从此意义上讲,没有伏羲文化,便没有华夏文明的发生、发展,更没有中华民族文化谱系博大、雄浑而又洋溢着创造精神的活力。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儿女,自然对伏羲有着特别的感情。而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的伏羲和作为华夏远古文明的起始和源头的伏羲文化,也应该是最具文化凝聚力的精神纽带。由此,作为伏羲诞生地和伏羲文化发祥地的天水也就成了中华儿女凝聚和关注的焦点。而龙的传人与炎黄子孙,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中国人安土重迁,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炎帝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发明者,黄帝是华夏各族政治和制度统一的象征,炎、皇二帝同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此,同样地,作为炎、黄出生地与主要活动地的关天地区也就成了海内外华夏儿女景仰和向往的地方,成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

追寻始祖是人类的共同心理趋向。打造“三皇”文化名片,既是对中华民族先祖们的伟大功绩的深刻纪念,也是对先祖们战天斗地的开拓精神,不畏艰险、艰苦创业奋斗精神,肇启鸿蒙、不断追求的创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普天下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人文情怀的一种现实关照。中华儿女对“三皇”始祖文化的信仰和追忆,是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思考和探索。而对于作为“三皇”故里的关天地区的后世儿孙们来说,则是一张亮亮堂堂的地区文化名片,是感受先祖遗荫而使本地区获得“中华民族寻根祭祖圣地”这一“人文高地”的荣光的一份泽被后世的福音。关天经济区建设获此福音而铸就“中华民族寻根祭祖圣地”这一人文高地,必将使其在区域文化发展中,无论是人文精神的弘扬凝聚,还是文化产业的培育发展,都将获得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因此,我们在关天经济区建设中,应该尽早地重视和开发“三皇”文化这一宝贵的人文资源,研究挖掘“三皇”文化的深层内涵和最具价值的内容,并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伏羲、女娲、神农、轩辕等上古先民领袖与关天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了解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和共同精神信仰的伏羲文化、炎黄文化,打造“三皇”文化名片,弘扬“三皇”文化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将关天地区建设成为在海内外华人心目中有相当分量的精神寄托和情感皈依性质的寻根问祖的圣地。

建设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是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重大布局,是与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配套的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挖掘“三皇”文化这一精神富矿,使之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腾飞的不竭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资源,也是建设族亲文化,强化民族认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战略举措。2009年6月,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在谈到关天经济区“发展优势”时就有“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和“羲皇故里”等内容,而在谈到“战略定位”时则提出了一个高地加四个基地的构想,其中四个基地之一就是“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而且对这一基地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规划》以“历史文化基地”为关天经济区定性,就是要我们突出关天经济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汲取历史文化的精髓。而《规划》对于“历史文化基地”的要求则是“彰显中华文明”,这就涉及我们拿什么“彰显中华文明”以及通过什么途径来“彰显中华文明”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答案其实是比较多的,但结合《规划》的相关精神,笔者认为最需要凸显的办法就是依托“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和“羲皇故里”等文化资源,利用关天地区伏羲文化、炎帝文化和黄帝文化一体化的综合优势,结合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战略,将“三皇”文化相互结合,一体托出,建设“华夏始祖文化园”,打造“三皇”文化名片。而纵观国家战略意图,《规划》在论述关天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专栏6: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一栏,也专门有建立“华夏始祖文化园。以黄陵黄帝陵、宝鸡炎帝陵以及天水伏羲庙、卦台山为核心,建设华夏始祖文化园”的论述。

广义上的建设“华夏始祖文化园”,打造“三皇”文化名片项目,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与华夏始祖文化相关的所有纪念地,其范围至少涵盖黄河流域乃至长江流域的一些相关地区。这样大规模的宏大工程,必然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既要注重项目的文化品位,要有高起点、高质量,防止一般化,还要抓住龙头,宏观布局,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可以考虑在关天地区、中原地区以及晋南等“三皇文化”丰富的区域形成大的始祖文化园区,形成纪念追宗中华人文始祖的系列策划,形成从龙头到龙尾的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在黄河、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也形成一批始祖文化基地,形成中华根源文化的一大批朝圣寻根项目,推动中华文化圣地的建设。而关天地区作为“三皇”故里,必然要以龙头资源占据“华夏始祖文化园”的龙头位置,打造出“三皇”文化名片的第一页。

就关天经济区有关的华夏始祖文化园建设及“三皇”文化名片的打造而言,一是要培养、造就一支“三皇”文化研究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三皇”文化承继与弘扬的基础力量。无论是“华夏始祖文化园”建设还是“三皇”文化名片的打造,都是既要有所创新,又要基于历史,忠于历史。由此而言,没有一大批熟悉“三皇”始祖历史文化、热爱关天区域文化的专业人才是不行的。为此,关天地区政府应统筹安排地方区域文化发展规划,地方高校等研究机构应致力于始祖文化的研究与相关的课程建设,将始祖文化的宣传与人才培养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切实为“三皇”文化的承继与弘扬,为培育、再造和引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要动员一切文化研究力量,从历史、民俗考古学等方面全面深入研究“三皇”文化,为“三皇”文化园建设和“三皇”文化名片的打造提供翔实的史料依据和科学论证。二是要紧抓龙头项目建设,注重项目规格的提升。我们要依托伏羲、炎帝、黄帝这三大人文始祖的纪念地建设相应的始祖文化园区,强化公祭活动,规范公祭程式,提升公祭规格,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将“公祭大典”等文化品牌做得更加“闪亮”,使海内外炎黄子孙找到“同根同祖”的文化归属感,使之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繁荣的圣典和中华血脉凝聚的圣典。三是进行资源整合,将“三皇”文化捆绑“申遗”。中华始祖文化,是中国的根源文化,不但内涵丰富,而且富有极高的遗产价值。我们可以加大整合力度,推动“中华始祖文化联盟”的建立,在适当时机推动整个“中华始祖文化”项目或关天地区“三皇”文化项目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其真正定位为代表人类根源文化的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为国际社会与全人类共享。四是要以传承为基,创新为本,推动“三皇”始祖文化世俗化、产业化。我们要深入挖掘“三皇”始祖文化的文化内涵,特别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民间活动的文化元素,在深入挖掘、整理的基础上,设计、研发出具有“华夏文明源头性特点”的文化产品,建设“三皇”文化产业园,以影视动漫等多种形式,生动直观、立体全面地再现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形成“三皇”始祖文化的体验基地、教育基地、产业发展基地,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以当代人熟悉的方式,使这一古老文化焕发出时代气息,不但为中国人所熟悉,也为世界所接受,使中华文化、华夏文明的文化元素,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国指数”“中国形象”“中国元素”“中国理念”,并由此打造出关天区域的“三皇”文化名片,形成关天经济区建设的文化高地,助推中国梦梦想成真。

(二)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优势,打造“大秦霸业”“汉唐雄风”等文化名片,为关天经济区建设铸就历史高地

关天经济区建设要挖掘《规划》所指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优势,除了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上古时期的“三皇”文化等中华始祖文化遗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王朝更替的古史中最为灿烂的大秦帝国和汉唐王朝了。打造“大秦霸业”“汉唐雄风”等文化名片,弘扬关天地区的先民们艰难创业,永不屈服、雄冠万里、开疆拓土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锐意进取、包容开放、创新立制的文化革新主义精神,使关天地区成为中华民族领土筑基、文化奠基的圣地,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中华“大一统”的国家政治发展史上谱写出光辉灿烂的一页,为关天经济区建设铸就一个历史的高地。(www.daowen.com)

如果说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代表,那么渭河文明就是黄河文明的代表。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中华文明主要是在渭河流域传承的。从西王母到女娲、伏羲,从炎、黄到尧、舜、禹,再到大秦和汉、唐,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脉都在渭河流域,都在关天地区。而从中华文明从传说时代走向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时代看,关天地区仍然是在中华民族和国家发展中贡献至伟的地方。大秦帝国和汉唐王朝均在西安建都,而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最具生机活力、最激动人心的一个发展阶段。秦帝国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中央集权,郡县制”。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道路,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因此,世界以“秦”(China)命名中国。汉王朝开辟了“丝绸之路”,让中国走向了世界,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外国人把中华民族叫汉族,把中国人说的话叫汉语,写的字叫汉字,均以“汉”命名。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唐都长安是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上凡有华人聚集的地方都有唐人街,以“唐”命名。因此,关中—天水是华夏文明的富集区,时至现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闻名世界的兵马俑大明宫等都是中华历史文化文明的展示和体验地。也正因此,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对关天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从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的渊源、流变可以看出关天地区的紧密联系。秦文化发端于天水一带,发展壮大于关中大地。陇右(天水)一带,虽然地狭人稀,然而民风剽悍,士马精强,加之有陇原之险,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关、陇一体,陇右又居关中之上游,对拱卫关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无陇右则无关中,得陇右则得关中,而得关中则得天下。至汉唐时期,天水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居于东西方交通的大道上,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从长安出发的商队要经过天水,再折向西北,通往河西走廊。一条丝绸之路将西安(古之长安)与天水两座历史文化名城紧密地连接起来。后来从西魏到唐初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胡汉结合的军事政治贵族集团——关陇集团就是从陇右天水一带起步的。关陇集团起源于代北武川,形成于关中、陇右(陇西,指陇原以西,今天水一带),共开创了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而李唐王朝的奠基者李渊之祖李虎为“陇西成纪(属秦州天水郡)人也”,故后来唐皇室常自诩为“陇西李氏”。因此,对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的发掘必须在关天地区这个大文化圈的视域下进行,关中、天水不能再各自为政,必须携手并肩,共同发掘,共同弘扬,共同享用。

笔者认为,对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的发掘应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首先,要发掘弘扬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的人文精神。尽管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时期,但其作为一种传统精神、民俗习惯,会植根于我们民族的心中,世代相传,并且会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生活在这个文化圈中的天水、关中人民,常常以秦人子孙自称。在这片土地上,也表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风土人情。我们说,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同样需要精神动力。现在,全国人民有着实现中国梦的愿望,在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的目标鼓舞下,在关天经济区建设中,我们必须提炼弘扬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的人文精神,让它发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其次,要开发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产业。关中西安、咸阳和天水等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借助关中的“秦文化研究会”、天水师范学院的“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或由关天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出面,提供资金,组织人力,协调、整合关天两地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的研究机构,从历史、考古、文学等方面着手,分门别类,理清关天地区可供开发的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资源,弄清其资源价值,理清其开发思路。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以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为题材创作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这样既可以宣传、弘扬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精神,也有利于促进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再次,要加强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开展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也是关天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关天文化同源同流,一脉相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统一谋划,共同发展历史文化旅游。除了“三皇”文化游,关天地区基于同根同源的文化还有很多,比如大秦文化旅游,汉唐雄风旅游,等等。而借助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大秦霸业”、“汉唐雄风”等历史文化名片,既是发展旅游经济,提升关天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的需要,也是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激活中华儿女无惧艰险、奋斗不息的自强精神的需要。最后,要研究发掘诸如“秦风”“汉史”“唐诗”等文史资料的社会价值,建设“秦风礼乐城”,领略秦人同仇敌忾、英勇善战、轻死重义、囊括四海的风采;建设“汉史文化城”,领略汉人勇斗强敌、拓展民族生存空间,以及大汉使节的气势与大汉民族的威仪;建设“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领略包容开放、奋发进取的盛唐精神和中华民族璀璨夺目的文明成果,展现大唐天可汗国际联盟”的世界影响力。

(三)打造西安“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名片,为关天经济区建设铸就时代高地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对关天经济区的“空间战略”和“城镇体系”设计,西安作为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而在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8年1月下发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则直接提出了以西安、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大西安都市圈的规划,并提出要通过“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打造带动西北、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所以,在关天经济区建设中,我们完全可以挖掘《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所指的“科教实力雄厚”“工业基础良好”“文化积淀深厚”等优势,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打造西安“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名片,使西安古都踏上新的历史起点,闪现出内陆型现代发展的领跑者的风范,建设成为古代文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集历史与现代于一体、引中国与世界共注目的地区乃至国家发展核心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使关天地区真正成为中华大地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心脏地区,恢复其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荣光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源地在国际社会应有的闪亮地位,为关天经济区建设铸就时代发展的高地。

西安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在唐以前一直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标志性城市。大约80万年前,著名的蓝田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安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遗址,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军阵,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共13个王朝建都,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许多历史文明都诞生在这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1981年,西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列为世界四大古都。因此,打造西安“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名片,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这里,秦帝国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基础,而汉承秦制,在长安建立了持续二百余年的西汉政权和空前强大的西汉王朝,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开辟了“丝绸之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外国友人讲,不到西安就等于没有到中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到了西安,进了古城,就能置身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氛围之中,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然,过去的辉煌只能证明过去,而更重要的是创造未来。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是西安的无形资产,更是西安独有的文化优势。发挥西安的文化优势,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并借此打造西安“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名片,应是关天经济区建设中应该具有的战略眼光和明智选择。为此,我们首先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一“源头活水”,综合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向世界展现博大精深的西安文化。西安是我国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积淀着丰厚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有古朴原始的生活遗址、雄伟壮阔的王都庙宇、瑰奇莫测的帝王墓葬、浑然天成的彩陶铜器等文化遗产,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登记在册的各类文物保护点多达2944处。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并进行合理规划,注重高品位、深层次开发,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现代艺术形式充分展现西安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价值,提高其知名度,向世界展现西安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其次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品的“世界工厂”这个中心支点。文化发展战略的支点是发展文化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由国民经济体系的边缘进入核心位置。西安作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重要城市,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理应走在其他城市的前列。目前,西安市政府已积极兴建“一带二区三园”,即加快建设西安城市中心区文、商、旅文化产业集聚带,临潼兵马俑华清池旅游文化产业重点区、曲江—大雁塔旅游文化产业重点区,书院门传统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高新区现代文化产业园区和北郊西安体育中心休闲健身娱乐产业开发园区,从中孵化并培育了一批新的文化产业,构建了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而要把西安建成中国文化产业重要基地和西部文化产业中心城市,西安还有许多重点工作要做:一是转变过去文化事业有投入无产出的陈旧观念,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思路,前瞻未来发展方向,对文化事业进行准确、清晰的定位分类,把属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同可以或应该由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区别开来,分别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来进行管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二是要立足国内,面向国内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要扩大引进与推进大范围的文化产业合作,包括招商引资、引进技术、招揽人才等,探索建立新的有活力的文化外贸制度,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文化产品出口,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推动文化创新与高科技创新联姻,促进文化产业快速腾飞。西安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在又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也是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大教育科研中心,各类研究机构4000多个,专业技术人员40余万,高科技产业实力雄厚,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今后应在深化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致力高科技在文化产业中的充分运用,把潜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四是以历史文化旅游为突破口,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旅游业是西安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后在继续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合理规划景点布局的基础上,要拉长产业链条,利用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开发、包装,推出特色饮食服务、高品位的旅游产品等,全方位地展示西安历史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旅游的经济效益。五是组建培育文化产业方面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其他行业的强势企业集团进军文化产业,迅速提高竞争力,增强抵御文化产业风险的能力。应培育导向性、规模化,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企业文化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使他们能领导各自行业的企业占领国内市场,拓展世界市场。六是加大文化生态保护力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发展。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塑造人。西安文化生态极为丰富,优美的自然景观、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等独有的文化魅力,形成了巨大的文化磁场,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目光,启迪着人类文化发展的智慧。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把西安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要注意文化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处理好现代化城区建设与传统特色文化及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