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全州狠抓种植结构调整,高效农作物种植比例显著上升。从大三元结构比例来看,粮、经、饲比例已经由“十一五”末时的51.9∶31.1∶17.0调整为2015年的49.4∶38.8∶11.8,以藏中药材为主的经济作物比例上调了7.7个百分点。从粮食作物内部结构来看,种植效益相对较高的马铃薯、玉米等秋粮作物面积稳中略增,小麦、豌豆等夏粮作物面积逐步缩减;从油料作物内部结构来看,低产的白菜型小油菜面积锐减,在临潭、卓尼等传统种植区近乎淘汰;而高产的甘蓝型杂交油菜示范种植区域延伸,同时,指导优势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了以东北部的临潭、卓尼和东南部的舟曲为主的藏中药材和杂交油菜优势主产区;以中西部的合作、夏河、碌曲为主的传统青稞优势主产区;以一江两河流域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区。
(一)粮食作物发展成效
甘南藏族自治州粮食作物按播种面积大小依次为青稞、小麦、豆类、马铃薯、玉米、荞麦,种植区域涉及全州除玛曲县外的7县(市)79个乡(镇),基本形成了以舟曲县为主的冬小麦、玉米主产区,以夏河、合作、碌曲三县市为主的青稞主产区。2015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53.62万亩,较“十一五”末增加0.34万亩;总产9.07万吨,较“十一五”末增加0.52万吨;粮食单产169.2公斤,较“十一五”末增加9公斤。另外,2015年第一批藏区专项资金已下达,投资7800万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青稞基地建设项目正式立项批复,项目资金量为建州以来种植业项目之最。通过该项目实施,可建立青稞良种供应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技农艺融合,提升单产水平。
(二)经济作物发展成效
甘南藏族自治州栽培的经济作物主要有药材、油菜、蔬菜,2015年种植面积分别为30万亩、17.57万亩、1.60万亩。
1.藏中药材发展成效。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省“3大野生药材濒危资源保护抚育生产基地”之一,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藏药主产区”。近两年全州藏中药材实际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较“十一五”末增加了2.5倍。药材总产4.32万吨,比2010年增加2.45万吨,增长131%。其中临潭、卓尼、舟曲三县总面积达到了25万亩以上,成为甘南藏族自治州藏中药材优势主产区,已跻身全省药材生产大县之列。同时,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全州药材种植类合作社已发展至170个以上(其中临潭县的庄稼汉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户保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土地连片规模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一乡一品”的专业化药材生产乡村正在逐步形成,如临潭县的三岔、洮滨,卓尼县的藏巴哇,专业村农民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药材种植。州内藏中药材适生条件优越,所产药材品质上乘无污染,临潭、卓尼二县的“岷归”,舟曲县的“纹党”,碌曲、合作等地的粗茎秦艽、唐古特大黄,均具备了走向高端市场的优越条件。另外,“十二五”期间,藏中药材基地纷纷兴起,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州已建成藏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田0.5万亩,并在临潭、合作示范种植玛卡新品种500余亩。(www.daowen.com)
中药材
小油菜
2.油菜发展成效。甘南藏族自治州油菜栽培类型主要有甘蓝型杂交油菜(包括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和白菜型小油菜。“十二五”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加大了油菜内部结构调整,白菜型小油菜面积逐年下降,而杂交油菜面积扩增迅速。种植面积已由2010年的5万亩发展至2015年的8.5万亩,面积增长了70%,主要集中在舟曲、临潭、卓尼三县。自2012年以来,全州实施了油菜高产创建项目,目前累计创建油菜高产示范田4万亩。2015年,油菜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220公斤,较大田对照品种增产50公斤以上。个别水肥条件好的示范田亩产达到了350公斤,亩产值2100元。2015年,藏区第一批专项下达我州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共2980万元。其中下达实施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将改变甘南藏族自治州油菜杂交种全靠外调的局面。
3.蔬菜发展成效。2015年,全州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露地蔬菜面积1.4万亩,设施蔬菜面积0.2万亩。2015年,西正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临潭县店子、三岔、洮滨、新城4个乡(镇)订单连片种植高原夏菜2718亩,其中西兰花850亩、娃娃菜780亩、红笋428亩、绿笋320亩、大白菜200亩、芥蓝140亩,发展了百亩以上种植示范基地9个,带动623家农户参与种植,目前所种植的6个主要蔬菜产品分批次在广州、杭州、成都市场上市销售,预计总产量5500吨,产值1300万元,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创新了产业脱贫模式,为下一步全州高原夏菜的产业化发展确立了典范。
高原夏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