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学者对区域文化发展理论的研究探析

国内学者对区域文化发展理论的研究探析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的彭定安先生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文化与经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不可分的。二是区域文化具有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的功能。(三)区域文化的研究视角与目的意义彭定安先生认为,区域文化研究是在民族文化整体研究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也就是把一般的、民族的有关文化的观念、原则、规律、理论,应用到本地区区域文化中来。

国内学者对区域文化发展理论的研究探析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国,不但社会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文化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地域的文化既各自独立发展又彼此交流联系,形成了多元一体、绚丽多彩、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国的区域文化研究,正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并在近20多年来呈现出空前的热潮,形成了一派繁荣兴盛的局面。

(一)关于区域文化的价值及特征

学者们认为,区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差异性而不是一致性,越是有个性的东西,才越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一个地区历史遗存越多,它的区域文化就越发达。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在几千年演化中形成各自的特点。但区域文化不可能孤立存在,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存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尤其在几个文化区域的交汇地带,更形成了兼具几种区域文化特点的特色文化,因而区域文化相互之间的渗透和包容是在所难免的。

有学者认为,作为完整意义上的区域文化应该具备四个基本特征:第一,鲜明的地域性。地域划分的依据,并不一定是今天的行政区划,而是历史上人们生产、生活的众多地域共同性形成的人文状态,这种反映一定文化特征的地域范围基本稳定,并且会延续下来。第二,文化外观与内涵上的特殊性。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众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一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因而与其他区域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三,比较完整的体系。它的构成是全面系统的,涵盖该地域的各个层面,而不是个别特殊的文化现象。第四,文化特征基本稳定。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完善,其文化特征一经形成,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积淀于区域文化深层的文化个性和遗传基因,持久地发挥作用,影响和规范该地域人们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风俗习惯等,在与其他文化的交融中,较长时间保留着这些基本特征。

(二)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的彭定安先生(2002)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文化与经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不可分的。文化一方面作为经济社会的外在表现形态,另一方面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和动力,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彭定安先生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文化水准、文化修养、文化模式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对社会的态度和行为,也都受自身文化的指挥和限制,而每一项社会事业、社会活动、社会生产,又都是由被某种文化装备的人们来做的。因此,文化是经济的养育系统,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控力,文化是明天的经济。[21]

邱建明,谭希培(2005)认为,区域文化一经生成,就以其特有方式对特定区域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道德及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全面的调节和控制,使社会集团的每一个成员都处处受其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这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因此,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经济竞争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力的竞争。区域文化作为一种潜在价位判断标准系统和行为标准系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落后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区域文化极大地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首先改造当地的区域文化。[22]庞敦之(2006)也认为,文化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道德规范和文化环境,还为其提供文化资源和整合力量。同时,他还认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二重性,它既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发展。[23]

陈开胜先生(2012)认为,文化模式是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一经生成,就以其特有方式对特定区域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道德及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全面的调节和控制,使社会集团的每一个成员都处处受其影响。不同区域即使实施相同的经济政策,实施的过程和绩效都会有很大一部分的区别,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正是区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所带来的。区域文化渗透于特定区域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就形成了区域特色经济。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文化观念的更新往往是区域经济发展变革的开始。[24]

梁爱雪,孟召宜(2004)也认为,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经济也是“文化经济”。区域经济能够形成特色和健康发展,与挖掘、传承和发展区域特色文化力是分不开的;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可能脱离文化力的传承和支撑。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我们要处理好文化和经济的辩证关系,努力培育和挖掘文化力。[25]

还有学者对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一是区域文化具有提高社会凝聚力的社会整合功能,通过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和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维系当地人民共同体观念,成为引导人们团结奋进的坚强纽带。二是区域文化具有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的功能。一个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包含了当地人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种创新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后劲。三是从经济贸易活动方式看,一切商业行为和企业管理过程都渗透着文化的因素。一个地域对经济行为的文化态度,既是当地经济水平的一个测量标准,又是当地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四是区域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

(三)区域文化的研究视角与目的意义

彭定安先生(2002)认为,区域文化研究是在民族文化整体研究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也就是把一般的、民族的有关文化的观念、原则、规律、理论,应用到本地区区域文化中来。因此,区域文化研究的初步的意义就是将“一般的”“民族的”东西,与本地的、区域的具体情况,特别是文化的特色、特殊性结合起来,使之适应区域文化的状况,适应于区域经济与社会状况,从而得出具体的结论和意见,来指导和推动地区的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因而,研究有关本地区人们的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结构等特点,在这些涉及文化的状况、心态、思维方式和水准等问题上,本地区是一种什么状况,优势何在、问题是什么?研究成果如能清楚、准确地回答这些“文化问题”,就是很大的成绩,就能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是区域文化研究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26](www.daowen.com)

如果说彭定安先生强调文化研究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目的,那么,陈建森先生则在更高远的意义上指出区域文化研究应探究其为国家民族精神做出什么贡献。陈建森先生(2008)认为,独特的区域文化风俗并不等于区域文化精神品格。区域文化研究的重点不在于描述该地区独特的历史轨迹和民众心理中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而在于探究该地区民众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变迁中所做出的价值选择为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哪些有益的借鉴。因此,区域文化研究在描述该区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名人杰作的同时,更应探究区域文化在历史变迁中做出哪些调整甚至改变,更应探究这些调整甚至改变对民族、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鉴戒,应将区域文化放在民族、国家乃至全球化的视域下,关注它与周边文化互动共生的事相,关注其做出的价值选择和文化追求。在全球化语境下,区域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应有助于国家民族文化精神品格的塑造,而不是自诩或强调区域文化本身的奇异。从事区域文化的学术研究应该具有超越研究对象的视域和气度,这样才能使研究的成果具有超越自然、超越功利、超越宗教、超越道德以达到宇宙境界的品格。[27]

还有学者从多角度对区域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有学者认为,我国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载体和体现,挖掘和研究各区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秀成分,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在积淀的个性解剖和继承发扬,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历史素材,把握了切入点。加强区域文化的挖掘、研究,继承和发展其优秀传统,是弘扬民族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而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千差万别,立足各区域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学者们认为,区域文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区域文化研究的积极成果对于促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挖掘区域文化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文化认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范荣华先生(2010)认为,文化认同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有意识地强化区域文化认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他认为,区域文化因为拥有血缘和地缘的自然基础,是一种自发性归属感。文化认同可增强区域竞争力,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还能为制度创新提供空间,是区域凝聚力的基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持久内生力。因此,要强化区域文化认同,重视区域文化研究,注重区域文化传播等。[28]

(五)区域文化与文化品牌建设

孙建伟(2011)认为,文化品牌依托着区域文化,是区域文化的精华,并具有唯一垄断性。区域文化品牌建设就是要在研究区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经过挖掘、提炼、开发(宣传、包装)等过程去粗取精,使特定的区域文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他还认为,区域文化品牌建设具有双重价值,即区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丰富先进文化的内涵,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通过区域文化品牌打造,深刻揭示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集中展现并丰富先进文化的多样性,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进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区域文化通过与地域经济社会的相互融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因此,区域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是提升区域文化品位,提高区域文化知名度的过程,也是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过程。[29]

(六)我国区域文化研究的历史及趋势

按地域对历史文化进行考察,在我国古已有之。《尚书·禹贡》《周礼·职方氏》就将全国划为九州,并对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做了描述,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区域文化研究著作。20世纪前半叶,随着西方地理学、文化学的传入和研究风气的兴起,我国区域文化的研究进入了新的时期。一批区域文化史专著相继问世,不同角度的比较研究也受到学术界的重视。50年代以后,区域文化研究主要是从资政、宣传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各地的政治、经济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考古成果等进行一些编纂,并出版了一批地方史志书籍,但宏观历史的探索是关注的焦点,而从“文化”角度的研究甚少。至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学术繁荣,地域史研究和文化热潮的兴起,区域文化的研究也逐渐展开,不少省市以社科院和高等院校为依托,成立了区域文化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机构,区域文化研究的学术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涌现。也是在此形势下,甘肃省于1995年成立了天水伏羲文化研究会,2002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华天水文化研究会,对天水地区的伏羲始祖文化等进行研究。

当前,我国区域文化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结合,促进了文化经济、企业文化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增强综合实力的基础因素。第二,研究以打基础为主,重视典籍与遗存的搜集、整理、保护、展示。实物收藏,文字音像记录,保护和培养地方文化创造者和传承人,对有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进行地毯式普查,对濒危文化实施抢救等,都获得了明显成效。第三,正逐步由物质形态的文化向非物质形态的精神文化层面的研究发展,表现为对区域文化特征的全方位探索,如对学术思想、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族宗教、民风民俗、人文地理等进行了多视角、跨学科的深入探讨。

(七)关于区域文化研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学者们认为,当前的区域文化研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区域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研究区域文化,主要是研究中华文化在各地域的特殊性、个性,是“求异”。研究区域文化,既要研究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特征,也要放在全国大的框架内,研究与主流文化和其他区域文化的关系,做科学的比较分析。二是学术研究与为现实服务的关系。区域文化研究应该与我国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并为之服务,但这种服务不能理解为单纯对某项经济效益的服务,它更应体现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上。三是分散研究与统筹规划的关系。区域文化研究目前一般都存在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各自选题、分散研究、自行联系出版的状况,力量分散,难成气候,不利于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应该以社科规划部门牵头,制定近期、中期和长远规划,就选题立项、力量组织、经费使用、成果出版等做整体考虑,统筹安排,统一管理,整合资源,整体运作,有序推进,这样才能不失时机地系统梳理区域文化的传承脉络,深入挖掘它的丰厚底蕴,形成有规模、有气势、系统全面的整体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